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观察地点:小小班</h3><h3>观察时间:2019.5.16</h3><h3>观察对象:崔梓涵、周中澳</h3> <h3> 《指南》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 幼儿在建构区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的自主游戏在建构区尤为特殊。幼儿进入建构区后自觉主动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利用游戏材料建构各式各样的作品。</h3> <h3>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认真游戏起来,念念和澳澳一头扎进了建构区开始了他们的搭建之旅。</h3> <h3> 不一会念念大声说:“老师,你快来看,我的大高楼”。我走近仔细一瞧,念念的创作惊艳到我了,忍不住赞赏到“念念的大高楼不仅很漂亮而且还很有创意。”</h3> <h3> 我们的谈话吸引了澳澳的注意力,他放下手里的玩具,走过来左瞧瞧,右看看。澳澳其实很会玩,但是区域游戏一直处于跟风的状态,看别人玩什么他就跑过去玩什么,跟难稳定在一个区域对一个玩具和玩法深入游戏,这也是我们小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针对澳澳的性格,我适时引导说:“老师想去念念家做客,老师还带了几个好朋友,可是念念的小房子太小了,你能给老师搭建一个大房子么?”</h3> <h3> 我的话一出,澳澳还没开始搭建,念念又开始改造她的大高楼了,边拿积木还边说:“我要建很多很多的大房子,老师你到我家来。”这时澳澳也开始了,紧紧挨着念念的大房子开始飞快的建造大房子。</h3> <h3> 不一会的功夫,两个孩子的大房子就搭建好了,我的话影响到了念念的搭建思路,她一直在尝试,把她的大房子变的更大更大,这边放一块积木,哪边放一块积木,房子倒了再重新搭,倒了再重新搭,直到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念念的大房子就像在一个地基上矗立的两个小高楼,有联系又相互独立。</h3> <h3> 虽然他们的大房子建到了一起,但是游戏到现在,两个孩子并没有什么语言交流,一直都是你建你的,我造我的。</h3> <h3> 澳澳对他的小房子似乎并不满意,一直在左瞧右看,拿着一块方形积木尝试继续搭建,这时我试探的问道:“你想把他放到哪里?”</h3> <h3>澳澳指了指说:“这里”,现在小小班的幼儿在搭建过程中还处于没有目的、没有规则、没有经验的阶段,但是澳澳似乎意识到如果积木放上去房子又可能会倒。</h3> <h3> 这时我鼓励他说:“没事的,你放上去试试”,澳澳小心翼翼的放上去,“房子没有倒,真漂亮”,澳澳这时也会意的笑了笑。</h3> <h3> 接下来,两个孩子一直在不停地改造自己的房子。</h3> <h3> 澳澳一直在不停地尝试把他的小房子堆高再堆高,所以他的房子倒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每次倒了,他有很快的重新搭建。</h3> <h3> 念念一直在看澳澳搭建,她似乎对建房子失去了兴趣,这时我适时引导说“呀,你和中澳现在是邻居了,你看你们的房子马上就连到一起了。”</h3> <h3> “远亲不如近邻”,果然,念念又开始忙活起来了,游戏到现在俩个孩子有了第一次语言交流,也开始了合作搭建。</h3> <h3> 游戏到这里,澳澳一直在不停不停地搭建,毫无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我问两个孩子“我能到你们家做客了么?”</h3> <h3> 这时念念就开始介绍起了她的大房子,“这里是大沙发,这里是电视”,你们家真漂亮,那我们请小朋友都来参观下你们家吧。</h3> <h3>观察分析:</h3><h3>小班孩子对搭积木游戏很感兴趣,搭搭建建也符合幼儿的天性,但是孩子们的搭建水平处于无目的,无规则的阶段,幼儿的游戏中状态说明他们在建构上经验很少,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尝试建构, 虽然老师在环境创设的时候在建构区投放了积木模型图片,但是显然并没有小朋友注意墙上的画。同时幼儿游戏水平也处于独自游戏到联合游戏过渡的阶段,幼儿在共同游戏的时候交流很少,合作很少。</h3> <h3>支持策略:</h3><h3>1、设计张贴一些常见的建筑图片,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h3><h3>2、带领幼儿到中大班参观建构区,参观哥哥姐姐搭建的房子,丰富经验。</h3><h3>3、张贴幼儿自己的搭建作品,激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