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六班集体户六名男生,六名女生,共十二人下乡到伊通板石公社榆树一队。户中只有张永纯是七班的,其余都是六班同班同学。张永纯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关系很好,下乡前,其老父亲请我家中吃饭,饭桌上嘱托与我,同户下乡,相互照应。还有女同学褚佰秋,与我同姓,她父母也嘱托与我,到农村乡下要照顾,要把户搞好,别饿着,别冻着。我户女同学陈秀琴的母亲在絲绸厂工作,她找我说,陈秀琴以前身体很好,这段时间身体虚弱。怕下乡后在生产队劳动不适应,你当户长一定要相互关照,搞好团结,你们年令还小,到农村去,什么都不会干,家长怎能放心呢。</h3><h3><br></h3><h3><br></h3><h3>'</h3><h3>…、、下乡到集体户后,刚开始生产队安排社员给集体户挑水作饭。烧队部饲养所柴火。时间不长,就得本户自己轮班作饭了。男生负责大井挑水,女生作饭时,图省事,饨茄子与大饼子一锅出。大饼子围菜上面两层到大锅锅沿处(每人2个需24个)。当揭锅吃时才知道生的,不熟,这样作饭怎能行?开会要求今后作饭,大饼子和菜,必须分开两锅作,不能一锅出。</h3><h3>还有作饭时,豆油少,2兩/人,不够吃。有女同学轮到作饭时,我发现锅中作菜油放多些,立刻要求停火取回放多的油,避勉轮到月未作饭人作菜时沒有油吃。要节俭持家。全为大家。</h3><h3>…刚下乡吃饭前,集体户全体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全体站排面对墙上毛主席画像,齐声同唱"三忠于,四无限",每天一次,充分表达红卫兵对毛主席无比忠诚的知青精神。此情此景,传至屯中,引来无数孩童扒窗观望。倍觉好奇!</h3><h3>…现在常常想起此事,当时是多么的幼仔可笑,脱离了学校,无人要求,无所必须,还这么的火热与赤誠。真是难能可贵啊!</h3><h3>…农村生产小队共有几十户人家,同在一个屯中还有八班户的四队集体户。生产队撑权人,主要是几个大户姓氏家族间的竞爭。出身成份复杂,阶级矛盾和斗爭頻发。我户知青当听到有社员说:"队里某某牛,某某羊,是我家的",我户立刻崩起阶级斗爭这根铉,写大字报贴出,反对"地主富农反复辟"思想。</h3><h3>…集体户这些行动,在整个大队引起巨大反响与震憾。屯中社员个个刮目相看这帮"小知青",不可小视。处处謹小甚微,不敢得罪"知青",集体户"小知青们"在大队站稳了脚根。我户强力支持老贫农队长的一切权威和工作。形成合力,受到重视,还陆续推选"知青"担当队长,会计,计工员,夏天看青,秋天看地,,秋收看场院等等重任。</h3><h3>…集体户生活中最艰难的事,就是上山砍柴。由于集体户人员多,烧火作饭,烧炕睡觉等柴火用的快。需经常上山砍柴,夏天上山还好,一到冬天,漫天大雪积攒很深隐藏山中沟堂,上山双腿深深踩入大雪中,一天下山来全身从腿到鞋都湿透。刚开始打柴上山前,必须打紧腿绑,穿好塞蒲苞米叶子的鞋和袜。还要每人棉袄中怀揣大饼子充饥干粮。备寒冷备饥饿。生产队要求上山只能砍死树和枯枝,不能砍活树和小树。当我们上山来到滿山大森林中时,根本分不清死树与活树。只能选则好象死树,方便好砍的,实则就是"乱砍盜伐"。砍倒树后,女生负责顺山拉下堆放在有车道的两旁,不能太远,方便装车拉回。当下午太阳夕下时,估计够装一大车时,派人回队要车带进山中装车拉回。开始上山打柴,碰上了护林员,不让整车树木拉回,同大队林场交涉后,护林员默许,以后再也不管知青打柴的事了,小知青,小孩孑,不干预。</h3><h3>……提起女生上山砍柴,有一件事,让我心中倍觉内疚。</h3><h3>、有一次冬天,大雪封山,当户里决定明日上山砍柴后,就有好几位女生请假,说身体有病了,不能上山打柴。