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黄河情 — 二进山西自驾游

乔乔

<h3>2019年5月12日,按照已定出行计划,三辆车10个人,从北京出发,当天下午就到了大同云岗石窟景区。从天津出发的4个朋友也早我们到达了,14个人的山西旅行开始了。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山西之旅,三年前我们已游览了一些名胜景区,但意犹未尽,决定二进山西。从5月12号出发到5月18号返回北京,来去共七天,虽然时间短,但游览参观的地方不少,尤其是有三天时间在老革命根据地晋绥边区的兴县和吕梁,深入了解了晋绥革命老区的军民共同战斗及生产生活的历史,还有现在精准扶贫,改变农村面貌的情况。这一次的自驾游不同以往,可谓是一次游览名胜和不忘历史相结合的旅游,收获颇丰。</h3> <h3>大同的晚餐既是京津大回合的会餐,也是到达山西的第一餐,大家很是兴奋,恰好餐厅有个16人的大包间,就像是为我们准备的。</h3> <h3>云岗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山西大同西郊,东西延绵一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h3> <h3>石窟中的壁画</h3> <h3>石龛里的佛像非常精细</h3> <h3>离开云岗石窟景区前来个合影</h3> <h3>第二站是黄河的老牛湾,老牛湾是母亲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的特殊性,古时候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坐落在这里。由于我们到达老牛湾已经比较晚了,没有时间上到老牛湾堡,只能远远一望。</h3> <h3>老牛湾,人称“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黄河九十九道湾中最神奇的湾之一。老牛湾建于明崇祯九年,如今仅存堡城轮廓。</h3> <h3>老牛湾静静地卧在黄河里</h3> <h3>我们乘船沿着黄河的弯道从山西的黄河段到达内蒙境内,登高远望老牛湾。</h3> <h3>这里已是内蒙境内,在城墙边来一张合影。</h3> <h3>三年前我们到了芦芽山,可惜不开放,一直想有机会再来,这次如愿以偿。</h3><h3>芦芽山属吕梁山脉,海拔2739米,因形似“芦芽”而得名,里面崖沟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余处,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山中气温低,芦芽山的旅游季只有五月到九月,我们到那儿还看到水面上完全没有融化的一层冰。</h3><h3>因为要赶路,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稍微爬了一段山路,到了情人谷和情人潭就返回了。</h3> <h3>芦芽山远景</h3> <h3>情人潭边</h3> <h3>小瀑布注入情人潭</h3> <h3>这是芦芽山景区外的五星级酒店,三年前我们在这吃过午餐,今天又来了,但涨价了,自助餐从38元涨到58元,那也得吃啊!</h3> <h3>14号下午四点多到了兴县,县电视台长和县文化旅游局长立即陪同我们参观。第一站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北坡旧址。</h3> <h3>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创建的19个重要解放区之一,是贺龙和关向应等率领一二O师主力挺进抗日前线,进入晋西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它是一道屏障,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h3> <h3>晋绥边区的组织机构和行政区示意图</h3> <h3>为了开展红色旅游已将原来的土路砌成了石路</h3> <h3>当年的段云住所</h3> <h3>段云旧居里面的陈设</h3> <h3>到兴县的第二天早上,大家陪同我一起去了我出生的张家湾村,看了我当年出生的窑洞。七十三年后我又来到这里,思绪万千。当年爸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斗工作和生活。我出生时没有医生,是妈妈的战友张阿姨接生的我,是喝老乡的羊奶,吃老百姓种的小米长大的,是兴县的父老乡亲养活了我,永远不能忘记。</h3> <h3>我家当年在张家湾居住的院子</h3> <h3>我出生的窑洞</h3> <h3>这是从窑洞门缝向里面照的,不知是否原来的样子,据说一直没有人住。</h3> <h3>听老乡叙说当年事,他们知道的也是从老一辈那儿听来的。</h3> <h3>晋绥边区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兴县蔡家崖</h3> <h3>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旧馆),是当年开明绅士牛友兰捐献的自家房屋。</h3> <h3>县委梁书记一同来到纪念馆</h3> <h3>听解说员介绍晋绥革命历史</h3> <h3>1948年4月1日毛主席在这个礼堂里作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h3> <h3>毛主席在蔡家崖路居地。1948年三月底到四月初毛主席在蔡家崖这个窑洞里住了十天左右。这儿其实是当时贺龙的居所,腾出让毛主席住。