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

桂馨抚月

<h3>望奎县,旧名双龙城,土名大五井子。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边缘的过渡地带。望奎县因地势高,在放荒之初遥望西北卜奎(齐齐哈尔)隐约可见,故名望奎。</h3> <h3>2005年在望奎县城四个城门的原址,新建四座仿古牌楼,匾额“双龙城”三字古朴、厚重、典雅,由中国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主任、著名书法家金运昌题写。</h3><h3>晚上四门牌楼在灯光映照下,鎏金溢彩,蔚为壮观。</h3> <h3>双龙城名字的来历,因望奎境内有两条小河,第一条叫头道乌龙沟,第二条名字叫二道乌龙沟,双龙城的名字就因这两条乌龙沟而得名。</h3><h3>头道乌龙沟起源于海丰镇,二道乌龙沟起源于莲花镇,两条乌龙沟在火箭镇二南村史家屯南汇合后注入通肯河,入呼兰河松花江。</h3><h3>县城东门外的广场上矗立着双龙腾飞的县标,寓意望奎像腾空而起的巨龙,昂首奋进,阔步前行。县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h3> <h3>林枫同志故居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文明路、凌枫街路北。</h3> <h3>林枫(1906年9月30日—1977年9月29日),原名郑永孝,黑龙江省望奎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纪念馆内陈列着林枫同志的生平事迹,及生前使用过的大量的文物原件。</h3><h3>铜像后面的题词是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所题。</h3> <h3>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题词原版照片。</h3> <p> 扬州慢 • 林枫故居</p><p>帘卷西风,长空归雁,凭栏缕缕乡愁。看疏篱瓦舍,占小巷清幽。更争道,伟人曾住。故居遗物,最令凝眸。且悠悠似诉,峥嵘昔日春秋。 呼兰河畔,别乡关,万里行舟。挟五四风云,太行烽火,浩气长留。噩梦十年仍在,伤怀处,泪岂轻流,只忠贞信念,拳拳到死方休。</p><p> 王兆义</p> <h3>林枫纪念馆1994年9月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9月被省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h3> <h3>河口事件纪念碑,坐落在望奎县城南16公里处的呼兰河北岸庙山顶上。纪念碑是为纪念1946年6月3日河口事件中牺牲的,时任望奎县民主政府县长的冯耕夫、县大队政治处主任胡再白、时任哈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团长王炳衡及警卫而立的。</h3><h3>庙山脚下,呼兰河刘海船口即为1946年6月3日河口事件发生地。</h3> <h3> 河口事件烈士纪念碑落成</h3><h3> 一</h3><h3> 犹恨长河饮弹痕,</h3><h3> 英年许国壮乾坤。</h3><h3> 一腔血热边荒地,</h3><h3> 高筑神州志士魂。</h3><h3> 二</h3><h3> 男儿未负好年华,<br></h3><h3> 碧血浇开十月花。</h3><h3> 笑看稻香飘两岸,</h3><h3> 春风化雨暖千家。</h3><h3> 三</h3><h3> 丰碑高耸志从头,</h3><h3> 倚剑长天啸九州。</h3><h3> 六十年来家国梦。</h3><h3> 呼兰河水正风流。</h3><h3> 王兆义</h3><h3><br></h3> <h3><br></h3><h3><br></h3> <h3>烈士陵园位于望奎县城东北隅,始建于1947年,全园面积2万平方米,周围古树参天。园内安葬1946年6月3日在呼兰河刘海船口北岸牺牲的望奎第一任县长冯耕夫,县大队政治部主任胡再白、哈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团长王秉衡三位烈士。</h3><h3><br></h3> <h3> &nbsp;</h3><h3> 沁园春.烈士陵园</h3><h3>碧水长桥,万簇花红,柏翠松青。为驱逐鞑虏,英名千古;夷除匪患,壮烈平生。吊胆凭肝,挥睛洒泪,伟业丰碑长在胸,堪景仰,有民魂国魄,革命先锋。 回眸处处堪惊,六十载,今方好梦成。