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庭龙虎山,叹为观止崖墓群

行雲细雨

<h3>  龙虎山坐落在江西鹰潭贵溪境内,属武夷山脉,典型的丹霞地貌,红色的砂砾岩组成形态各异的山体笔直陡峭,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h3> <h3>  以上是从百度收集的信息。我非道门中人,对龙虎山道教文化设有考究,一直也没有到鹰潭来行走。今年三月的古徽州行才到龙虎山来,一路上随摄了一通,云理雾里也不知其然,便从网络上查阅了一些信息,现在才写这篇龙虎山的行摄游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虎山之道教圣地</b></h1> <h3>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门口,元延六年迁至上清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因其历史悠久,地位显赫,是我国最长的受皇册封的一姓嗣教,有“百神受职之所”的称誉。民间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之说就是指这里。</h3> <h3>  进入天师府大门,前方不远是汉白玉的白色仪门。仪门是一个四柱三门石牌坊,在仪门二字上方有“敕封”两字,石柱上雕刻盘龙,横枋上有麒麟、仙鹤、马、鹿等图案。</h3><h3> 仪门是明清两代官署大门之内的门,既取“有仪可象”之意,又表示“列仪迎送”。 </h3> <h3>  玉皇殿原为天师教练弟子的“演法大厅”。大殿屋檐下竖匾“玉皇殿”,横匾“道教祖庭”,门前楹联“金童玉女侍九龙十二天将扬道法;暮鼓晨钟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机”。台阶上的“二龙戏珠”石雕,称为“丹陛石”,是天师府地位显赫的象征。</h3> <h3>  天师府的主要建筑目前尚存古建筑6000平方米,建筑物雕花镂刻,一派仙气,不但在道教界很有影响,而且拥有许多文化古迹。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 ,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因此龙虎山自古就有“中国道教第一山”之说。</h3> <h3>  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穿过廊门,正前方一面白色大理石照壁,一个醒目的“道”字赫然在目。往左走就来到一个广场,场上布置阵列得像是一个八卦演兵场。</h3> <h3>  广场另一侧有一棵被八角围栏保护起来的巨大的香樟树,是唐代武德八年设雄石镇的时侯种下的,已经经历了近1400年,却依然这样挺拔、葱郁、生机盎然。</h3> <h3>  古镇非常的安静,有历代遗留下来的众多古民居,古街两边都是木制建筑,高高的马头墙,别致的门第,石雕窗花,古韵依旧,道教文化符号非常的浓郁。</h3> <h3>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不过最出名的当然还是天师府。<br></h3> <h3>  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始建于东汉,道教正一派主庭,当年的江南第一大观,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现在多数宫观早已废圮。</h3> <h3>  我们来到上清宫,上清宫的大门——福地门,檐下有康熙皇帝御赐的“大上清宫”匾额,门上的匾额写着“福地门”,两旁的对联上写着:“福地哪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h3> <h3>  进入福地门向右走,眼前是一条弯曲的甬道,能够通往上清宫的深处,因为形状像游龙而得名“龙街”。 </h3> <h3>  甬道前方是“下马亭”,亭前的功德碑上刻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罡踏斗,礼诚神灵”。这座亭子是重檐歇山式建筑,亭中地面镶嵌着九宫八卦阵图。</h3> <h3>  过了下马亭,沿着一条直道向左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棂星门。棂星门是牌坊式仪门,又叫午朝门,是元代修建上清宫时的原物,也是整个上清宫遗留下来最珍贵的文物之一。</h3> <h3>  棂星门里面的广场中间是一个太极八卦图,两侧的鼓楼和钟楼西东对峙。</h3> <h3>  两个楼的旁边就是考古遗址,被封起来了。