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史晨碑》碑阳碑阳同刻于一石前后面,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额,东汉建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立,属于东汉晚期隶书代表作之一。原石在曲阜市孔庙同文门下,一九七八年移于孔庙东庑。碑阳十七行,满行三十六字,碑文记述奏请春秋祀孔庙,以及享礼之盛况。书法端正,结体曼妙,运笔含蓄蕴藉,健劲遵逸,提捺得法,风韵自然。康有为评曰"虚和”。碑阳碑阴是否出自一人之一手?困扰学书者,历史有不少碑刻存在争议,历史久远一般也很难留下当时写碑经过详细文字记述,各位大咖也易各执一词。碑阴后半段字的体形跟前面有明显的差异,碑文字自身就是留给我们研究的第一手证据材料,和前碑字形结构点划仔细比对,得出结论应出自一人之手,但可能非同一时期书写。就像颜真卿各个时期的字风格有着明显的变化。</h3><h3> "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史晨碑》是汉隶发展的转折点,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发展到规范统一,这也和封建社会制度发展相一致,封建社会从诸侯列强纷争到大秦一统的朝气勃发,汉承秦制渐渐步入有序规范,文字方面在这种大背景下汉隶也开始走向规范,规范不可避免的伴随保守,但初学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件,易找到隶书字体共性,是较佳的入门帖,规范书写,里边基本没有生癖字。相较《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易上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