看危楼座座,天低吴楚;稻花漾漾,海阔蓬瀛,国泰民丰,安居乐业,望远仍须更上层。又何愿,是江山瑰丽,社稷昌荣。</h3><h3> 王兆义</h3> <h3>烈士陵园还有一个著名抗日英烈张锡武的半身雕塑像。张锡武1899年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正白旗屯,“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随同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将军向日本侵略者打响了抗战第一枪。张锡武在对敌斗争中屡立战功,1934年10月18日不幸被日军围困英勇牺牲,年仅35岁。</h3> <h3>满族博物馆位于望奎县城东南隅,绥望公路的西侧。</h3><h3>望奎县共有15个乡镇,其中满族乡镇3个,人口5万,占全县人口的12%。满族文化丰厚,风情浓郁,满族博物馆从满族源流、生产、生活、礼仪、信仰等多方面以图片、实物展示其历史风貌。</h3> <h3> 贺《望奎满族史》付梓</h3><h3> 中华文化脉相连,</h3><h3> 崛起松辽黑水间。</h3><h3> 铁骑踏平明社稷,</h3><h3> 金戈摇动宋江山。</h3><h3> 神州一统皇舆广,</h3><h3> 盛世三朝兵马闲。</h3><h3> 二百余年兴替史,</h3><h3> 煌煌殷鉴照尘寰。</h3><h3> 王兆义</h3> <h3>2004年8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望奎县“全国诗词之县”荣誉称号,望奎成为当时中国黄河以北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h3> <h3>诗词碑廊屹立于县文化广场西侧,全长113米,占地400平方米,采用古典民族建筑风格。碑廊嵌碑154幅,有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珍贵题词墨迹。碑廊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先生题写匾额。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先生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县》汉白玉碑矗立于迎宾亭中。</h3> <h3> 命名“中华诗词之县”五周年感赋</h3><h3> 碑廊香沁墨犹浓,</h3><h3> 铭记城乡十载功。</h3><h3> 古韵新声兴雅教,</h3><h3> 高山流水聚诗鸿。</h3><h3> 梨花飘雪春风暖,</h3><h3> 词客吟怀笔力雄。</h3><h3> 为祝征帆千里远,</h3><h3> 信心尽在一杯中。</h3><h3> 王兆义</h3> <h3> 望奎诗词之县十周年感赋</h3><h3> 莫道龙沙雁塞遥,</h3><h3> 风骚足可动天骄。</h3><h3> 诗乡追梦因春雨,</h3><h3> 海浪回头为晚潮。</h3><h3> 黑土吟怀情烈烈,</h3><h3> 蓝河流韵水迢迢。</h3><h3> 盛唐气象江淹笔,</h3><h3> 朔漠淩霄盘大雕。</h3><h3> 王兆义</h3> <h3>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法家协会于2014年6月授予望奎县“中国书法之乡”称号。</h3> <h3>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驴皮影”。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h3><h3>望奎素有皮影之乡的美誉。2007年望奎皮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望奎皮影戏为独具特色的江北派影腔。</h3> <h3> 沁园春</h3><h3> 赋望奎皮影戏</h3><h3> 暑气摇风,蛙噪蝉鸣,挂了犁锄。看谷场内外,携妻抱子;街头巷陌,唤嫂呼姑。健朗三爷,蹒跚四奶,打点精神岂用扶。都来了,赶连台好戏,锣鼓方初。 四弦琴亢音殊,似裂石铿锵迸玉珠。更平腔花调,行云流水;精雕细镂,敷粉施朱。世态炎凉,人间美丑,耍得神驰筋骨舒。犹堪笑,那诙谐嘎秃,矬子功夫。 &nbsp;</h3><h3> 王兆义</h3> <h3> </h3><h3> &nbsp; 沁园春</h3><h3> 再赋望奎皮影戏</h3><h3> 灯亮窗前,好戏开场,颠倒神魂。