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踏上七大洲的土地,让自己的足迹遍及全球,是我的梦想。2019年5月19日, 定下《坚韧号穿越南极圈》的行程,填补人生旅途中两大洲的空缺,让梦想成真!</h3> <h3> 好事多磨,由于南极邮轮公司有财务风险,原来穿越南极圈的行程被取消,改为飞跃德雷克。本想好好体验一下穿越德雷克海峡时那种“一言不语,二眼不睁,三餐不吃,四肢不动,五官不灵,六神不安,七窍不通,八方不分,九死不悔,十分不爽”的晕船之苦,变成了在高空静赏“德雷克湖”之美。<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世界公认的伟大的英国极地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在他的南极探险日记中写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出能够与之相媲美的景色了,当南极洲带着那一身纯净的蓝色出现在你眼前的一刹那,你便会心甘情愿地成为它的俘虏,再也无法忘却在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美丽的南极之旅”。就这样,被这句话给征服了。</p><p> 我和闺蜜于2020年1月14日分别从晋江、福州出发,飞上海——美国达拉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智利最南端的城市蓬塔阿雷纳斯——南极乔治王岛,历时30多个小时,行程2万余公里。15日早晨到达圣地亚哥,在圣地亚哥初探南美风情。16日在瓦尔帕莱索欣赏波斯米亚风情。17日探访“通往南极的门户”——蓬塔阿雷纳斯。18日飞到乔治王岛,开启梦幻般的南极之旅。19日至22日乘坐海洋诺娃号抗冰船在南极公海航行,在南极徒步过生日,登陆南极大陆,探秘世界的尽头……23日至24日因大雾弥漫,飞机无法降落,我们又在南极呆了两天,吃了准备给下一波游客的饺子,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25日从乔治王岛飞回蓬塔阿雷纳斯,在网红古堡吃了丰盛的晚餐,还喝了红色桑格利亚。26日至28日到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入“地球上最美的景色”前五名、“五十个一生必须去的地方"之一~~智利百內国家公园转了一圈,29日至31日我们从纳塔莱斯出发,飞圣地亚哥 ——达拉斯——上海——晋江(福州),平安到家。</p></font></h3> <h3> 南极大陆,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公里。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 ,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h3><h3> 南极大陆1821年才被人类发现,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它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闭状态,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h3><h3> 南极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原始恢宏的自然景观和千奇百态的动物世界,给予游客的心灵震撼与旅游体验,是其它旅游目的地难以企及的。</h3> <h3>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 ,甚至可以说是必经之路。它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公里,宽达97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最窄处也有890公里,它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最深度为5248米。 </h3><h3> 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德雷克海峡的外号。每个名字都让人感觉不安。这也是南极之神秘、惊险所在。</h3> <h3> 乘载着我们探险南极的海洋诺娃号抗冰船。</h3> <h3> 在南极,没有一次完全相同的航行,每天的活动也处在动态中。登岛完全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再由船长和探险队长确定,然后写在餐厅门口的写字板上,但还是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做调整。