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革命老区考察纪实

秦風漢月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前不久,鼎城区革命老根据地经济开发促进会一行,对鲁南地区革命老区的微山湖小李庄、台儿庄、孟良崮以及沂蒙红嫂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通过紧张的参观活动,不断丰富了我们的历史常识,更是接受了一次难得的革命教育洗礼,内心一次次被老区人民的沂蒙精神所震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首先是使我知道了什么才是沂蒙精神。</b>沂蒙精神就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的内核就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并明确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次是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人民就是党的根,根深才能叶茂。</b>忘掉根本,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反之,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勇敢地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以及维护群众利益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三点体会是:时代在变,但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b>历史已反复证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面向群众、深入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够攻坚克难,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四点体会是:鲁南老区的党政组织,为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不辱使命,做了艰难而卓越的工作。</b>近些年来,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是个天文数,仅台儿庄古城的恢复,当地政府就投入了49个亿。因此,有了这样的决心也就没有办不成的大事,无论是微山湖上当年铁道游击队秘密活动的据点小李庄还是血战倭寇的台儿庄以及一战定乾坤的孟良崮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总觉得遗址修复保护得体、场馆建设完美大气、内容展示高度集中、史料征集真实详实,更动用了现代科技的声、光、电演绎技术,为展馆增色不少。因此,使人在整过参观活动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疲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五点体会是:联想到了本地老区工作,是不是还有大量潜力没发掘出来?</b>常德有很多革命老区,更是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震撼国人乃至世界的大事件。文甲起义、南乡起义、周士暴动以及那发生在七十年前被史学家称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还有林伯渠、帅孟奇、丁玲、赵必振、鲁易、蔡睛川、陈兆森、王尔琢、潘振武、陈辉等等这哪一件哪一人不是常德人的骄傲、常德人的财富?可是,对这些人和事,除了专家们熟记于心而普通人又真正了解多少?那些遗址、遗迹、遗物除了极其个别的存在外,绝大部分只能在专家考证的文字里了。即使引起世人震撼的常德会战,除了留下几座孤零零的百孔千疮的一息尚存的碉堡外,貌似都灰飞烟灭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能不能学习一下外地的成功经验呢?远的不说,就说芷江吧。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地人和常德人要去离常德不远的芷江去参观受降纪念坊呢? 对此,我有一个大胆的妄想:我们为什么不在城东建设一个常德会战纪念馆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城东恢复常德会战实景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将目前碎片化的红色文化用“一根绳子”把它串起来,做成实景集中展示让普通人一目了然呢?其实这个实景就是常德的红色文化地标或红色大观园。想一想啊,将中国人从牛鼻滩小河口到德山到河洑沅江一线阻击日寇的真实场景复制在红色文化大观园里,将那一座座打击侵略者的碉堡在大观园里艺术地再现(主体是常德城区抗战的实景),将各个革命时期的英雄群体或个体资源统一整合集中展示(或雕像或展馆),那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我想,其辐射地区就不仅仅是湘北了,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合理的置入一座“虚拟”的常德古城里面,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b>城市,不仅仅是要有建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建筑文化如何定位的问题。我认为常德的抗战遗产就是反侵略遗产,常德会战是因人类的进步文化所武装而获得了胜利。</b></p><p class="ql-block"> 河街要建,大唐司马城也该建,但建设常德的红色文化基地,将专家的文字历史变成“现实”,我想,其收获会更大,其意义会更深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秦風漢月</p><p class="ql-block">文字/秦風漢月</p> <h3><b>派兵去山东:</b>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为加强沂蒙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毛主席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指示。</h3> <h3><b>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b>该景区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总面积90平方公里,湖域面积60平方公里。有12万亩野生红荷、30平方公里芦苇荡以及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和丰富的物种资源。景区内有盘龙岛、小李庄等50余处景点。是华东地区最大、保存状态最原始、湿地景观最佳和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素有中国荷都之称。</h3> <h3><b>微山湖上小李庄:</b>小李庄位于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风景区内,地处微山湖中的盘龙岛上,占地约8000 平方米。其四周芦苇丛生,树木茂密,小李庄掩映其中,是当年水上铁道游击队湖上根据地,微山湖游击队遗址和芳林嫂故居就在小李庄。红色经典抗战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在此拍摄。村东还有进村码头和芦荡迷宫、瞭望哨等防护设施。