演斩关小将,英姿飒爽;婵娟拜月,倩影清芬。锣鼓弦琴,旦生净丑,耍弄由人假亦真。尤其是,那帝王将相,转瞬成尘。 民间瑰宝弥珍,非物质文明榜上存。正因循唐汉,讽今喻古;融合南北,立异标新。名满江南,派称江北,瑶草奇葩独占春。凭谁信,看人头攒动,笑语频频。</h3><h3> 王兆义</h3> <h3>中华诗词之县、中国书法之乡、望奎皮影是望奎三张耀眼的文化名片,是望奎人引以为骄傲的一道靓丽风景。</h3> <h3>望奎县植物园位于县城北门外,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园内有各种植物一千余种数百万株。</h3> <h3>植物园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方“植物园记”的碑刻,碑文由望奎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常庚武同志以文言文形式撰成,详细的记述了植物园建设的沿革及丰富多彩的内涵。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刻艺术家邹权书、刻。</h3> <h3>植物园内的大型音乐喷泉。</h3> <h3>植物园是集休闲娱乐、科普、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林。</h3> <h3>植物园舞台,花坛。</h3> <h3>园内的孔子汉白玉雕像。</h3> <h3>石刻弟子规</h3> <h3>将军石,记载了由望奎走出去的12位将军的简历,其中中将一人,少将十一人。</h3> <h3>百花园</h3> <h3>景观花坛</h3> <h3>百福湖</h3> <h3>百福湖</h3> <h3>冬天的的百福湖</h3> <h3>珍稀树木园</h3> <h3>观果园</h3> <h3>冬季的植物园</h3> <h3>植物园雪雕</h3> <h3>植物园内的石刻,均由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刻字委员会委员、望奎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望奎满族博物馆馆长邹权所刻。</h3> <h3>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1000多年前呼兰河畔就是一个繁华地带,这里有金代的城池24座,望奎县界内有两个,位于通江镇通江村和卫星镇水头村。</h3> <h3>通江古城遗址为金代城址,原址面积无法考证。1982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出土金代完整铁铧一件,残六耳铁锅一件,北宋治平铜钱一枚,城址内还分布有很多仿定瓷片,黄褐划纹陶片、泥质陶网坠残片等。</h3> <h3>望奎县博物馆收藏的通江古城遗址出土的金代出土文物。</h3> <h3>望奎县博物馆收藏的通江古城遗址出土文物。</h3> <h3>通江,南靠呼兰河,呼兰河通松花江,得名通江</h3> <h3>通江镇位于望奎县南部,呼兰河北岸原称通江埠,清末设码头。水运是当时望奎大部分生产生活物资的主要运输形式。</h3> <h3>通江镇古城遗址俗称老虎城,位于通江村东南1000余米处,是一座山城,建在临河的黄崖子上,周长约1000米,现仅存北城墙140米左右,其残垣隆起明显。此城东、南两面临水,南城墙下有一条人工河通往一公里外的呼兰河主河道。</h3> <h3> 鹧鸪天.通江古埠</h3><h3> 水转黄崖古渡头,酒旗斜矗唤行舟。岸边枫染千层树,江上帆惊万点鸥。 无一语,对沙洲,己无古埠旧风流。萧潇落木孤鸿远,何处当年红叶秋。</h3> <h3> 春游通江埠</h3><h3> 河畔黄崖古到今,</h3><h3> 渔樵指点叹沉沦。</h3><h3> 千年不变山头日,</h3><h3> 三月轮回总是春。</h3><h3> 王兆义</h3> <h3> &nbsp;游通江埠</h3><h3> 古城犹在大河东,</h3><h3> 崖上杏花开正红。</h3><h3> 阡陌临风观逝水,</h3><h3> 沧桑一吊黯然中。</h3><h3> 王兆义</h3> <h3> 与通江诸诗友登通江黄崖古城</h3><h3> 老虎城高宜纵眸,</h3><h3> 平畴十里见汀洲。</h3><h3> 天成松嫩青黄黍,</h3><h3> 雁去潇湘早晚秋。</h3><h3> 逝水流年枉惆怅,</h3><h3> 野炊笑语自淹留。</h3><h3> 飞觞也作兰亭会,</h3><h3> 百律诗吟古渡头。</h3><h3> 王兆义</h3> <h3>厢兰头古人居遗址,位于望奎县卫星镇厢兰头村王奎屯。