</h3> <h3>晋绥革命纪念馆(新馆)</h3> <h3>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前合影</h3> <h3>馆內大厅的正中央是贺龙的塑像</h3> <h3>晋绥革命烈士陵园在兴县凤凰岭下,湫水河畔,征地300亩修建的,及其壮观。在这里收迁安葬了629名革命烈士,其中无名烈士525名,后面的黑色大理石英烈墙上镌刻着1949位烈士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和牺牲时间。</h3> <h3>大理石牌坊上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h3> <h3>烈士们永垂不朽!</h3> <h3>“四八烈士纪念馆”是为纪念1946年4月8日在重庆出席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烈士在返回延安途中因天气原因,飞机撞上黑茶山而以身殉国的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馆。</h3> <h3>纪念馆后面的山就是“黑茶山”</h3> <h3>毛主席为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h3> <h3>晋绥革命历史研究专家王老师一路陪同我们,并详细地向我们介绍晋绥的革命历史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参观完毕,我们和王老师告别。</h3> <h3>革命烈士陵园的志愿者讲解员</h3> <h3>就要离开兴县,县委梁书记、晋绥历史文物专家王老师、文化旅游局田局长、兴县电视台牛台长和我们合影留念。</h3> <h3>“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是1946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委托彭德怀、习仲勋传达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关于如何协同配合,联合作战,粉碎敌人进攻的高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彭德怀、贺龙、习仲勋、陈庚、李井泉、王震、罗贵波等。</h3> <h3>16日清早来到吕梁市离石区的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旧址。</h3> <h3>会议在这里举行,据说会议期间警戒十分严密。</h3> <h3>国际友人林迈可和李效黎夫妇在抗战中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习主席访问英国时提到他们,代表中国人民向他们表示感谢。</h3> <h3>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h3> <h3>国际友人林迈可伉俪在中国的抗战中做出了独特而及其重要的贡献,转运药品等奇缺物资,为八路军培训大量无线电专业人才,组装延安第一台无线电发报机,让延安的声音首传世界。</h3> <h3>林迈可简介</h3> <h3>李效黎简介</h3> <h3>三天里有机会两次到黄河边,摸摸黄河水,踩踩黄河石,伟大的母亲河,我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抚摸你,感受你的温柔和亲切。</h3> <h3>黄河边的合影</h3> <h3>黑峪口黄河畔立的石碑</h3><h3>滋育华夏 屏障陕甘</h3> <h3>背面的碑记</h3> <h3>农村的变化是看得见的,和我十年前来时大不一样。贯彻中央的“精准扶贫“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见了成效。</h3> <h3>吕梁市离石区的李区长向我们介绍当地政府脱贫工作,突出一个“精准”,要户户立档建卡,一个不漏,狠抓落实。我们接触的几个县级干部都是充满活力,精明能干,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吕梁兴县会很快脱贫改变面貌。</h3> <h3>多年的黄荒土坡见了绿色</h3> <h3>参观任家沟 美丽新农村,政府给偏远地区的贫困户盖了房,把他们安置在新房里,让他们也过上安定的生活。</h3> <h3>16日下午赶到文水县华国锋主席的陵园</h3> <h3>陵园借用卦山的山坡,建的很高,广场上矗立着华主席的塑像,很威武。广场叫吕梁文化广场,游人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h3> <h3>和吕梁市离石区的李区长告别留念</h3> <h3>沿途又去了交城县西北的“玄中寺”,“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之地,寺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现在寺中的天王殿和钟楼、鼓楼是明代万历年间遗物。大雄宝殿山墙上十六尊者画像多为明代所作。千佛阁中存有大小不同的铜、铁、石佛像共有千尊。</h3> <h3>本计划17日赶回北京,但考虑到路途有些远,我们多数人年纪大了,司机也少,从安全考虑,在河北正定停一晚。中午在十字街吃了王家传统烧麦馆的烧麦,晚上又吃了有名的郝家排骨。饭后去看正定县的夜景,灯光十分好看,广场上也很热闹,唱歌跳舞聊天聚会,老百姓说每晚如此,想不到歌舞升平在这里随时能看到。</h3> <h3>正定县夜景</h3> <h3>一周的山西旅游结束了,天津的朋友早我们一天回去了。我们北京出发的三车十人也要回京后各奔东西,各回各家了,恋恋不舍地在韩村河服务区作最后的告别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