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6年在国家美术馆参观司徒乔司徒杰展览,此画为司徒乔所绘四岁的女儿—后来的北外教授司徒双老师</h3> <h3>邂逅司徒老师,当时老师在做志愿者进行现场讲解</h3> <h3>老师的父亲司徒乔是中国著名画家。</h3> <h3>这是司徒乔所绘老师与姐姐的画像。</h3> <h3>最著名的抗战巨作《放下你的鞭子》,司徒乔上世纪30年代末作于新加坡。</h3> <h3>另一幅我叫不上名字的画作。</h3> <h3>司徒老师在她母亲冯伊湄女士的画像前</h3> <h3>与同学杨建西一起参观</h3> <h3>司徒老师很得意地告诉观众,我们是她曾经的学生</h3> <h3>展览中的雕刻部分是老师的叔叔司徒杰的作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随后我们应邀前往她方庄的“双祥阁”拜访</h3> <h3>“双”是司徒双,“祥”是夫君完永祥</h3> <h3>老师向我们介绍她做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夫人期间从北非淘来的物件</h3> <h3>老师的家就是一个现代博物馆</h3> <h3>虽然夫君早已不在,老师的一双儿女长住北美,但老师一个人在这里生活得有滋有味。</h3> <h3>弹琴是每日必修课</h3> <h3>玻璃书柜里放着老师在巴黎一大做的博士论文,她选择的主题是18世纪“中国风”。</h3> <h3>与同来的同学杨建西、宋协民和张嘉荣合影</h3> <h3>与包括我在内的同学们合影</h3> <h3>司徒老师签名送给我们她父母的画册和图书</h3> <h3>令我们欣喜若狂</h3> <h3>所赠图书极为宝贵,值得我们永远珍藏</h3> <h3>书是老师的母亲冯伊湄女士所写,老师的父亲司徒乔先生所绘,基于老师父母于1946年应国民政府邀请和组织,前往粤、豫,湘、鄂、桂5省进行灾情探访。这是该书扉页冯伊湄女士的相片</h3> <h3>《父女啃野菜》,司徒乔作竹笔画稿,纸本墨笔,作于1946年3月</h3> <h3>《会馆中的难民》,司徒乔绘于1946年3月</h3> <h3>《被破坏的铁路》,司徒乔竹笔画,1946年3月</h3> <h3>《全州鹤岗村老者》,司徒乔作于1946年3月</h3> <h3>《岳麓书院》,司徒乔作于1946年4月</h3> <h3>《空室鬼影图》,司徒乔绘于1946年4月</h3> <h3>《卢舍幸存》,司徒乔作于1946年4月</h3> <h3>《长沙秒高峰南轩图书馆遗址》,司徒乔作于1946年4月</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湖南灾民》,司徒乔作于1946年4月</h3> <h3>《柳州之晨》,司徒乔竹笔画,作于1946年4月</h3> <h3>中原解放区看秧歌剧,司徒乔作于1946年4月</h3> <h3>《黄泛区荒村》,司徒乔竹笔画,作于1946年4月</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黄泛区居民还乡图》,司徒乔绘于1946年5月</h3> <h3>《铲盐》,司徒乔作于1946年5月</h3> <h3>《河南老百姓》,司徒乔作于1946年5月</h3> <h3>《水国》,司徒乔作于1946年5月</h3> <h3>《归来已无家》,司徒乔作于1946年5月</h3> <h3>《雒容桥残骸》,司徒乔作于1946年5月</h3><h3><br></h3><h3>这些画作均已被冯伊湄女士捐赠给国家美术馆。</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隔年,我们应邀参加了司徒老师向国图捐赠她父亲、著名艺术家司徒乔画册的活动,</span>捐赠仪式上全体人员合影</h3> <h3>司徒老师为我们介绍前辈唐闻生老师,在场的还有周虹和陈小蕾</h3> <h3>2018年3月我和太太前去司徒老师的三亚别墅拜访老师</h3> <h3>我们是循着悠扬的琴声找到老师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师说她在海南每天3件事: 弹琴、翻译和游泳。</h3> <h3>这一年冬季老师在三亚110天,游了109次泳。在她居住的西班牙风格的小区,她以年长和天天游泳而闻名</h3> <h3>原本有意为老师写个回忆录的,但因为她的病情急剧恶化而未成,终生遗憾</h3> <h3>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参与高雅文化传播的实践永远值得我学习。</h3><h3><br></h3><h3>司徒老师永远与我们在一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