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埃及

石岩——1119828

<h3>  埃及,是这次“欧亚非三国游”的第二站。我深深地被古埃及文明所折服!所叩击!那悠久厚重的历史,那辉煌灿烂的文化,那超凡世俗的智慧,那举世闻名的奇迹,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文明古国高地,无一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因此,将出行埃及视为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也是一次精神之旅。内心充满期盼!这是埋在心底多年的一个夙愿。最近再读里昂.尤里斯的《出埃及记》更是强化了我走一趟埃及的愿望。</h3><h3> 临出行前,同学和朋友都还在好言相劝,历数这趟中东行程的风险,这是实情,也是肺腑之言。埃及这些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处于多事之秋,旅行埃及难免伴随风险。但转念一想,人生的旅程就是一场风险旅程,征途上难料雷电风雨,这是风险也是魅力,我们不能由此裹足不前。世上最可怕的险境,是凡事万分小心。</h3><h3> 出走埃及的意愿决绝。</h3><h3> 埃及,我来了!</h3> <h3>狮身人面像</h3><h3>是古埃及法老雷吉德夫根据父亲胡夫的肖像,建造的狮身人面像纪念碑。把其父看作是太阳神,以恢复人们对王朝的敬畏。</h3> <h3>狮身象征力量,人面象征智慧。</h3> <h3>4月27日夜间,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搭乘红眼国际航班,直飞埃及红海岸边的赫尔格达国际机场,抵达下榻的Mercure酒店已是凌晨时分。</h3> <h3>酒店房间号设置基本没有规律,首位数并不代表楼层,忙乱了好一阵子才找到栖身之地。好在大堂服务态度还不错,但服务人员是英语说不好汉语不会说,我备胎的手机“随译通”虽然阿拉伯语说得杠杠滴,但由于网络信号不好,也是张口结舌难以沟通,指手画脚半天,头上汗珠子都下来了,总算把意思搞明白了。</h3><h3><br></h3> <h3>酒店的电梯门外加一层保护门,是“外拉开启式”,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大开眼界。</h3> <h3>酒店墙上一幅幅精美的阿拉伯壁画,让人仿佛回到那神幻莫测,优美动人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h3> <h3>这座阿拉伯风情的酒店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决定在这来张合照,旅友浪淘沙主动热情地担起摄影师职责。浪淘沙是个完美主义者,构图、对焦、试镜,还有表情策划,前后左右忙碌不停,我们在沙漠热带炽热如火的阳光下站立得头昏眼花,汗珠下滚,微笑的表情绽开又收起已显僵硬,终于听到快门的咔擦声!这张合照成为我们最满意的照片之一,感谢浪淘沙好友的“折腾”!</h3> <h3>与古老埃及相约,与文明古国牵手,留下对灿烂文化的景仰!</h3> <h3>红海岸边的度假村,前门是茫茫的沙漠,身后是碧波万顷的红海,可谓“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度假村内营造的景致,是一片颇具热带风光的世外桃源。湛蓝如洗的天空,挺拔高大的棕榈,绿色如茵的草坪,造型别致的泳池,与村外戈壁沙漠的世界,判若天壤之别。</h3> <h3>树势挺拔,叶色葱茏的棕榈树,是大漠之中埃及人的“生命之树”。</h3> <h3>度假村的欢畅。</h3> <h3>身姿秀美的湛蓝泳池,在干渴的沙漠之城,更显得靓丽夺目。</h3> <h3>  沿着红海岸边整齐划一排列的埃及茅屋民宿。</h3><h3> 马尔代夫的茅屋民宿是伸向广袤的大海,唤作:“水屋”,有点虚无缥缈海上“仙居”的幻觉,显得比埃及茅屋更具海上风情。</h3> <h3>穿行于充满怀旧风情的埃及红海茅</h3><h3>屋旁,犹如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花草与泥土的芬芳,让我们情牵此景留连忘返。</h3> <h3>“逐水草儿而居”是古代先民的生存之道。在摩登大厦林立的今天,人们再次涌动对往昔原始生存环境思念的初心,这是返祖还是怀旧?</h3> <h3>埃及人十分的无私好客,他们把最美的景色,最好的美食让给了远方的客人。在这样秀美的环境里,你能想到这是一个近95%的国土都是茫茫沙漠的国家吗?