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

风儿

<h3>  沿着李白所写的《秋浦歌》去看风景,身置诗情画意的清山绿水之间,同时又把美景放到诗句中去品味,我已分不清哪是唐诗、哪是清山绿水,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智慧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吧。</h3><h3><br></h3><h3><b> ~~~题 记</b></h3> <h3>  有没有一种风景,让你过目不忘,只因还需赶路,未来得及多看一眼,便匆匆与它擦肩而过,留给自己的是一种遗憾和念想?我就经历过这样的风景,它就在安徽池州石台县,一座茅草风亭,几间黑白房舍,清山绿水交相辉映的大龙湾,那一刻在我眼里美成了一种神话。只因驱车还需前往中国最美原生态山乡~池州石台县的白石岭和高露亭村,去参加他们面向全国举办的摄影大赛,便未能下车好好看上一眼大龙湾。返乡时,又从另外一条路线绕城而过,大龙湾从此便成了隐藏我心底多日的念想与思念。</h3> <h3>  大龙湾,只是秋浦河沿岸的一个景点。池州,又名秋浦,因境内有一条河名为秋浦河,发源于古代的秋浦县(现安徽石台县珂田乡),经杏花村杜坞汇入长江,沿途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有“秋浦仙境”之称。李白曾五次游秋浦,写下了45首诗篇,尤以《秋浦歌十七首》最优美,足见秋浦仙境的摄魂魅力。</h3> <h3>  因周末再次去安徽,我便又想起了大龙湾。于是,几位好友听我描述秋浦河之大美,决定沿着李白、杜牧的足迹,前往池州观看美景。大龙湾位于石台县矶滩乡,离石台县城12公里,因秋浦河在此形成一个大弯道而得名。当我们驱车赶到大龙湾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再见大龙湾,依然是当初美丽的模样。河道两岸植被茂密、生态优美、地势平坦开阔,无论朝哪个方向看去都是山连着水、水连着山。就在大龙湾,我们的身边已停满驴友们所骑的摩托车,看来他们也同时被大龙湾之美所吸引,便停车驻足一观。</h3> <h3>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置映深竹。”这是李白寄情山水之间所写《秋浦歌》十七首中的一首诗。他在诗中描述,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没想到时光流淌多年,当我再次赶到秋浦河时,依然能够看到李白诗中所描写的胜境。就在大龙湾的山水之间,我远远的就能看见有人划着渔船在清山绿水之中游动,而我身后的山脚下也能听见竹涛阵阵。尽管渔船上已不是那个老翁,竹林间也不见他的妻子,但李白诗中所写的秋浦河岸居民的美好生活犹如电影画面般一一闪现,那一刻我的心醉在大龙湾。</h3> <h3>  离开大龙湾,继续往前赶路,秋浦河畔的风景更是格外迷人。车子沿着秋浦河畔不太算宽的公路行驶,只见远方那层层叠叠的山体,被雾化成一幅飘逸着仙气般的水墨画。又一景区慢庄出现在眼前。不知从何时起,慢且慢的生活已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慢庄究竟过的是怎样的一种慢生活?这让我们好奇十分。再加之已是午间,饥肠辘辘,我们车头一拐顺着一座横跨秋浦河之上的一条大桥,便向慢庄赶去。</h3> <h3>  车子行驶到河的对岸,我们开始向位于深山深处的慢庄赶去。车子在山路上绕了几个弯道,慢庄便出现在眼前。来到了慢庄,真正让我们感觉时光慢了下来。只见居民的门口溪水潺潺,一个菜园挨着一个菜园,围墙内外的枇杷树上也挂满了黄黄的果实。茶园虽错过了春天最美的景致,但山顶之上的夏日风亭却格外惹眼,这让我想象着它是如何沐浴着日月与风雨的荣光岁月。</h3> <h3>  慢庄居民的生活的确让人羡慕,他们身居大山深处不慌不忙,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在清山绿水之间建一座房子,家里再喂养几只鸭子,闲时划着小船出门捕鱼,归来一顿饭香酒足之后,再坐在月光下轻饮几杯香茗,谁说这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别说,这样的庄户人家就出现在我的眼前,被十里亭掩映的清山绿水之间就单独居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就在这户人家门前,我看见一河碧水中一群鹅鸭在游弋,河边的一只小船荡漾在还算清凉的夏风里。在其他庄户人家院子里,我看见了他们家门上贴着的红红的对联,采茶竹篓随处可见。也看见一庄户人家院子里开满鲜花,枇杷树下摆放着一张圆形的茶桌,茶桌之上还有茶壶和茶杯,只是不知道喝过茶的人又去了哪里。</h3> <h3> 在慢庄转了一圈,我们便来了一家名为“殷记饭店”的农家乐。