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35周年国庆国旗方队铁道兵一师战友》

顾太健

<p>参加三十五周年国庆的国旗方队战友们:</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部份战友多次要求,寻找当年参加国旗方队的战友们,你们现在在哪里?你们还好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也是我们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仪式纪念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由1000人组成的一个国旗方队,在同一秒里一齐迈步、一齐甩臂、一齐高呼的壮观场面,令人激动而振奋!为了天安门前这一秒,有多少人付出了汗水、泪水乃至血水的代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十五年前的今天,我们正在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操场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时段正好是北方夏季的开始,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刻苦训练,太阳的暴晒使我们每个人脸上黑里透红。汗水、泪水、雨水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瘦了十多斤。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为了训练整体每个动作标准一致,有的战友病了,做到轻伤不下火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受阅的那一天,我们是多么的高兴与激动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一天受阅是建国以来规模最隆重的一次、那一天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关注国庆盛况、那一天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看我们受阅人员及尖端武器、那一天是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现场直播、那一天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光荣与自豪的记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还记得当年带领我们一起训练广东1968年入伍邓忠队长吗?安微1970年入伍吴金荣书记吗?河南1974年入伍曹保佳教练吗?他们三位即是我们的领导又是我们的兄长,他们严肃认真、活泼可敬,一直给我们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他们三人都已经退休,他们分别居住在:邓忠队长在广东佛山市,吴金荣书记在湖北十堰市,曹保佳教练在武汉。他们三位领导在想念大家。希望有机会大家在一起聚聚,重返三十五前的练兵场,重温我们当年奋发向上的青春年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2019年5月23日</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道兵一师国旗方队人员名单</h3><h3> 1、邓忠:1968年入伍,广东电白人,仪仗队教练、队长。在广东佛山市电白区公安局退休,现住广东佛山。手机号码13423560148</h3><h3> 2、吴金荣:1970年入伍,安微人,仪仗队教练、书记。在中铁十一局二公司退休,现住湖北十堰市。手机号码:15971849802</h3><h3> 3、曹保佳:1974年入伍,河南镇平人,仪仗队教练、支部委员。在中铁十一局四公司退休,现住武汉市。手机号码15072485559</h3><h3>一团:</h3><h3> 4、姚 武:18628821288</h3><h3> 5、张景科:19871289818</h3><h3> 6、纪昌盛:13871679815</h3><h3> 三团:</h3><h3> 7、王建景:13909619488</h3><h3> 8、甘贤才:13906104266</h3><h3> 9、王捍东:13508688666</h3><h3> 10、王金山:18447628946</h3> <h3>  35周年国庆阅兵式,是国庆1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它标志着我国 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时期。这次阅兵的盛况,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人们高度赞扬这次国庆阅兵所展现的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六前大阅兵——国旗方队的记忆</h3><h3> 1983年,中央决定国庆35周年举行盛大阅兵。1984年1月1日,有着35年光荣历史的铁道兵部队向“八一”军旗挥泪告别,更名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后更名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h3><h3> 按照盛典的整个部署,阅兵式、分列式之后,首先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是仪仗队的前导队——国旗方队。经过反复遴选,国旗方队的重任交给了刚脱下军装才几个月的铁道兵——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和石家庄铁道学院。于是,国旗方队训练指挥部在石家庄铁道学院成立,指挥人员、教练人员和工作人员全部由学员担任。队员组成:从10个工程局各抽调60名青年职工,共600人;从学院应届毕业生中选择360人。</h3><h3> 1984年10月1日,当国旗方队以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行进中国旗方队齐刷刷举起10个红绸条幅,组成一面370多平方米的巨幅国旗,顿时,天安门广场掌声雷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不拍手称赞。国旗方队中,有我们中铁十一局60名优秀职工,那时他们已经是个“脱了军装”的老铁道兵。</h3><h3> 接受任务后,国旗方队训练指挥部总指挥特地赶到天安门广场,反复熟悉和度量阅兵路线。在上百次的度量之后,发现预定的743.25米阅兵线,恰好是1984块方砖,用标准的正步步幅量出这段距离要走991步,需8分33秒。</h3><h3>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让1000人的国旗方队,能做到步调一致,每个人手、脚动作分毫不差,腰杆挺拔,队员们制“T”形木架在训练时别在腰后,开始时甭提有多难受。