</h3> <h3>  伏魔殿是一座小小的三楹单檐歇山顶建筑,檐下的匾额上写着“伏魔之殿”。门上交叉的封条,是由历代天师亲自画符、盖印、封贴。这里也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中洪太尉误放走了一百单八个魔君的镇妖井的地方。</h3> <h3>  正一观位于龙虎山前,原名“云锦山”,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故改名为“龙虎山”。传说是祖天师张道陵炼丹处,由其第四代天师张盛为祭祀祖天师修建的道观,因其历史悠久,被称为“天师祖庙,龙虎仙山”,史称“祖天师庙”。  </h3> <h3>  迈过牌坊来到“正一观”正门。正门拱门上方匾额从左到右书“正一观”,门联为“道传千载源斯处;教演万法步此坛”。正一观是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炼九天神丹,“丹成龙虎见”之所,这里就是源头,这里就是袓坛。</h3> <h3>  一进去就见到仪门。在封建王朝时期,仪门就是地位,就是等级,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进和所能拥有的。仪门左右两扇门上分别绘有两大门神,他们是道教的护法真君。左边的是青龙神叫孟章君,右边的是白虎神叫监名君,二位真君表情庄重,令人望而生畏。</h3> <h3>  跨过仪门,是祖师殿。这是正一观正殿,殿前沿中轴线安放有鼎式和船式两尊香炉,两尊香炉之间、第二重台阶中部有龙虎戏太极的花岗岩浮雕,鼎式香炉往前地面画有一太极八卦图。此处是张道陵修炼九天神丹、“丹成龙虎见”的得道成仙之所,这里就是源头,这里就是袓坛。现在的正一观是按宋代形制重建的,曾经的祖天师庙早已不是清静无为、离境坐忘的清修之地了。</h3> <h3>  东隐院是大上清宫内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建筑,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上清宫高道栖止之所。现在经过整修,把它布置成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在上清宫提点司娄近垣的住所。</h3> <h3>  东隐院院门的旁边有一棵巨大的古樟树,旁边还有一棵苦槠树,传说是第四代天师张盛亲手栽种的,距今大约有1800多年了。樟树叫“张”,楮树叫“妻、子”, 叫鸳鸯树,寓意家庭根深叶茂,子孙满堂,永世相传。</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虎山之碧水丹山</b><b></b></h1> <h3>  丹山碧水中的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若乘景区游览车可穿越丹霞峰林,泛舟芦溪只能远眺丹霞奇峰的轮廓,近距离欣赏丹霞美景就要走高空栈道。</h3> <h3>  龙虎山高空栈道入口处位于浴仙池,全长3公里,穿行在崖壁缝隙之中,尽管山势陡峭峻险,但栈道较平缓,错落起伏不大,恰似一条飞龙蜿蜒缠绕在悬崖峭壁之上,弯弯曲曲,异常壮观。</h3> <h3>  龙虎山的栈道比较三清山来说不够险峻,但同样充满了韵味。站在栈道上望远处看,&nbsp;可以看到起伏的龙虎山大大小小的山头,犹如人工布局般的刻意分布在远处。</h3> <h3>  高空栈道的最后一段是象鼻山的观象台,这可是整条栈道的精彩所在。象鼻山,酷似一头伸出长鼻的巨象,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h3> <h3>  象鼻山景点为主的游览区还有仙丹盒峰、龙胆赤壁、观象台、正一仙峰、百岁洞府、金龙汲水、虚靖堂、斧劈神山、雄狮回头、金龟翘首等景点,其实就是靠旅者去意会,去想象。</h3> <h3>  别了象鼻山,我们奔赴竹筏码头去乘竹筏游览泸溪河。泸溪河发源于闽西北光泽县的武夷山脉,经信江注入潘阳湖,最后汇入长江,全长286公里。</h3> <h3>  泸溪漂流大约十几里,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竹筏上面可以坐10位游客,两个船工划桨让筏子在芦溪河顺流而下,船头的船工操着江西口音普通话讲解 龙虎山 、芦溪 河的故事、传说。</h3><h3> 坐在竹筏上顺流而下,两边是丹霞地貌群山倒影在河水中,水浅处船家用撑杆点,水深处船家用木浆划,碧水映青山,水在山中流,山在水中映,宛若置身于一幅天然的山水水墨画中。</h3> <h3>  泸溪河不仅有盛满游客的竹筏,还有很多当地农家的竹筏,她们的竹筏上一般都载着矿泉水、盐炒鸡蛋和粽子,这些农家妇女熟练的划着浆,穿梭在游览竹筏之间,让游客随意挑选。