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掠影

西子湖畔

一、简介 2006年夏季起,东南大学 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坐落在南京江宁开发区南部,苏源大道以东、双龙大道以西、东南大学路以北、吉印大道以南的范围内,总面积 3752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59.9万平方米。学校大部分党政机关、机械、计算机等十个院系和15000名学生已入驻校区。九龙湖校区的建设不仅为加快新一轮学校建设发展、实现学校奋斗目标奠定了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为解决困扰东南大学多年的"一校多区"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2005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入驻九龙湖校区的单位和部门为:学校党政机关的大部和部分院系机关的主体搬到九龙湖主校区;学校直属单位和教学、实验等教学辅助部门、后勤服务部门根据需要将主体大部搬入九龙湖主校区;除建筑系、医学院等少部分院系外,绝大部分一至三年级本科生教育全部搬到九龙湖校区;部分院系的四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搬至九龙湖校区;为本科教育服务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部分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专业实验室搬迁至九龙湖校区。二、三期调整安排时间为2005-2015年,基本完成校区归并和功能调整:全部的全日制本科教育集中在九龙湖校区,其他校区不再承担本科教育功能;除少数专业学位等特殊情况,研究生教育基本上在九龙湖校区完成;大部分科研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入驻九龙湖校区。学生规模九龙湖校区一期学生规模为本科生12000左右;研究生3400人,其中博士生900人。二、三期完成后学生总规模在3.2万人左右,其中本科生2万人,研究生1.2万人。 南京的地铁建设在全国已走在了前列,凑巧的地铁三号线将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和二本成贤学院区串联在了一起,方便了学校的交通 学校的内湖与九龙湖相连,环境真优美 2019年春节刚过大企业就迫不及待地来校园招聘了 二、漂亮的图书馆与教学楼 校友李文正(4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印尼华裔企业家)慷慨捐助的图书馆诠释了东大学子对母校的眷恋之心和殷殷之情 孔子的铜像由校友捐助,矗立在图书馆旁 如今的图书馆阅读是电子图书 东南大学建筑系有南杨北梁的杨廷宝,也有近代的齐康院士,九龙湖校区的许多建筑的设计齐康院士撒下了许多汗水 六块黑板交替用,我记得79年读大学时最多是两块交替着 台阶式的座位谁也挡不住谁,安心记笔记吧 水磨石地面黄铜的分割线条既防起灰又美观和经济,适合校园建筑 教室、连廊围成了一圈,中间是树木、草坪为读书郎室外阅读营造了静逸的环境 自助投币饮料贩卖机已摆在了教室过道 时间过得飞快啊,过去的系许多都扩张为学院了,东大土木系、建筑系、无线电系、机械系想当初都是很厉害的。如今硬件扩充了,有了起飞的跑道,要真正进入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牛津、剑桥的朋友圈,人才和发展软件上还得努力啊 三、食堂与学生宿舍区 现代化的食堂餐厅,空间开阔,食物琳琅满目、价格低廉,体现了各级政府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关怀 照顾经济困难学生食堂时不时地还搞些菜品优惠 学生刷卡进宿舍区,门口外卖小哥送餐上门,延伸的服务业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看到这场景不免让人反思,万众是创不了新的,领跑、并跑、弯道超车只能是顶尖天才忙的事,大多数人还得打下手,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去谋生,天才少年被挖去了美国怎么还能并跑、领跑呢 宿舍区学校为学生们配上了价格稍贵些的格力空调,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几年下来空调外机壳都很少生锈 高低床挺现代化的,上面睡觉,下面读书,与我们念大学时不一样 校区分布着不少快递中心 食堂附近都有小超市 四、活动中心与运动场馆 学生活动中心 荷花状的钢结构体育馆鸟瞰 时代不同了,新材料、新工艺、新工法、新结构会不断涌现,但古典的建筑工程很少有颠覆性的东西,打好了三大力学的基础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为现代建筑去锦上添花 田径场 网球场 五、美丽的校园环境 预留了许多建设用地 人与原生态多接触才能接上地气啊 校园内的琵琶树结满了琵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