农家乐的门前小过道上书写着“门前小桥流水,屋后鸟语花香”的对联,很显然农家乐主人在用通俗易懂但又不落俗套的广告语,来标榜他们家所居住的环境。小溪鱼、小柴鸡,我们随心而点,而没有刻意去和农家乐老板谈饭菜价格,因为我们吃的是一种心情和感觉。在农家乐樯壁上的柜台里,我们看见池州市省级“徽姑娘”农家乐项目点和池州市几个部门联合颁发的“最佳人气奖”等几个奖牌,很显然这还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农家乐。</h3> <h3>  午饭过后,我们车子又掉头,沿着秋浦河朝着石台县城的方向驶去。车子在山脚下缓慢行走,我们生怕错过每一道生动的风景。行走在如此清山绿水之间,我才真正能体会到李白所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诗句时的一腔情怀。在他的眼前,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李白感叹何不乘此舟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h3> <h3>  初夏的秋浦河畔,绿成了一个童话世界。那种绿是养心养肺的绿,是直逼眼帘的绿。这里的树绿成静子,这里的水绿如钻石。偶见白鹭在水面低飞,像一朵白云朵映照在一池绿水中。只是李白遇见如此景致,他看到了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比我看到的意境更深邃,更有韵味。”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那一刻,秋浦河在李白眼里也美得无与伦比。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月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估计那一刻,李白的心也醉了,醉在了他的诗情之中。</h3> <h3>  不知不觉中,我们抵达秋浦渔村。这个渔村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想象的鱼村是村里要么晾晒着渔网,要么渔民头戴斗笠帽、身披蓑衣,撑着船儿在河里撒网。可眼前的渔村不见渔网,也不见渔船,倒是女儿村文化丰富了渔村内涵,让我们慢慢变得释然。</h3> <h3>  李白依然在秋浦河畔,只是他的塑像仿佛凝固了那段历史和一河诗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那时的李白,怎么也不会料想到让他心里结满愁情和艾怨的秋浦河,现如今满河却流淌着幸福和欢声笑语。就在秋浦河渔村,我看见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在秋浦河中漂流、打水仗,还看见有游客在击鼓呐喊,举行着龙舟赛活动。</h3> <h3>  去秋浦河看水,去七井画杭看山,石台县有关爱心人士向我们热情推荐。车子行驶到石台县城,我们便向石坑方向驶去。在杜杜村,我们看见有居民正在山脚下收割着食用菌,这是当地群众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为精准扶贫助力。车子走着走着出现了堵塞,下车一看原来是当地村民正拦截一婚车车队,讨个喜庆。这和我们中原文化有近似之处,只是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都下午了怎会还会出现婚车车队呢?看来,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说法还是有依据来处的。</h3> <h3>  都说风景都在路上,此话一点不假。池州石台七井山平均海拔800余米,境内山峦绵延起伏,沟壑纵横交错。自然环境独特,地域文化丰厚。沿途中,我们的车子一路翻山越岭,古树林、古民居、古驿站、古石桥、古禅院等自然人文景观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据《江南通志》记载,七井山“上列七峰,涌泉七穴,其麓盘回数十里,遥接九华”。画坑古山村距离七井山原乡政府往东南方向7公里,几十幢古色古香的简陋瓦房依山而筑,错落有致。远远望去,隐隐约约的白色墙体在万绿丛中若隐若现,宛如几颗闪亮的珍珠在一面巨大翡翠上轻轻晃动。</h3> <h3>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抵达画坑。说起画坑,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千古绝唱呢!相传,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画溪村里有位叫桃花的年轻村妇,在其丈夫征战沙场后死去,成为寡妇的她为表贞洁,在丈夫的坟地不远处的一条溪流旁筑庐而居,决意为夫守灵三载。