</h3> <h3>泳池边的泳客还有白天鹅相伴,田园风光怡情,尽享世外桃源的惬意。</h3> <h3>这迷人的热带风光,想说不爱不容易!</h3> <h3>停下匆忙的脚步,在这遮阳的风情伞下,闲适地坐上一会,给心灵一个停泊的港湾,周身满被浓浓的阿拉伯风情所包围,心情与灵魂也融化在这静美的景色中…</h3> <h3>从酒店高高的露台上,回眸身后红海岸边这片风景,美的令人窒息。</h3> <h3>黄昏时分来到红海边散步,见到这一顶顶错落有致,点缀其间的茅草悬伞,风情很是独特,看上去有点像韩国先民的草帽,在这来一张吧!热心的团友Xhm帮我们遂了愿。</h3> <h3>红海岸边美的惊艳,远处是水天一色的湛蓝,近处脚下的这片滩涂像一头硕大的巨鲸探身入海,戏水逞威,好不风光!面对如此美景,近日来奔波劳累仿佛一下烟消云散。</h3> <h3>几日寻美赏景的“红海行动”,让我们激情澎湃,充满红海般的欢畅。</h3> <h3>红海游轮的出海码头</h3> <h3>游船出海</h3> <h3>驾船登岛</h3> <h3>清澈湛蓝的双色红海海水,呈现出神奇般的绚丽。</h3> <h3>披上红衣与游船相伴,记录下这出海动人的时刻,与红海美景同在。</h3> <h3>与活泼开朗的随船埃及摄影师合个影,虽然是忘年混搭,但我心依然年轻。</h3> <h3>欢笑装满红海,我们与大海同在。</h3> <h3>苍茫的大海,让我们的心情悠远辽阔…</h3> <h3>这不是广场舞,这是大海般的欢畅,让游轮装满欢乐,让红海与我们同舞。</h3> <h3>海面上漫天的海鸥,像一个个黑白相间的精灵,伴随在游船海面的上空自由飞翔。</h3> <h3>红海海鸥掠空飞翔,场景壮观夺目。</h3> <h3>浮潜开始了。看,蓝色的海面上一点红是多么夺目!</h3> <h3>都说现在的红海是“多事之海”,我看红海依然风平浪静。</h3> <h3>亲近自然,畅享大海,与红海同在。</h3> <h3>浮潜者与鱼群共舞,是红海的又一美景。</h3> <h3>抢食的洄游鱼群是红海的一大景观。</h3> <h3>伴随出海的领队小周与埃及导游哈桑。</h3> <h3>出海归来,一个个披着长条纹的浴巾鱼贯而行,犹如阿凡提带领的“智者团队”飘然降临红海岸边。</h3> <h3>一身泳装行头,有点搏击大海的豪迈。</h3> <h3>驱车上路,赶往古城卢克索。一路走过满目遮天蔽日的大沙漠。埃及境内近95%的国土为撒哈拉沙漠所覆盖,一片荒漠苍凉。</h3> <h3>路两边,偶见几处破败不堪的建筑,在一片灰黄的沙漠里显得孤独、冷寂,黯然无色。令人不解的是,在这荒漠恶劣,人烟绝少的公路两旁,一排排碉堡、一处处岗哨林立,军警荷枪实弹,装甲车停在路边。</h3> <h3>横贯埃及的撒哈拉大沙漠遮天蔽日,满目苍凉。</h3> <h3>虎视眈眈的碉堡军警,让人心生恐惧,不免紧张。</h3> <h3>路边碉堡里埃及军警哨兵,见有满载中国游客的大巴通过,透过枪眼向中国人招手示好。</h3> <h3>像气象台百叶窗一样的碉堡,只能容纳一位军警哨兵值岗。</h3> <h3>一身戎装,一脸杀气的埃及军警。</h3> <h3>路旁的服务区少有客人,十分冷清。</h3> <h3>  这大声喊着“两埃镑”的不是叫卖的小贩,而是公路旁服务区排队交钱上洗手间的一幕。埃及除了下榻酒店的洗手间不收费,其他一律收费。埃镑、人民币均可使用。埃及已把洗手间收费当作一项收入来源的营生。</h3><h3> 在旅游点和一些公共场合,常有一些衣衫褴褛的孩子追逐游客,用汉语喊着:“人民币,人民币”来乞讨,或者讨要一些一次性笔芯、清凉油和风油精之类的小玩意,埃及底层百姓的生存可见一斑。</h3> <h3>服务区穿阿拉伯长袍的埃及男子。</h3> <h3>身着一袭黑色长袍的埃及妇女,头上裹得严严实实,只露着一双眼睛,牵着一头毛驴,驴身上还站立着一只小羊,这一幕异域风情牵扯了我们的目光。</h3> <h3>走过漫天的茫茫沙漠,路边依稀可见绿洲,导游告诉我们:“古城卢克索到了”。</h3> <h3>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卢克索是埃及的千年古城,位于尼罗河南部的东岸,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在此而著称,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h3> <h3>位于卢克索市中心的卢克索神庙。</h3> <h3>搭乘阿拉伯风情的马车,伴着哒哒的马蹄声,在古城卢克索穿街走巷,仿佛走进了风情浓郁的古埃及阿拉伯时代…</h3> <h3>有著60万人口的卢克索这座古城显得很破旧,街道也比较狭窄,随处可见丢弃的生活垃圾,街上行人不多,穿着也比较陈旧。除了载着游客满街奔跑的马车,给这座古城带来了一点生气,其他则显得比较冷寂。