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爱是教育的灵魂</h3><h3> ——李敏骞教授讲座有感</h3><h3> 小满的第二天,阳光明媚,我们教育界四百名多老师,来清水一中阶梯教室聆听李敏骞教授的精彩讲座《爱的能力与成人成业》。</h3><h3> 李敏骞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在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参加工作。先后任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农学教研组教师、教务科副科长、校办公室副主任兼团委书记、人事科科长兼团委书记、副校长、校长,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等职务。2018年7月,任兰州文理学院副院长。</h3><h3> 主要成就:近年来,李敏骞重视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建设,使学院专业开设能够紧跟农业产业 化的市场发展的需要,使广大教师能够适应高职学院发展的要求。重视科研、研讨、培训与交流。重视教师学位的提高,在经费、时间安排上尽量予以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明确提出了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思路,通过学生全面成才“十个一”工程的活动,“五个必备”、“五个必会”活动密切是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就业,带动了学院招生,保证了学院的发展。</h3><h3> 首先李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爱的能力与保持自我的勇气》。为什么要选择爱的能力?说明爱的能力非常重要,比孩子的成绩重要。孩子的学习是被动的,教育不是教什么学什么,而是对人的内心了解。父母家人和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对他人、生活和世界爱的能力,影响自尊、负责、共同体意识以及自信心、勇气的形成。明智的家长,从小就应该把孩子当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断创造一种正能量的、有利于生长的整体环境条件,在意孩子的言行和表达,及时沟通交流,帮助孩子逐步认识世界。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总能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孩子得到安全感。</h3><h3> 当然,关爱不排除每隔一段时间,对孩子所犯错误、过度任性进行严肃批评和指正。父母缺失了这一份爱的责任,会让孩子一生无法弥补,不利于健康人性的形成。关爱不是给孩子特殊的优越感,使孩子失去独立、平等的意识和观念,也不是家长和老师喋喋不休的批评和抱怨,让孩子产生过大的压力。即使关爱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孩子感觉不到爱,同不关注、冷漠对待孩子的结果是一样的。</h3><h3> 提高我们的教育方法,从根本上讲,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要爱,老师这么爱,我也要爱知识,孩子也会这么想。每一个孩子有五个层次,逐渐提高。第一个就是对爱的能力缺乏,麻木,冷漠。第二个爱的能力不足;第三个爱的能力不当,痛苦,发愁,忧伤,恐惧;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愤怒,得到就是骄傲,专治,霸道。一个人经常发脾气,说明她欲望特别强,这个层面的人没有爱的能力。第四个层面真正心里健康;勇气,信心,宽容;第五个层面就是脱俗:仁爱,喜悦,宁静,慈悲。</h3><h3> 爱的能力怎么形成的,一个是家庭教育,一个是学校教育。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脱离实际。传统教育不是死记硬背,古人学习情感和理性的介入。你看摇头晃脑,是情感投入。现在最大教育缺憾是把情感没有介入。知识,情感,成长是同步的。</h3><h3> 每个人应该超越自我。我们国家缺少人文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是人文教育。我们现在大学教育爱听就听,考试就抄。大学里学生很多混日子,图书馆看书的娃娃是想考研,但是他们不够快乐。喜欢文理那是天然的。</h3><h3> 对娃娃首先要关爱,第二对娃娃必须是肯定,及时肯定让孩子有里向前走的勇气。 一个人习惯于批评他人,是因为从小在被批评 中长大。许多叛逆者、破坏者都是从小被否定、被边缘化的结果,一直不被社会认同和接纳,故此以自我否定达到非正常的“自我肯定”,引起他人和社会关注。第三要鼓励娃娃;第四是引导,不要订那么多规矩,规矩多了孩子缺乏创新,给孩子一定的宽容。关爱但不能娇惯。要有原则性的关爱。慢慢长大,孩子们不再善于、不愿意提出问题,是因为家长、老师缺乏保护孩子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没有认真对待孩子所提的问题,没有给予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压抑了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要马上给予答案,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寻找答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好奇心、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等重要的人性、人格特质便会扎根。</h3><h3> 一个人从生下来以后,一直到人一辈子,玩,生活,学习,工作。工作是构建精神世界的平台。玩里面的学问很多,很多的玩是有害的比如打麻将。家庭生活,父母亲潜意识的举动对娃娃影响很大。</h3><h3> 这次讲座,李敏骞教授结合在德国高校的研修经历,李敏骞讲到,人的创新能力、责任感是天赋兴趣得到发展而同步形成的,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学生“自己做主、自己负责”,要“认识自己,发掘天赋”,充分尊重孩子的天赋、兴趣,让孩子从小学会做主,独立思考,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h3><h3> 如果听与不听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如果教育忽视了独立思考,孩子就会浮躁和盲从。无论何种教育形式,其教育过程本身要能实现知识技能见识及其素养与人的情感思维意志的同步生长。</h3><h3> 在这美好的五月天李教授给我们分享到了一顿精神大餐,这次培训让人受益匪浅,给我们指明了今后教书育人的方向。我们要用一腔热情去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爱上大语文教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让学生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提高我们教学质量,让我们在教学路上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同时要给孩子们满满的爱,如春风细雨,让他们沐浴在爱的臂膀下,茁壮成长!</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