有标注的地方是我们这次旅程巡游的地方和登陆点。(极友制作的地图)</h3> <h3> 海洋诺娃号共有13位探险队员,平均年龄35岁。他们分别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或是海洋学家,或是生物学家,或是历史学家……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他们既是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又是科普知识的讲解员,同时也是南极环境的志愿维护者,还要兼任冲锋舟的驾驶员和救生员。</h3><h3> 在南极的这些天,探险队员们带着我们巡游、登陆、讲座。他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让我们拥有一个安全充实,尽兴完美的旅程!</h3><h3> 第三排右二是来自中国北京的探险队员。领队说,他是南极唯一的中国探险队员,为他点赞。我想: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姓名——丁子博。</h3> <h3> 极友们——</h3><h3> 后排左五是我们帅气的领队徐总。他温和细心、尽职尽责,不时为我们记录下旅行中的精彩画面,是个好领队。<br></h3><h3> 后排左三是我们的“团宠”棒棒,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聪明可爱,乐于助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至今已环游世界七大洲。他接下去还有行程——奔赴北极看极光!他生活得太丰富多彩了。小小年纪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当然得亏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br></h3> <h3> 南极第一天(1月18日 晴 气温 2℃):南极天气变化极大,飞机唯一的起飞标准是机长对飞行条件及安全性的判断。</h3><h3> 我们足够幸运,按原计划于上午九点多,在蓬塔阿雷纳斯机场登上“没有起飞时间表”的BAE—146包机,飞往南极。</h3><h3> 这一刻的好运气,让我们的南极行充满了惊喜!</h3> <h3> 一脚踏上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南纬62°00’ 西经58°15’),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中的南极差别很大,没有冰川,也没有风雪,好像戈壁荒漠。</h3> <h3> 一只帽带企鹅从海里走到岸边,展开双翅,摇摇摆摆地向我们走来,好像在欢迎我们。南极的主人,你还真是好客哦!</h3> <h3> 中午12点多,登上海洋诺娃号。海洋诺娃号,我们未来几天的"家"!</h3><h3> 走完这一程,就实现了环游世界七大洲的梦想。在甲板上,比七留影。</h3> <h3> 湛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水,这就是南极吗?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不敢想象!</h3><h3> 据说,“阳光灿烂、云淡风清、天高气爽”这样的气象,在南极一年大约有二十天。不曾想到,一到南极,我们就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有人说:谁在南极遇到晴天,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h3> <h3> 灰鹱,你紧紧贴着海面飞翔,可是捕到鱼儿了?</h3> <h3> 远处像水立方的浮冰。</h3> <h3> 我在船长室,左侧是副船长。</h3> <h3> 船长欢迎酒会。(中间是探险队长,右侧是酒吧负责人。)</h3> <h3> 在船长欢迎酒会上,我们举杯庆祝乘坐海洋诺娃号探秘世界的尽头——南极。</h3> <h3> 南极第二天(1月19日 多云、偶尔小雪花 气温2℃):今日行程。</h3> <h3> 南极有半年极夜和半年极昼,现在的暖季正处在极昼中。半夜12点,天才暗下来;凌晨2点多,天就蒙蒙亮。海天一色,你分得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吗?</h3> <h3> 清晨5点多,已如白天,穿上衣服直奔甲板。船上非常安静,只有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在忙碌。</h3> <h3> 早餐后,集合上冲锋舟。</h3><h3> 每次登艇之前和返回之时,探险队员都要对我们点名登记。防水靴必须在消毒水中清洗干净。