毋责人,但自治

谢钟辰

<h3>北宋苏东坡在南方做官时,曾在河岸看到一条可爱的河豚,它游到桥下时闷头闷脑地撞在桥柱上,但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大怒,认为是桥柱撞到了自己,河豚一怒,非同小可。只见它张开大嘴,竖起明亮的鳍,鼓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不动。这时,飞过的老鹰看到,一个猛扎下来,将它叼走了。</h3><h3>苏东坡大发议论道:世上有些人在不应该发怒的时候发怒,结果遭到不幸,就如这条河豚,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怨恨外在事物,终于成了老鹰的食物。</h3><h3>苏东坡说的这个故事,也是今天的主题:责人与责己,责己就是自治。</h3><h3><br></h3> <h3>古人曰:责备别人,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这样才能心平气和。要求自己,要在看似没有过失的地方找出自己的过矢,这样品德就会增进。</h3><h3><font color="#ed2308">能以责人的心责己,原谅自己的心原谅别人,就是圣人了</font></h3><h3><br></h3><h3>这些话说起来轻松愉快,做起来就难。因为人都不愿意责备自己。当某件事出错时,当事人都避而远之,然后开始责怪那是别人的错。实际上,无数的人总是随时准备责备别人,绝不会向自己开炮。</h3> <h3>如果这种行为属于绝大多数人,那么,责人而不责己,是否正确,符合天型吗?</h3><h3>王阳明认为,这种态度是绝不符合天理的。因为责备别人上下嘴唇一碰,轻松就完事了。也不必再有后续工作。但责己就特别麻烦,凡责己,是自己必有错了。认识到有错后,然后还要改正,这个过程非常痛苦而且耗费精气,人往往好逸恶劳,所次,都在责人而不责己。</h3><h3><font color="#167efb">按王阳明的看法,这是颠倒乾坤,本末倒置,人最应遵循的天理就是责己而不是责人,有句古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应讲的应该是“人不责己,天诛地灭”。</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曾仕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解析:人不能自私地为了自己,而是要把自己良心发挥出去,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只是自私的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了别人,那才会天诛地灭!</font></h3> <h3>人为己,是修炼自,让自己成为一个遵循天理,活得充实幸福的人。责人做不到这点,只有责己才能做到。</h3><h3><font color="#ed2308">责己是真切地为自己好,而责人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在责备别人的过程中,得罪他人。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为何要去做?</font></h3> <h3>王阳明有个弟子特别喜欢责人,王阳明就警告他:“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咸感他得他?”这名弟子幡然醒悟。</h3><h3>王阳明道: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当责辨人时,就把他当作一件大私欲,克去方可。</h3><h3>“只看到别人的不是,而看不到自己的不是”,这种人多如牛毛。每个人都是问题库,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有些人竟然还想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如果舜真是喜欢责人的人,那肯定把象批评得一无是处。而对象这种人,他必然不会认错,结果只能是让象的恶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h3> <h3>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自己。一言以蔽之,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常反省自的不对之处,加以改正。当你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自我管理上,正如王阳明所说,你哪里有时间去责怪别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