</h3> <h3><b>台儿庄古城:</b>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被乾隆皇帝赐天下第一庄称号,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国家AAAAA景区,中国最美水乡。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台儿庄古城拥有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鲁南民居等八种建筑风格。建筑多以简洁朴素为主要特征,具有“七分雄、三分秀”的特点。其中许多建筑均傍河而筑,前有临街店铺,后有运河码头,建筑风格顺天然、亲人和,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的壮观沉实,又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灵巧秀美。1938年台儿庄大战,古城化为一片废墟,2013年8月重建竣工。</h3> <h3><b>台儿庄大捷:</b>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台儿庄战斗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中国方面主要指挥官有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等。日军主要指挥官有寺内寿一、西尾寿造、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h3> <h3><b>抗日名将坚守台儿庄</b></h3> <h3><b>坚决不当亡国奴</b></h3> <h3><b>台儿庄战役要图</b></h3> <h3><b>常德籍抗日女英雄刘守玟:</b>刘守玟1920年出生于湖南汉寿县新兴乡,1938年5月在台儿庄战役中,因抢救伤员而牺牲,时年18岁。 1938年春天,中日双方激战于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双方反复拼杀,直杀得尸横遍野。刘守玟所在连队在台儿庄东18里处邳县禹王山附近遭遇日军袭击,战斗激烈,连长倒在血泊中,还没来得及抢救,就被冲上来的一个日本军官挥刀砍死。刘守玟抓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砸向日军军官,日军军官脑浆满地,当场倒地死亡。刘守玟还没站稳,一颗子弹从背后击中,当场昏迷,被民工救走。苏醒后,刘守玟吃力地从兜里掏出一封信、两块大洋和一张照片,请求陈开灵的祖母帮她转寄回家,当晚刘守玟就牺牲了,后安葬在陈塘村东的乱坟岗。2004年清明,陈开灵通过徐州《都市晨报》寻找到刘守玟的湖南亲人。同年7月,刘守玟的遗骸从江苏移送回乡,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h3> <h3><b>布满弹孔的墙壁</b></h3> <h3><b>支援前线,保障后勤</b></h3> <h3><b>赶死队力拔禹王山图:</b>禹王山为台儿庄东南唯一制高点,若被日军占领可切断陇海线直下徐州,形势万分危急。1938年4月27日上午,184师师长张冲严令夺回山头。三连长李佐带领敢死队,利用天气变化,冒着枪林弹雨,一鼓作气冲上了禹王山顶,太阳旗被踩在了勇士们的脚下,从此六十军形成了以禹王山为中心的坚固防线。<b>此画由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所长王雄飞教授创作。</b></h3> <h3><b>战地记者与士兵:</b>图中背景墙浮雕为国军抗日士兵向罗伯特.卡帕记者一行展示敢死队装备。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1954年5月25日,卡帕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支战争时,误入雷区踩中地雷被炸身亡,时年41岁。</h3> <h3><b>孟良崮战役:</b>194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中,与国民党军整编74师在孟良崮进行的一场激烈的战斗。此役,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附属第83师一个团,共计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解放军牺牲、负伤以及其它减员合计约12189人。孟良崮战役是由陈毅、粟裕指挥。虽然黄百韬等少数部队拼命增援孟良崮,但遭到了华野的重创。在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后,击毙国军整编七十四师中将师长张灵甫,整编74师全军覆没。孟良崮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使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局的基础。</h3> <p class="ql-block"><b>孟良崮战役纪念馆</b></p> <h3><b>陈毅、粟裕在前线</b></h3> <h3><b>沂蒙六姐妹:</b>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最后一位老人伊淑英于2016年6月21日下午16:00与世长辞。</h3> <h3><b>美制M1903A1春田步枪</b></h3> <h3><b>击毙张灵甫</b><b>之</b><b>地:</b>张灵甫<b>,</b>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陕西省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h3> <h3><b>英雄榜:</b>孟良崮战役中受纵队以上领导机关表彰的英模功臣名录</h3> <h3><b>孟良崮:</b>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乡境内,属蒙山山系,面积2.5平方公里,主峰大崮顶海拔575.2米。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孟良崮景区现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h3> <h3><b>在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前留影</b></h3> <h3><b>烈士墓园:</b>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墓,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h3> <h3><b>沂蒙红嫂:</b>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虽然都已故去,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h3> <h3><b>抗日女英雄明德英:</b>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人。她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1941年冬,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1943年,她又从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香炉石分所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明德英老人1995年逝世,享年85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