为了保护南极的自然生态,将人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我们每个去南极的人都必须遵守规则。<br></h3> <h3> 上午,我们登陆米克尔森港(Mikkelsen Harbour,南纬63°54’,西经60°47’),这里是南极金图企鹅的一个聚集地。曾经也是捕鲸人登陆的一个地方,上面还保留着红色铁皮屋的避难所。<br></h3> <h3> 全世界有二十几种企鹅,南极有7个种群。我们看到了3种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和阿德利企鹅。本图片是幸福的金图企鹅一家子。</h3> <h3> 探险队员说,在米克尔森港第一次见到象海豹。(徐总拍摄)</h3> <h3> 在米克尔森港我们还见到了威德尔海豹。(徐总拍摄)</h3> <h3> 各具形态的浮冰随处可见,这块浮冰像不像大鲸鱼?</h3> <h3> 午饭后,可以午休一会儿。但在南极每一分钟都很珍贵,眼睛一张一闭,也许,一处美景错过,一群鲸鱼游过。所以,在南极的这些天都舍不得午休,时不时静静地望着窗外,享受南极宁静单纯的时光,体味一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诗意。</h3> <h3> 下午,我们在中国探险队员小丁的带领下到西尔瓦湾(Cierva Cove,南纬64°09’,西经50°55’) 巡游。在南极,一是看雪山冰川,二是看海洋动物。<br></h3> <h3> 浮冰,是南极神奇绝美之景,更是这个星球上无与伦比的梦幻之景。</h3> <h3> 美轮美奂的浮冰(徐总制作)</h3> <h3> 最初形成的冰川冰是乳白色,叫白冰。</h3> <h3> 年代久远的冰川冰比钢铁还硬,由于光的散射使波长较短的蓝光呈现在我们眼中,从而有了蓝冰之说。</h3> <h3> 万年冰,在水里呈黑色,又叫黑冰。</h3> <h3> 实际上,黑冰在日光下,晶莹剔透,形如水晶。</h3> <h3> 南极的规则,不能有任何东西带进南极,也不能从南极拿走任何东西。只有南极的冰,融化成水,随我们来到我们的世界。</h3><h3> 现在,我手中这瓶万年前的南极水,已经被我封存起来,成为最宝贵的南极纪念品。</h3> <h3> 慵懒地躺在冰床上酣睡的豹海豹。(徐总拍摄)</h3> <h3> 西尔瓦湾巡游集体大合照,站在两艘冲锋舟前头的就是中国探险队员丁子博。(徐总制作)</h3> <h3> 晚饭后,船上通知发现座头鲸了。大家涌上甲板,这些庞然大物就在船旁游弋,悠哉悠哉。它们喷水呼吼的声音在广阔的海域回荡,气势惊人。</h3> <h3> 座头鲸如潜水艇的身躯,先喷出高高的水柱,再弓起黑灰的背脊,或高昂着头,然后扬起宽大的尾翼,“哗”一声,渐渐远去……</h3> <h3>座头鲸(徐总拍摄)</h3> <h3> 海上,冰山,晚霞……南极,这是不让人睡觉的节奏啊!</h3> <h3> 南极第3天(1月20日 晴 气温4℃):今日行程。</h3> <h3> 今天凌晨3:42日出,我准时出现在甲板上,没能如愿看到南极日出,却看到了极美的景致。蓝的天,红的霞,粉的雪,蓝的海……这一切就像是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让你沉浸其中,不愿醒来。可惜手机像素不够,拍不出如此良辰美景,这时唯有深深地遗憾自己不是摄影家了。</h3> <h3> 勒迈尔水道(Lemaire Channel,南纬65°04’,西经63°57’),就是著名的利马水道,不可错过!</h3> <h3> 利马水道全长7英里,最窄处宽仅1英里,深95~275米,两侧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陡峭火山岩石,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的积雪和冰川,像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h3><h3> 清晨,阳光和煦,微风徐徐,海面宁静,漂浮着大小蓝白浮冰。巴里奥斯船长亲自驾驶海洋诺娃号在水道中缓缓前行。我们像是乘着一叶轻舟沿江而下,离开了尘世的纷扰,来到一个世外桃源。</h3><h3> 我们是幸运的!当天气和海况条件恶劣时,利马水道常常被冰山和海冰充塞,航行会异常艰难。有时即使“侥幸”驶过这条狭长的水道,挡在前面的是望不到尽头的海冰而必须折返。</h3> <h3> 一位作家曾说:“我不曾想象过天堂的模样,但是南极的大自然以它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作了一次虚拟实境。而我几乎就要相信,如果有天堂,它应该和这样的场景与感觉最近……”(徐总制作)</h3> <h3> 上午访问乌克兰韦尔纳德茨基科考站(Vernadsky Station,南纬65°15’,西经64°15’)</h3><h3> 科考站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气象学、上层大气物理学、地磁、臭氧、地震学、冰川学、生态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h3><h3> 科考站的科学家首先观测到了南极大气臭氧空洞的存在。