我看到她们好好的,能吃能喝,根本看不出有病呀。不准假,第二天早晨就有社员老太婆找我说情,说她们真有病丁,不能上山打柴。我回答这位说情老人,这是户里大家共同吃饭烧火必作的大事,人人有责任打柴,决不能缺少一人上山,我有责任搞好集体户生活,决不一人准假。就这样硬-逼迫全户成员统一行动,一起上山砍柴,手握大板斧,刀锯,身背粗绳上山。当看到女生站在山中不主动干活,用粗树干挑树枝往山下传堆时,这些行为,认为她们太懒,不愛干活,凈等享受惯了坏毛病。从此,整天对女生拉拉脸,不给好脸看。我心想,八班户全是女生干活,她们怎么不懒呢?</h3><h3>…这件事一直到我25岁,当我处对象临结婚前,才听介绍人问起末婚妻诸事时,才似懂非懂女人之事。这事只能怪我上初中"生理,"课时,完全未听,根本不懂,不知者不怪。</h3><h3>…刚下乡时,吃生产队每人分360斤/年的皮粮,根本不够吃,我独自采取发动全体户员到生产队储存粮仓中取玉米背回,未与请示队长,也未受任何社员制止,只能听之任之。不能让知青挨饿才是。</h3><h3>…下乡后第二年秋季,九月时生产队决定给户盖新房,先选房址。我早己看好在屯中部的大队部房前朝南处一片空地最佳。房前留有一亩多的菜地,一条小溪环绕菜地而过,独房独院,太规整,太理想了。</h3><h3>…选好房场后,开始动工。队里只安排三,四人干活。不用砖,不用坯,而是用稻草切碎与黄泥混合一起,然后在划量好三大间房址处,用铁叉子叉泥堆积成墙,简称"叉墙技艺"。墙下部基础采用石头,泥墙用木板夾住并夯实。当山墙太高时,采用上跳板双手托泥巴堆积摆放。工程进展缓慢,到十月份天寒地冻时才苫好房盖。天冷怕冻只能在房内屋里烧炕取热水和泥抹内墙体,十月底连续烧火烘干,连续烧炕半个月有余。房子潮湿,沒干透。队里队长和社员都劝说不能搬住,太潮,未干。但是集体户个个户员着急住进自己的新房生活。不听劝说,于十一月十五日搬进潮湿寒冷的新房内。炕烧热的烫手,晚上睡觉需戴棉帽,躺在被窝里,脚下盖棉裤,胸前盖棉袄,中间未盖处棉被,清晨看,是湿露露的。晚上烧炕大锅热水蒸汽闷在屋内,早晨一看,那真是"新苫的房,雪白的墙,屋里挂着毛主席的像"。墙面挂滿白霜,潮湿的屋子睡了一冬天,沒落下毛病,真是万幸啊!</h3><h3>…新房孑烧的多,炕头最热,烫手。我户大个子张治安睡在炕头,一到晚上睡觉,热得总翻身,大喘热气。枕头一晚不知掉地几回。同学都笑他个子太高,炕不够长。</h3><h3>…春天来了,房前的大片菜地开始种植并修建围栏墙。组织全体戶员割来树枝柳条埋入菜地一圈,夾好杖子,防止鸡,鸭进入菜地。</h3><h3>…菜地分片种植各类蔬菜,种植小葱,豆角,土豆,栽上茄子,辣椒,黄瓜,莴瓜,还种些菠菜,小白菜等。杖子边种上苞米带豆角,还一埯双株,科学种田并追肥助长。同学们的辛勤劳动换得到了绿油油,挂满枝头累累硕果,看得心里美极了,各类应季蔬菜长势旺盛,根本吃不了。现在每当回想集体户房前的大片菜地时总觉得是多么愜意的田园乐趣啊!</h3><h3>集体户同学时年十八,九岁,正处旺盛的成长时期。个个特能吃饭,男生每饨饭能吃三贰碗干饭,两大碗菜。体重130~140多斤。每到户里吃饭时,就时常听到窗外喊叫我户在社员中最好印象的王宝石名字的偕音《望饱吃》。引来欢笑。从此,王宝石在屯中流传外号"望饱吃"。</h3><h3>…集体户在队上每天都按时上工,从不矿工。每天下工后,拖着疲惫劳累的身体,一回户便躺在炕上行李卷上就睡,太累了。根本沒时间洗涮衣服。我身穿一件劳动布的工作服上衣,从开春穿到秋,布料太厚,很少洗衣。衣服后背的汗渍沤汗白成一大片,直到穿破打补丁也不脱换。从来舍不得换穿好衣服干活劳动,永远保持艰苦朴素作风。</h3><h3>…生产队的一年劳动活中,最不好干的活是:春天刨茬子,冬天刨粪,秋天割地,沒手套,双手裂出口子很疼。春天栽水稻时,光脚下到冰冷的水中,沒有水鞋,也买不起水鞋。天下小雨时,头戴草帽站在水中看着自己双手,思绪万千。