为了生计,勤劳的寡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溪流周围平坦的土地开垦出来,利用得天独厚的溪水,第一次在这海拔800多米高的七井山上种起了水稻。或许是这块土地格外肥沃的原因,也或许沾了溪水的灵气,水稻长势旺盛。待到秋天,黄澄澄的稻穗铺满了稻田。寡妇感叹上苍对她的眷顾,更感激这个美丽的村庄带给她的福佑。收割之后,她将所有稻谷全部分给左右邻居,自己却仍然苎布麻衣,以树根和野菜清苦度日。从此,画溪有一块旱涝保收的上好稻田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七井山的各处。</h3><h3>消息传到当地乡绅耳朵里,贪婪的乡绅千方百计想把这块田地垄到手,他找到桃花,以私自开垦土地为由,责令桃花每年上缴三石稻谷的税收。第一年,桃花当掉了首饰如数缴纳了税收。第二年,税收涨到六石稻谷,桃花又变卖了家里的房产抵掉了税收。第三年,税收涨到了九石稻谷,看着乡绅变本加厉地盘剥,桃花再也无能为力,寻到溪水源头,用一坨黄泥将灌溉稻田的泉眼死死堵住。说来也怪,一直汩汩冒着清水的泉眼瞬时干涸,那条蜿蜒在村子中间的小溪,再也看不到一滴水。从此以后,画溪改名为画坑。</h3><h3> 七井画坑的传说虽美好,但我们更看好现实生活中画坑的优美画卷。“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李白在石台县游走,曾看见过白猿出现。只是我们在石台县山山水水之间行走,并没看见跳跃飞腾一如白雪的猿猴。倒是我们来到七井画坑,看见了很多翩翩起舞的蝴蝶热情地欢迎着我们,它们落在我们的车灯,落在我们的鞋面,落在我们的肩头。在一农家乐院里,我们看见一对双胞胎姐妹正在帮老奶奶“晒夏”。据老奶奶讲,在画坑不大的村落里已有五对双胞胎,这也应该也算是这个小山村的又一奇迹。老奶奶还有一个大孙女,正在县城读中学。这次在老奶奶家,碰见了周末回来过星期天的她。老奶奶的大孙女不愧是位读书人,她向我们推荐她家乡的风景和物产。她说,“你们等到晒秋的时候再来一次,那时的晒秋场面才叫一大美景呢!”</h3> <h3>  看天色已晚,又一路山林密布,我们赶紧从七井画坑下山,返回石台县城居住。看着山翠含烟的石台,那晚我想这或许就是缘分使然,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石台县,后来两次看似偶然或有意的石台之行,便让我们把石台深深记在心间,因为这里的高山太大气,这里的河水太热情。次日醒来,我们又沿着秋浦河畔,要去池州看一看那里的杏花村。一进村,“一诗传千年,一村名天下”的户外广告语便把我们深深吸引着了。</h3> <h3>  秋浦河,你流淌的哪里是山泉,分明就是满河的诗词。我也想,一条河为何可以承受住诗仙如此多的笔墨?不仅李白喜欢你,因写《秋浦歌十七首》让你闻名天下,而且连杜牧也偏爱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h3> <h3>  原生态,慢生活,深呼吸,杏花村成为天下游客养身修心直达的梦中旅行地。池州人在打造杏花村这一文化品牌时,他们根据“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拓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杜坞渔歌和梅州晓雪来规划景区,沿着乘云堤行走,已经修建好的白浦度、梅洲晚雪等景点尽收眼底。</h3> <h3>  杜牧的一首《清明》诗,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楼把酒,吟诗作赋。杏花村,每年也吸引着天下游客念着杜牧诗的韵律款款而来,他们都争相一睹江南这个历史文化名村的模样。也正是杜牧的诗名和他这首千古绝唱,才使得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h3> <h3>  一条秋浦水如烟,十里杏花燃遍天。因李白、杜牧,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杏花村成为“天下第一诗村”,池州也有了“千载诗人地”的美名。</h3> <h1><b>后记:</b></h1> <h3>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更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高贵和高雅,这不仅需要你如何去设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更需要一颗爱心的历练和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