</h3><h3> 科考站内不但设有纪念品商店、小型邮局、还有一间装饰得很不错的酒吧。</h3><h3> </h3> <h3> 我在科考站打斯诺克。</h3> <h3> 渥迪小屋(Wordie House,65°15’,西经64°15’)——最早是由1935 - 1936年英国格雷厄姆探险队建造的,后来成为英国法拉弟科考站,1946年可能被海啸摧毁。为了纪念这段历史,1995年5月19日渥迪小屋被复建,2009年起渥迪小屋作为一座纪念建筑由英国南极遗产基金会负责管理。<br></h3><h3> 渥廸小屋以詹姆斯·沃迪爵士的名字命名,沃迪爵士是1914-16年沙克尔顿那次伟大的南极探险的成员之一,他在建造过程中曾经访问过这里。</h3><h3> 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时光机回到了过去,房间里的陈设都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极探险时的样子。小屋背后百米外就是几十米高的冰川断面,非常壮观。</h3><h3> 这里也成为我们此次南极之行抵达的最南点,南纬65°15’。</h3> <h3> 下午,我参加彼得曼岛(Petermann Island,南纬65°10’,西经64°10’)雪鞋徒步,穿着雪鞋,笨拙得如初学步的孩童。这个时间正是我农历生日,在这一刻挑战雪鞋徒步,是送给自己的一个特别生日礼物,很有意义吧!(雪鞋徒步女队员里我年龄最大哦。)<br></h3> <h3> 体力有点不支,脚步沉重,落在最后,姿势更是“帅”,囧……不过,我还挺为自己的勇气骄傲的!😊</h3><h3> 在介绍雪鞋徒步的活动时,探险队员说,这次雪鞋徒步属于中高难度,平时缺乏锻炼的人慎重参加。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鼓起勇气报名参加。</h3> <h3> 坚持就是胜利!</h3> <h3> 在彼得曼岛,我们看到了阿德利企鹅。</h3> <h3> 一个特别的晚宴——南极露天BBQ。</h3> <h3> 冒着热气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h3> <h3> 大快朵颐</h3> <h3> 饭后甜点</h3> <h3> 南极第4天(1月21日 阴、偶尔放晴 气温5℃):今日行程。</h3> <h3> 上午,我们在来自阿拉斯加的探险队员kenn的带领下巡游天堂湾(Paradise Bay,南纬64°51’,西经62°54’),登陆第七大陆。</h3> <h3> 天堂湾的一小角。</h3> <h3> 仿佛艺术宫殿的冰山</h3> <h3> 泛着幽幽蓝光的冰山</h3> <h3> 千奇百态的冰山</h3> <h3> 闪着淡淡蓝光的冰墙</h3> <h3> 只有大自然这个大画家才能调出如此纯净的蓝颜色。(极友拍摄)</h3> <h3> 来个花样跳水,可好?</h3> <h3> 漫海碧透,你追我赶,谁争先?</h3> <h3> 天堂湾,美如其名。我们穿行在其间,犹如误入冰雪王国的仙境,如梦如幻。刚刚被一座洁白如玉的冰雕惊艳得目瞪口呆,转身又被另一座蓝色水晶巨型雕刻震撼得无以言表。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只能连连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h3><h3> 如果不是亲临南极,难以置信天然的冰山会是这么灵动与美丽!</h3> <h3> 今天上午依然是我的生日。中国人过中国习俗的生日。因为时差,让我的一个生日分成两个过,太有意思了。</h3><h3> 在天堂湾,我登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南极大陆,把自己的脚印留在这块白色的大陆上。至此,我才真正完成了全球七大洲的旅行梦想。还有什么比“梦想成真”更珍贵的生日礼物吗?</h3> <h3> 下午,登陆丹科岛(Danco Island,南纬64°44’,西经62°37’),360度欣赏最美的南极风景。<br></h3> <h3> 行走在皑皑白雪之间,扮演一下孤独的行者。</h3> <h3> 登顶了,在雪地里打个滚,快哉!</h3> <h3> 仰天躺在洁白的雪地上,放空自己,惬意!</h3> <h3> 粉红色雪地里的孤独行者,是与小伙们走散了吗?</h3> <h3> 企鹅行走在自己专属的高速公路上,萌翻了!(极友制作)</h3> <h3> 朦朦胧胧,如水墨画一般。</h3> <h3> 傍晚,极地跳水。这是南极最传统的一项挑战项目。海水的温度在0-2℃,从船上跳入冰冷的海水中,着实是勇敢者的游戏。</h3><h3> 掌声和欢呼打破了皑皑冰川的寂静,这份挑战极限的自信与勇气,对于这片存在了千万年的大陆只是弹指一瞬,却是人生广度上恢弘的一笔。