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石头的人

麦兜

<h3> &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唐山一中&nbsp; 安芳<br></h3><h3>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悲剧人物——西西弗斯,他触犯了众神,宙斯为了惩罚他,让他每天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然而当他拼尽全力将石头推上山顶时,石头会再次滚落下来。这种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的苦役带来的绝望是众神能想到的最残酷的惩罚。</h3><h3> 年轻时听到这个故事,还不觉得什么。工作了几年之后,突然惊觉,我自己似乎也是西西弗斯,每天过着推石头的生活。朋友圈流传过一个笑话:老师教书就像是带着学生游泳,老师用尽浑身解数游到对岸,一回头,发现很多学生还在半途,老师只好游回去重新带,再一回头,学生非但没有跟过来,居然还有往回游的。</h3><h3> 年复一年,这样的无力感越来越强烈,多少次授课,自认为已经讲得无比清楚明白,一提问学生,得到的答案让你感觉刚才你俩一定不处于同一个时空。多少回谈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自己把自己都感动了,一抬头看看学生无动于衷的脸,热情瞬间结冰。</h3><h3> 或许是职业倦怠吧,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失去了从前的激情。拿到课本后第一件事就是翻出以前的教案,备课迅速,省力省心。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大学同学的赛课录像。</h3><h3> 镜头下,她挥洒自如,风采动人,剖析到位,语言优美。说不震惊是假的,曾经同样的起点,个人能力也不相上下,而今,她的课让我感到羞愧。私下聊天时,她说了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我喜欢教学,我敬畏我的工作。”其实我的困境她也有,学生并不都是那么尽如人意,评职称似乎也遥遥无期,然而她说:“语文老师应该有一定的情怀,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应该有一个琐碎俗事之外的精神世界。” </h3><h3> 我再次想到了西西弗斯的故事。有人给这个悲剧故事加上了一个不一样的结尾:西西弗斯并没有在绝望中消耗生命,无法改变命运,但他改变了心态,他在推石头的过程中感受到肌肉发力的美感,将苦役变成抗争,并从中得到乐趣,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加缪所说:“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当诸神的惩罚失去了意义,石头便不再滚落下来。</h3><h3> 谁的人生不是周而复始推着石头一天天度过呢,西西弗斯的悲剧是每个人的悲剧,但他的乐趣却不是谁都能享受得到。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抛开杂念,传道受业就变得纯粹。</h3><h3> 我要做一个乐于推石头的人,当我不再执着于山顶,便在推石头的过程中得到了乐趣。日常备课,我扔掉了老教案,如果时间充裕,还要从不同角度准备两份教案,实践之后,再反思修改。课堂上,我少了一味追求分数的急功近利,我更想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品味语文之美,体悟语文传达的智慧。我想让他们知道,秋天树叶飘零,不只因为脱落酸,还有李白的“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看到天上的月亮,除了想到布满陨石坑的粗糙表面,我们可以吟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曾经有位网友说过一句话:“不读唐诗的确不会损失什么,只是读了会哭。”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们错过这份美好。<br></h3><h3> 在我从教的经历中,有一个画面始终铭记于心。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教室里一个孩子雀跃地告诉我:老师,有一首歌很好听,想跟您分享。她点开音频,旋律果然十分悠扬,听着听着,她轻轻唱起来,然后很自然地,一个接着一个,全班的孩子们都跟着唱起来,春天温暖的风从窗外柔柔地吹过来,将窗帘轻轻吹起,像白鸽的翅膀,我的心充实饱满,感到无比的幸福。春风舞雩,异载同流,如果我是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那么在这一刻我已经得到了救赎。</h3> <h3>作者介绍: </h3><h3> <b> 安芳</b>,40岁,共产党员。2002年参加工作任唐山一中语文教师,任教七届高三毕业班,成绩优秀。2013年《旅夜书怀》获唐山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8年《“喻理”型作文写作》获“一师一优课”省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唐山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17年第二届教学能手大赛获校级教学能手。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全国语文能力竞赛、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获全国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两篇,在省级刊物发表20余篇。教案、教学设计《错误》《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氓》等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