这种情景就像泰国和越南的那些水上集市,很有当地特色。</h3> <h3>  漂流的这段泸溪河河面宽阔,没有激流险滩,两岸丹霞山峰林立,危壁崔嵬,河道宽阔,溪河清辙秀丽、清可见底。两山之间有座石桥,山上有道观,据说叫仙人城。传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天师道徒信众奉道、弘道、修道洞天福地的天然场所,人间仙境。</h3> <h3>  乘坐竹筏荡漾在清澈碧绿的泸溪河中,悠然欣赏两岸丹霞风光,形态各异的天然洞穴,嵯峨万千的丹霞奇峰,岩壁的洞穴里有天葬的悬棺。从泸溪河舟上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h3> <h3>  泸溪河一路漂流,印象最深的还是“十不得”的景致:“仙女献花配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玉梳梳不得、仙桃吃不得、莲花采不得、丹勺盛不得、石试不得、石鼓敲不得、道堂坐不得、云锦披不得”, 这些景观都隐含着各自奇妙的传说,听起来活灵活现,三分自然,七分要靠游者想象。</h3> <h3>  “不去仙女岩,枉来龙虎山。”&nbsp;从泸溪河上游的竹筏码头顺流而下,竹筏漂流的终点就是仙女岩。仙水岩又名“大地之母”, 所谓大地之母,就是一处形似女性生殖器的山体。天然形成的石崖居然是那样逼真自然,很难想象,这会是天然形成的。当地人有句话说“男人见了笑哈哈,女人见了羞答答。”<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虎山之古崖墓群</b></h1> <h3>  仙水岩码头旁悬的峭壁上是悬棺群,颇为壮观。这些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历经千年的淡黄色的棺木崖穴,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h3> <h3>  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有202座悬棺,悬棺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这些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其年代久远,数量之众多,位置之险要,堪称“华厦一绝”。 </h3> <h3>  在桃花洲,可观看采用最原始的杠杆原理进行"升官"吊装演示。水中有一个祭祀的平台,几位演员正在茅草房前面的平地上表演,几条竹筏搭载着渔人与鸬鹚,他们在水中绕着祭祀台翩翩起舞,再现了2600多年前当地民众的生活场景。</h3> <h3>  当仙水岩飞云阁前的爆竹响起,唢呐奏出了道家乐章,表演者便自峰顶轻轻腾空跳起,沿着垂直悬挂到江面的绳子攀缘而下,灵活的身躯在空中表演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只见他们像蜻蜓点水一般,脚尖在崖壁上一点,绳索向外一荡,人就跟着滑下几米。</h3> <h3>  当他们下滑到接近削壁中间的岩洞时,只见他们在石壁上轻轻一荡一滑,轻盈准确地窜入洞中。随后表演者与地面上的人配合,将棺木缓缓上拉到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人用短绳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晃动绳索,借着悬棺在半空中晃荡的惯性,找准时机,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h3> <h3>  龙虎山这些高崖绝壁上的垒垒洞穴内,散布着数百座崖墓,岩洞大小不一,最大的洞内有十几具棺木,安放着一家族几代人。这些崖墓距离泸溪河面几十米高,崖墓下临深渊,崖顶又无法攀上,在这样的坚硬陡峭的岩壁上,难以想象古人是怎么将棺木运进山体中洞穴内的一直是个谜。</h3><h3> 一千多年前,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当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现在给游人展示这一古老神秘的丧葬仪式是后来人想象的模拟表演,却一样地充满了惊险和艰辛。</h3> <h3>  龙虎山,这一中国千年名岳的自然人文景致奇葩,厚在历史,美在山水,丽在自然。很多游客是慕名张天师而来,到了龙虎山以后,非常出乎意料的是龙虎山的风景非常美,泸溪河水清辙秀丽,两岸丹霞山峰林立,乘竹筏游览泸溪河,宛如诗画场景一般。l</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