这让我想起那句话:“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h3> <h3> 晚饭后,行之悦和海洋诺娃号给我过了一个美好而难忘的生日。小丁弹着吉他,船上工作人员唱着生日歌,大家送上美好的祝福!感恩!!!</h3> <h3> 生日贺卡是海洋诺娃号工作人员深深的祝福,太感动了!</h3> <h3> 一个外国老奶奶也送上她美好的祝福,还用法语唱了一首祝福歌曲。除了拥抱她,没有什么语言能表达我此时激动的心情!</h3> <h3> 生日祝福!开心!幸福!感动!感恩!(闺蜜拍摄)</h3> <h3> 登陆成功庆祝酒会</h3> <h3> 南极第5天(1月22日 阴转多云、傍晚放晴 气温8℃):今日行程。</h3> <h3> 上午登陆欺骗岛(Deception lsland,南纬62°57’,西经60°38’)。</h3><h3> 欺骗岛是世界上最南端的温泉,是南极唯一能够进行海水温泉浴的旅游胜地。</h3><h3> 一百多年前南极大冒险时代,多位驾驶小帆船的探险家,在精疲力尽的暗夜里看见火山闪烁的亮光,误以为有人烟,于是穿冰而至,结果是一场幻梦,故名“欺骗岛”。</h3> <h3> 欺骗岛上仍保留着已经废弃的小屋和各种捕鲸时代的遗迹。</h3> <h3> 坐在U字形火山口,眺望远方,一切都美到极致。</h3> <h3> 过去的欺骗岛,见证人类的贪婪和凶残。如今,经过人类的克制和努力, 这里变得平静可爱。<br></h3> <h3> 极友在欺骗岛泡黑沙温泉,美哉!</h3><h3> 我的手也泡了温泉,温暖!</h3> <h3> 午后休息的时候,船上通知发现虎鲸了。我们冲到甲板上,只见船弦旁出现了一群又一群的座头鲸。它们紧贴着船弦翻跃,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忙得我们不亦乐乎。船上工作人员说,多年难得一见虎鲸的真容。我们太幸运了!(极友拍摄)</h3> <h3><font color="#010101"><p> 傍晚登陆罗伯特点岛(Robert Island,南纬62°27′,西经59°23′)。因为追逐虎鲸,推迟了登陆时间。</p></font></h3> <h3> 海滩边,慵懒躺着的海豹和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平共处。它们是天敌,却那么和谐地同框。这一幕定格在极地风景中,让冰冷的世界多了些许温情。</h3> <h3> 一二一,一起走。</h3> <h3> 遵守南极规则,与你保持五米的距离。</h3> <h3> 告别晚宴</h3> <h3> 大家举杯庆祝一起渡过了一个完美的南极旅行!</h3> <h3> 船长告别酒会。</h3> <h3> 南极第6天(1月23日 大雾 气温3℃):今日行程。</h3> <h3> 晴好了六天的天气,终于变脸了。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飞机无法在极地降落,因此,本该离开南极的我们就这样被天留了下来,能在南极多留一天都是幸运的!</h3><h3> 今天没有登陆,也没有巡游,我在图书馆浏览了几本关于南极的书,补充了一些南极知识。</h3> <p> 南极第七天(1月24日 阴转大雾 温度2℃):今天上午,我们提着行李走在去乔治王岛机场的路上。走着走着,迎面走来同船的外国极友。他们手嘴并用让我们往回走。我愣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满载着游客的EAE—146包机,在南极上空盘旋了许久,因为大雾弥漫降落不了,调头飞回蓬塔阿雷纳斯了。这一刻,我才真正理解BAE—146包机“没有起飞时间表”。</p><p> 我们又拎着行李,再次登上海洋诺娃号。午饭(中国的年夜饭)时,我们边吃饺子,边等待跨年。“10,9……3,2,1”大家一起倒计时。当“1”字的话音刚落下,我们齐声欢呼“新年快乐!”。在南极,在大家的祝福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的新年——春节。在祝福声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舒心,开心!</p> <p>新年到,祝贺大家新年好!</p> <h3><font color="#010101"><p> 晚上,在海洋诺娃号抗冰船上,探险队员们和大家欢度春节。最有趣的游戏就是来自九个不同国家的探险队员学说中国话,他们怪异而有趣的腔调惹得大家开怀大笑,兴奋无比!请听Kenn的提问,你听懂了吗?(徐总制作)</p></font></h3> <h3> 探险队长给我们颁发了登上地球上第七块大陆——南极大陆证书。证书上有船长和探险队长的签名,不过船长的签名是影印的。</h3><h3> 颁发证书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我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母。