每天他们都要训练10多个小时,为了保持身体挺直,他们基本上都睡床板,每天都要顶着高温练上几百个来回。为了练出踢腿功,他们在小腿上绑上沙袋,在皮鞋上钉了两层鞋底,还要再加钉上铁掌,否则,一星期训练下来,一双皮鞋鞋帮好好的,鞋底磨没了。</h3><h3> 1984年10月1日凌晨1时,所在的国旗方队就开始出发,进入东长安街,在军事博物馆附近待命。6点钟左右,所有受阅方队均已到达指定地点列队完毕。</h3><h3> 阅兵式、分列式之后,首先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是仪仗队的前导队——国旗方队。最终,他们以“整齐的队列、威武的英姿,为铁首部工程指挥部赢得了荣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国旗方队誓词</h3><h3> 我是光荣的国旗方队成员,即将奔赴首都北京。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旗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像征,为维护国家崇高尊严,我对国旗庄严宣誓:</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珍惜仪仗队的荣誉,发扬革命传统,严格尊守纪律,服从指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法协作,稳操胜券。牢记人民的重托和期望,誓为祖国光,为国旗增辉,为铁路职工争气。</h3><h3> 以上誓词坚决履行,决不违背。</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家庄 铁道兵学院</h3><h3>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九日</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 1984年,三十五周年国庆仪仗队员纪念章</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年建国35周年大庆国旗方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铁道兵)阅兵式纪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甘贤才</h3><h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各行业蓬勃兴盛。为扬正气、显发展、树国威,1984 年,中央军委、国务院决定隆重举行建国35周年阅兵式庆祝。根据军委、国务院安排,第一方阵的国旗方队由原铁道兵千人仪仗队组建,第二方阵红旗方阵由原北京卫成部队组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政治部(原铁道兵工程指挥部)立即下发文件,选派政治素质高、军事本领硬、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参与方阵队伍。</h3><h3> 人员组建有方。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原铁道兵工程指挥部)决定:国旗方队的前导队由原铁道兵第一师选派59名(第一排基准队员41人)参与,进行为期近半年强化训练。同时,特派曾参加建国10周年阅兵大队擎军旗手王富堂为国旗方阵大队长兼总教练;专调第一师原四团政治指导员曹保甲为教练。曹保甲同志曾是铁道兵刺杀大比武亚军,军事素质硬,经验丰富,训练非常有方;另选派二团作训参谋吴金荣为教员,选配原铁一师教导队有政治思想工作经验的政治干事邓忠为队长,组建了优字当先、强字充坚、稳字保障的方阵队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训练考核选队。千人方阵协调运作,关键在于第一排的排面人员要定准定位、定型定人。经过严格训练考核评比,由原铁道兵第一师(即铁道部工程十一局)作为前导队,选出一师三团 (即三处) 10人(汽车连:甘贤才、卓乐义、杨尔清、王汉东、徐朝安,其他连队:王建景、王怡万、王金山、耿飚、高霞光)定位整个排面正中,位置极为重要。方队核心正中前导基准兵为三处1982年入伍的王建景。王建景同志训练刻苦,动作标准,并帮带学其他学员,模范师表,为国旗方阵的成功阅行起到砥柱作用;1977年入伍的甘贤才作为班长,勤学苦练,以身作则,充分启到了模范带头作用;1979年入伍的王金山,小教员充当大角色,有效调动队友积极性,树立了敢争敢立的奋取精神。</h3><h3> 刻苦训练得力。国旗方阵是排头兵,是骄傲,训练更是苦中之苦。队友忍受酷日烈焰,雷雨厉加,愈热愈“立”,愈雨愈“行”,做到衣可破脚可破步伐不能错,横着站竖着站队伍不能乱。队长邓忠、教练曹保甲、吴金荣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率先垂范,影响至深。强化训练锻炼出队伍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队伍、铁一般的形象,训练期间经常受到老部队各级首长的关心与鼓励,激扬了士气。</h3><h3> 国旗阅兵摘荣。1984年 10月1日,国旗方阵整齐庄严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主席邓小平、北军区司令员兼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检阅。阅兵结束后,阅兵总指挥部授原铁道兵一师集体大功奖,原铁三团王建景大功一次,甘贤才立功一次。不负众望完成了国旗方阵队的使命,为以后庆典树立了楷模,积累了经验。</h3><h3> 35周年国庆大阅兵的圆满落幕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国旗大队总教练对该国旗方队作出了评价:如果没有铁一师的曹保甲教练严格尽心的训练,没有铁三团(三处)的集体奋斗,就不会有国旗方队的完美成功。建国60周年,阅兵总指挥专门邀请了35周年大庆国旗方队的总教练兼大队长王富堂去北京观礼台观看阅兵庆典。并表示60周年大庆是借鉴了35周年大庆的成功经验,是35周年大庆的完美延续,正是有了你们这支标杆队伍,才铸就了如今的辉煌!</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甘贤才简历</h3><h3> 1976年12月在江苏丹阳应征入伍,在铁道兵第一师三团新兵五连集训。新兵连集训后选至铁一师警卫排警卫员。1978年调回三团汽车连学驾驶,在三团汽车一连任文书、 班长。1984年被选取参加84年阅兵国旗分队训练并任班长。1984年底调回镇江市工作,现在镇江新区办公室工作。</h3> <h3>当年练兵场的训练和她们一样,泪水、汗水湿透了衣服。因为当年没有保留视频,现在只能借用别人的视频,显示当年练兵场的情景。</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篇文己被战友收集到微博</h3></font></h3>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感谢战友、好友为我美篇点赞和赞赏,也感谢战友为我提供信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