</h3> <h3>赶车的这位阿拉伯兄弟,大概有60开外,他一身白袍满脸胡茬,皮肤黝黑,是典型的阿拉伯埃及人特征,脸上的皱纹藏着岁月的沧桑,看上去很善良。我不懂阿拉伯语,无法与他进行语言交流。下了马车,我给了他一些小费,他微笑着目送我们远去,我蓦然回首,见到这位马车夫仍在夕阳下眯着眼睛含着微笑,这一幕使我十分难忘,不禁使我想起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中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h3> <h3>尼罗河在卢克索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贵族的陵墓,形成了生与死隔河相望的布局。</h3> <h3>告别卢克索,我们启程前往埃及首都开罗。《一千零一夜》中说,“从未见过开罗的人,就等于没有见过世界”…使我们对开罗这座城市有一探神秘的冲动。</h3> <h3>沿途满是成片的烂尾楼。</h3> <h3>车进开罗,道路十分拥堵,大巴只能蜗牛般地前行。我们用好奇目光打量着这座神秘的城市,观望着这满眼的破旧,满城的烂尾楼,而又同时具有7000年文明史和灿烂文化的开罗,我们的心结难解。真心是难以想象这就是非洲和中东第一大城市,有著2300万人口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的开罗,就是闻名于世的《开罗宣言》签署地的开罗?有旅友按中国思维判断:“这些烂尾楼一定是等待拆迁的”!但转念一想,等拆迁也不可能满城都是烂尾楼?这个不解的问号一直挂在我们心头!回国后我问及此事,有位熟悉埃及国情的朋友告诉我,埃及出台了私人建房收重税的法律,规定建房者纳税时间是在房屋竣工之后,为了避税,埃及人建楼绝不封顶,永远处于在建状态,这样未建成房就不用纳税,而且能正常居住生活,这就是满城烂尾楼的由来。</h3> <h3>这是从酒店高处,用单反相机拉拍的开罗老城区住宅楼顶饲养的几头奶牛,还有鸡鸭之类的家禽。</h3> <h3>开罗老城区的破败市容不堪忍睹。</h3> <h3>开罗市区招摇过市的羊群。</h3> <h3>流经开罗的尼罗河,在开罗境内走势开了一个叉口,变成了两个河道。形成了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 ,尼罗河两岸谷地绿洲一片。</h3> <h3>开罗市区穿城而过的尼罗河。</h3> <h3>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出的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河,流经埃及境内河段1350公里,河宽800~1000米,水流平缓波澜不惊,两岸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h3> <h3>夕阳下,千船待发的尼罗河盛景。</h3> <h3>我矗立在尼罗河畔,面对这熟悉的河名和眼前陌生的景象,记忆把我拉回了童年,我忆起儿时一首唱得烂熟的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太阳刚刚爬上山岗,尼罗河水闪金光,家乡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在歌唱…”从那时起,就对尼罗河的美丽风光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如今这情,这景,这歌声,让我永远记住的仍是儿时想象的尼罗河美景,虽经岁月流转依然挥之不去……</h3> <h3>我们乘坐游轮在尼罗河上泛舟,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游轮上播放着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主题曲,唤起了我们对四十多年前这部家喻户晓影片的记忆,更增添了游尼罗河的戏剧性和神秘感…</h3><h3><br></h3> <h3>清澈的河水波澜不惊,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金光,波光潋滟。游船尽情地在尼罗河上随波荡漾。</h3> <h3>两船相遇秀个心情,开心与快乐装满游船。</h3> <h3>尼罗河上泛舟,收获一河涟漪,一船欢笑。</h3> <h3>一位热心的埃及保安,操着我们听不懂的阿拉伯语,热情主动地要求为我们拍下了这幅,“我们相约尼罗河”的珍贵合照。</h3> <h3>参观卡纳克神庙遗址布局沙盘。