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李霞:诗的行数行法</strong></h3></br><h3>新诗很少有人能背诵,原因除了难懂、不押韵外,就是长。这长,与每行的字数多少有关,主要是与行数的多少有关。</h3></br><h3>古诗好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短。唐诗中许多名诗都是绝句,每首只有4行,每行5字或7字。</h3></br><h3>长短诗的标准没有约定俗成,大体上说10行以内的为微型诗,30行以内的诗为短诗,100行以上的是长诗,1000行以上的为特长诗。现今诗人,不少人都迷恋长诗,好像诗写不长就是功夫不到家。如海子就写了不少长诗,一般几百行,也有一千多行的。</h3></br><h3>当今随着高速公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也大大加快了,人们对短诗也充满了热恋。网络上仅专门的微型诗论坛或网站就有短歌行、精短诗文、网络微型诗、魔鬼诗典等。短歌行只让发14行内的诗,魔鬼诗典斑主王豪鸣3行诗已写了2000多首。重庆办有《微型诗》诗刊。</h3></br><h3>中国的诗基本上都是抒情诗,抒情诗都是短的。汉语从来没有西方那种一写数千行的史诗或写神话英雄人物的叙事诗,因为我国历来有记史的史官,诗人不必为此分心。</h3></br><h3>有人认为,汉字每个字就是一个自足的图象,少数几个字一组合,便是一个圆满的境界,比较适合写短诗。古诗中,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算长诗了。而西方的拼音文字要连接一串适于文法的结构,才能道出我们一个字的意思,先天适于叙述性的运用,所以写长比较容易,最早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塞》有几千行,后来弥尔顿的《失乐圆》、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艾略特的《荒原》等都是千行左右的长诗。</h3></br><h3>诗的好坏与长短没有关系。就像交响乐有低劣的,独奏也有优异的一样。</h3></br><h3>3行左右的诗,往往不像诗,有的是仿格言,如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有的是文字游戏,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有的只是诗的片断,如意象派的经典之作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并不是说诗越短越好,一些一行诗有几首是大家公认的经典作品呢。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当时就遭到了非议。</h3></br><h3>30行以上的诗就有了把话说多、把理说尽的毛病。</h3></br><h3>诗歌最理想的行数是20行左右。宋词中较长的如沁园春也只有25行,这种形式经过了近千年的变化仍被人们喜爱,足以说明问题。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提出,读者对诗的忍耐度大约是20行。这个观点是对宋词行数的有力证明。</h3></br><h3>艾青的《太阳》20行,北岛的《回答》28行,舒婷的《神女峰》18行,于坚《失败的楼梯》20行,伊沙的《饿死诗人》27行,韩东的《疼》16行。</h3></br><h3>叶芝的《茵纳斯弗利岛》12行,布罗茨基的《言辞的片断》12行,阿赫玛托娃的《吟唱最后一次会晤》16行,叶赛宁的《狗的歌》28行。</h3></br><h3>季羡林教授说,五四以来的白话诗运动,我不认为是成功的。问题不在于白话与否,而在于迄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式。我的所谓形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数和字数。一是韵律……</h3></br><h3>北岛在诗学上是一个倾向于“极简主义”的诗人。他说,说到长诗,几乎没有一首是我真正喜欢的。自《荷马史诗》以来,诗歌的叙述功能逐渐剥离,当代诗人很难在长诗中保持足够的张力。我确实只喜欢短诗,因为在我看来这才是现代抒情诗的“载体”,即在最小的空间展现诗歌的丰富性。现代抒情诗根本没有过时,它的潜力有待人们发现。当今“抒情”几乎已经成了贬抑词,那完全是误解。</h3></br><h3>诗人被称为分行工作者,就是因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分行。在电脑时代,有人讥讽:要想当诗人,太简单啦,只要会用回车键就可以了。</h3></br><h3>分行表现节奏感,体现音乐性,便于朗读;突出重点,强化阅读注意;创造语意空白,体现诗的跳跃,省略及张力;还可以构造图像,增加诗的视觉效果。</h3></br><h3>古代版本的诗词都不分行,和散文一样,只是分段。诗歌分行明显是受了外国诗歌的影响。</h3></br><h3>随句分行,一句一行,有多少句,就分多少行。绝大多数诗作以句分行。</h3></br><h3>随断分行,把句断开,一句分为两行或多行,改变句子节奏或逻辑,造成另外的气氛与效果,往往能增加诗的歧义与陌生化。</h3></br><h3>随字分行,每行的字数固定,整首诗整齐如刀切。往往也是随断就行。</h3></br><h3>随形分行,以诗的形状分行,这样的诗即立体诗或图像诗或象形诗。</h3></br><h3>随阶分行,整首诗的形状如台阶,也叫楼梯诗。节奏强烈,尤其适合朗诵。</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czMjM2NQ==&mid=2649242586&idx=1&sn=ae3c576288007b657176c61447417b99&chksm=82c9a1b8b5be28ae90bcad4934a4c1f0bbd6b5d0c0fa1cfbb7c039069b7657d493dccaf4ee8d&xtrack=1&scene=0&subscene=91&sessionid=1558566747&clicktime=1558566899&ascene=7&devicetype=android-27&version=2700043b&nettype=WIFI&abtest_cookie=BQABAAgACgALABIAEwAHAJ2GHgAjlx4AVpkeAMOZHgDcmR4A%2BZkeAAOaHgAAAA%3D%3D&lang=zh_CN&pass_ticket=WiUfZxhTUB587YwSfMZ6v83RETJupkXF870mXnqJkU%2BlL2LDtGMuJtZgwBtfUrzN&wx_header=1"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