据考古认定这里是新石器时代,望奎最早人类活动的地方。是省级文物保护遗址。</h3><h3><br></h3><h3><br></h3> <h3>厢兰头古人居遗址地随手可以捡到古人生活用器具的陶器残片。</h3> <h3><br></h3><h3> 沁园春.厢兰头遗址</h3><h3> 大地春回,雪化冰消,韵染梅腮。看山间桃李,含苞欲放;岸边杨柳,睡眼微开。惟有山前,呼兰河水,依旧东流至此徊。流年改,更悠悠岁月,耿耿吟怀。 多情我又重来,凭吊处,应堪叹盛衰。想啼猿啸虎,平添山色;落花流水,涤荡尘埃。宇宙无穷,浮生有限,转瞬三千年去哉!犹谁见?有残陶碎片,黄土苍苔。</h3><h3> 王兆义</h3> <h3>戚家围子古墓群,为早期铁器时代古墓群,面积一万平方米,1986年8月省考古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随葬品有陶罐、陶壶、铁链、铁矛、少量金银铜兽、骨料珠饰品等文物近千件。</h3> <h3>望奎县博物馆收藏的戚家围子古墓群遗址出土的文物。</h3> <h3>望奎县博物馆收藏的戚家围子古墓群出土的文物。</h3> <h3>戚家围子古墓群出土的文物。</h3> <h3> 题戚家围子古墓群遗址</h3><h3> 先人生息地,今我得亲临。</h3><h3> 古墓时间久,荒原草木深。</h3><h3> 沧桑空感慨,历史费追寻。</h3><h3> 沃野禾苗绿,迎风独自吟。</h3><h3> 王兆义</h3> <h3>黑龙江省西洼荒湿地自然保护区。芦苇荡里百鸟争鸣,水库到处渔歌互答,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h3> <h3> 清平乐.西洼荒自然保护区</h3><h3> 平湖万顷,点点鱼舟影。鸥鹭声声催梦醒,望断云山雁岭。 摇摇十里芦花,悠悠芳草天涯。更喜绿楊深处,参差三五人家。</h3><h3> 王兆义</h3><h3><br></h3> <h3>望奎县西洼荒,于2004年9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为:“黑龙江省西洼荒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h3><h3>西洼荒自然保护区位于望奎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浩瀚如海的卫星水库。</h3> <h3>望奎县卫星水库建于1959年。现已达到蓄水库容5000万立方米左右,水源由海伦境内的冯家亮子所引的通肯河水。</h3> <h3> 同学卫星水库小聚</h3><h3> 转瞬消磨四十春,</h3><h3> 秦桑燕草阻风尘。</h3><h3> 沉浮已扫英雄气,</h3><h3> 秉性犹存稚子身。</h3><h3> 千顷烟波风助浪,</h3><h3> 寻常蛙鼓梦还真。</h3><h3> 他年有聚知何处,</h3><h3> 聊放疏狂醉一巡。</h3><h3> 王兆义</h3> <h3>庙山生态旅游区,依山傍水,秀美迷人。</h3> <h3> 点绛唇.庙山风景区</h3><h3> 小弄轻舟,信流行到云深处。柳腰纤步,应被多情妒。 古寺巍巍,深隐花间树。何轻负,酒旗斜矗,醉认归来路。</h3><h3>王兆义</h3> <h3> 咏庙山荷花</h3><h3> 朱花玉立绿池塘,</h3><h3> 不染微尘水溢香。</h3><h3> 地老天荒耐寂寞,</h3><h3> 矜风持雨笑疏狂。</h3><h3> 舒心叶展无穷碧,</h3><h3> 映日花开别样芳。</h3><h3> 我素我行真境界,</h3><h3> 但凭冷眼看炎凉。</h3><h3> 王兆义</h3> <h3>东升乾头山,距望奎县城45公里公里,位于望奎县东升乡乾头村,是典型的小兴安岭余脉的地貌。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夏天翁郁葱茏,冬季林海雪原,泉水淙淙四季不断,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栖息。</h3> <h3> 游东升乾头山</h3><h3> 轻车载酒远来游,</h3><h3> 醉赏山林黄叶秋。</h3><h3> 泉水流金柔似梦,</h3><h3> 松针铺地软如裘。</h3><h3> 更无人处禅心动,</h3><h3> 唯有鸟声尘念收。</h3><h3> 次第菊梅惊节物,</h3><h3> 倾情不惮久淹留。</h3><h3> 王兆义</h3> <h3>2019年5月25日作望奎旅游美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