</h3> <h3>卡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古城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h3> <h3>这高耸的方尖碑和高大的石柱,彰显着卡纳克神庙当年令人震撼的恢宏气势。</h3> <h3>卡纳克神庙是太阳神和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h3> <h3>透过方门看去,神庙通道悠远庙群连片,足见当年规模宏大。</h3> <h3>卡纳克神庙外的石兽群。</h3> <h3>导游述说着卡纳克神庙过往的神奇故事。</h3> <h3>声名显赫的埃及博物馆建于1858年,由来自法国卢浮宫的考古学家马里埃特设计创建,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附近,是世界上最有看点的博物馆之一。</h3><h3> 博物馆分为两层,展出文物6万余件(套)。博物馆大门两侧的浮雕是尼罗河女神,分别手持莲花和纸莎草,代表上埃及和下埃及。</h3> <h3>博物馆内戒备森严,军警持枪守卫,持枪流动军警随处可见,进门出门均需安检。博物馆内不准拍照,但花50埃镑可购得拍摄票随意拍,看来钱能通神。</h3> <h3>埃及博物馆里的宝贝遍地都是,个个价值连城,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h3> <h3>这是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罩。</h3> <h3>博物馆珍贵展品。</h3> <h3>古埃及的这些文物留给后人不计其数的谜团、故事和传说…</h3> <h3>馆外展品</h3> <h3>世界上最古老的纸画—埃及纸莎草画,它是埃及文化的瑰宝。</h3> <h3>人物众多,栩栩如生的纸莎草画。</h3> <h3>纸莎草画:悠远、动人的阿拉伯故事。</h3> <h3>纸莎草画:呼啸奔腾的八骏图,跃然纸上。</h3> <h3>高耸巍峨的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塔身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這是4500年前10万工匠用了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人类这一奇迹,被誉为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埃菲尔铁塔还未建成时,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h3> <h3>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那里一共有三座金字塔,分别安葬着胡夫法老以及他的儿子和孙子。</h3> <h3>这个角度可以拍下三座金字塔。</h3> <h3>与古老文明相约</h3> <h3>一位行走在金字塔边的骆驼骑手,显得古朴悠远…</h3> <h3>与金字塔相关的纪念物件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小商贩们守在金字塔旁的地摊上,灸烤在炽热的阳光下,眼巴巴地苦等着顾客的光临。</h3> <h3>金字塔边,卧地待客的骆驼群。</h3> <h3>从古老文明中走来的骆驼队🐫</h3> <h3>与金字塔合影,后面还有三位非洲姑娘相伴。</h3> <h3>在金字塔上向下俯瞰,心生一种莫名的古老沧桑和飘渺的自豪感,摸摸这些近5000年的石头,就像触摸一件远古时代送给今人的信物,感觉它像一位孤寂的老者,瞪着一对混浊的双眼注视眼下的这个国家,也注视着这个芸芸众生的世界。</h3> <h3>  在埃及的这些日子里,始终被一种复杂的心情包裹着,我既有初到埃及满眼荒漠苍凉和破旧衰败的失落,也有被古埃及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深深震撼的兴奋。这种不虚此行的感觉,直到即将离开埃及才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深深地感受到:埃及,一个一生总要走一次的地方。</h3><h3> 与埃及 牵手七日,我们要和这个文明古国说声再见了!5月4日,从埃及红海岸边朝着东南方的波斯湾飞去,开启了下一行程的阿联酋之旅。</h3> <h3>制作:石 岩</h3><h3>摄影:石 岩 采 凤</h3><h3>文字:石 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