心想,难道这双手只能撸锄杠吗?也不甘心呀!要立志,要自强。穷则思变,不能浪费时光,虚度年华!</h3><h3>,,在集体户从来不让女生去大井挑水,太危险。每天下工回户不管多晚,也劝说女生要烧炕,别睡凉炕。秋天送公粮,有男生为了多掙工分,扛麻袋,卸麻袋跟车送公粮。我劝说,身体骨格还未长成,年岁小,容易压坏腰骨,落下毛病就晚了。尽心尽力爱护每个户中同学,集体户头一个冬天还不会積酸菜,放盐多了,屋又冷,一缸酸菜变为咸白菜。</h3><h3>,,冬季某天傍晚,有社员带铁钎去水库穿冰窟窿弄鱼,我户几人也跟去检漏,小鱼,小虾,哈蟆,半夜回户烧火饨了一盆,放入些咸白菜,吃的太香了,那是一次难忘的开荤呀!</h3><h3>…夏季开春时节,稻地水沟长野生水芹菜,女生采些回来用玉米面苞菜饺子,调剂户里伙食。有一次有人用留开春作酱的黄豆换几块豆腐吃,受到批评。开春之际,是集体户最艰苦阶段,啥菜都沒有了,咸白菜也吃沒了。只能沾盐水吃饭。实在不行,向社员家要点酱,小葱,天天对付。但是再苦,也不干偷鸡摸鸭之坏事。</h3><h3><br></h3><h3>…有一次,生产队饲养所猪崽子病死了好几头,有社员偷偷捡回,大锅高温呼熟,还送给户里,尝几口还挺香。长时间沒肉吃,太馋了,病猪肉也吃了点。冬天大雪后社员有上山套狍子,卖肉一斤才六角,但只买一回吃。那时沒钱啊!到70年开春时,户里养了一头猪,就想解决户吃不着肉问题,也解决伙食缺油问题。</h3><h3>…集体户生活几年中,也有家长来户看望这些小孩子,看看户生活情况才能放心。有一天,王宝石的老母亲和于曼华的老母亲一同坐车来到户里住了几天,帮户同学洗衣服,拆洗被褥。打扫室内卫生。临走前想给同学们改善一饨伙食,可户里啥也沒有啊,缺菜沒油,更沒钱买肉了,思来想去,有白面只能作一回过水面条吧,买几个鸡蛋作酱鲁。每人按一斤白面作。面条煮好捞出后,抢着吃,快的同学吃着两碗,慢的只捞着一碗。最后等两位老人要吃时一看,面条吃沒了,吃的真快呀,狼吞虎咽。</h3><h3>…还有参加工作的同学骑车来户看望,张朋远,屈学仁,俩位来户一看,生活条件太差了。只能约几位要好同学一同徒步走25里地到营城子饭店嗟一饨。还包了买了四斤猪头肉,太香了,大吃一饨。吃完依依分別后,顺山路走回集体户。</h3><h3>我们六班集体户第一位抽走的是齐百信,他刚下乡.在户里一月左右,就当兵走了。第二位是张治安,他身高1.93米,被省军区篮球队挑选知青队员抽走的。我失去一次上大学机会,69年冬公社选送我70年第--届工农兵大学,学校是东北师范大学,当时年幼无知,不喜欢当老师。将入学表退回公社。当五七战士吉大教授张均得知我退表后,替我挽惜,他告诉我"师大毕业并不是只当老师,大学内分有好多系和专业的"。我太茫从,后悔晚矣.!在70年秋10月份辽源市企业大批招工时我被抽回。接续大批抽回的还有王宝石,张红山,于曼华,荆凤芝,张连荣,宋淑玉。后来走的是张永纯,褚佰秋,陈秀琴。</h3><h3>……我户入城后工作简况如下(仅供参考)</h3><h3>张治安,市武装部参谋,市政府机关印刷厂厂长。</h3><h3>王宝石,市矿务局机电厂,市电视台广告信息部主编记者。</h3><h3>张红山,市矿务局机电厂,市石油化工厂。</h3><h3>张连荣,市五塑厂,市白泉制药厂。</h3><h3>于曼华,矿务局总医院护士。</h3><h3>宋淑玉,市二副食,商店营业员。</h3><h3>褚庆华,市重型厂,选矿研究所。(技术科)。</h3><h3>张永纯,市六塑厂,市编织袋塑料助剂厂。</h3><h3>综上所述,.随笔忆事,简述集体户的知青道路中的几年生活趣事。有不实和错误(个人隐私)请当事者予以谅解,多多包晗!</h3><h3><br></h3><h3>2019年5月20日,笔者,褚庆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