为此,他们重新为我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证书,上面的船长签名不是影印的,而是船长的亲笔签名。这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h3> <h3> 徐总给我们分发新年红包和新年贺卡。贺卡上有徐总手写的祝福,真是暖心啊!</h3><h3> 今晚收获满满!</h3> <h3> 南极第八天(1月25日 阴):在即将离别南极的这一刻,船上播音,在船头方向看见小须鲸。这可是南极送给我们的临别礼物,又是一个意外之惊喜!</h3><h3> </h3> <p> 在八天的航行中,每天都有一个以上的讲座。探险队员(专家)用英语给我们讲解南极大陆的气候变化、生物、人文历史等,使我们在探险的同时了解更多的知识!别担心自己听不懂英语,小丁全程同步翻译。</p> <p> “狂风、暴雪、巨浪、放晴、阴霾,在一天内切换几种天气模式”,这样的气象是南极的常态。而我们在南极八天,只见过“晴朗、多云、阴天、大雾”这样的天气,以至于在和南极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渴望的是能见识一下南极的狂风暴雪。</p><p> 探险队长说:“我负责登陆,你们负责天气!”我们真的很负责任,把天气管理得很好!经验丰富的探险队员说,连续六天的好天气,这十几年来第一次见到。可见,我们都是人品爆棚的人!</p><p> 在我们之前来的游客,因为南极恶劣的天气,六天南极行只登陆三次。在我们之后准备来南极过春节的游客,因为大雾,给耽误了两天,没赶上在南极过春节,六天南极行变成四天南极行。而我们原计划的巡游与登陆,一次也没落下,六天的南极行反而成了八天南极行,还在南极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p><p> 感恩南极对我们的厚爱,待我们如此宽厚温和!大爱南极!!!</p> <h3> 冰山的影子渐渐远了......</h3><h3> 再见,神奇绝美的南极!再见,如梦如幻的南极!再见,无与伦比的南极!</h3><h3> 这唯美隽永的经历,已镌刻于心。在多年之后的某个午夜梦醒......依旧是因为你!</h3> <h3> 见过了极致,一切皆美好!以终为始,从世界的尽头重新出发……(闺蜜拍摄)</h3> <p class="ql-block">南极归来,总不能忘。再见你,依然是美得极致!</p> <p class="ql-block">南极归来一周年,徐总剪辑这个视频以纪念。看着视频里的这些画面,南极之旅的一切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p> <h3> 后记</h3><h3> 收获篇</h3><h3>1、船公司破产,改“乘船穿越南极圈”为“乘飞机飞跃德雷克”。</h3><h3>2、南极过生日(挑战雪鞋徒步,登陆第七大陆,收到祝福和礼物)。</h3><h3>3、南极过春节(本不在行程里)。</h3><h3>4、登陆南极大陆证书,船长亲笔签名(极友的证书上的船长签名是复印的)。</h3><h3>5、行程里的六天南极行,天天好天气(十几年才有一遇)。</h3><h3>6、天留客,在南极多呆了两天。</h3><h3>7、改签行程,现场组8人团到智利百內国家公园(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入“地球上最美的景色”前五名、“五十个一生必须去的地方"之一)转一圈。<br></h3><h3>8、在美国禁飞之前及时回家。</h3><h3>9、一次完美的旅行。</h3> <h3> 意外篇</h3><h3>1、在瓦尔帕莱索,极友的包包被抢,丢了护照。通过多方努力,在24小时里及时补办临时护照《旅行证》,有惊无险地登上海洋诺娃号,参加南极行。</h3><h3>2、南极不冷,没有狂风暴雪,南极不难及。</h3><h3>3、全船极友67人,分别来自四大洲的七个国家,中国人及华裔差不多占一半。参加南极行的年龄外国人是60~75岁,中国人是45~60岁。我们团老中青少都占全了。</h3><h3>4、一个美国老太第100次参加南极行。</h3><h3>5、10岁的小极友已环游七大洲,继续奔向北极。</h3><h3>6、一个极友大爱南极,临时起意留在船上,准备继续南极行。当我们和她依依惜别后,没想到时隔两个多小时,我们“打道回府”,和她团聚。最终,她没有继续留在船上,而是和我等组成8人团到智利百內国家公园转一圈,之后又独自到马尔代夫度假了。</h3><h3>7、全团22人,在离开南极后分成9个小分队,只有两人是按既定的行程回归。</h3><h3>8、两个极友在后续的行程里丢了手机,都失而复得。</h3><h3>9、在百內国家公园骑马穿越森林、沼泽,不一样的体验。</h3><h3> 完成于2020年02月10日清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