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十一师北京片战友聚会

作者 军人后代 粟玲

<p>2019年5月18日,在北京的71师战友们,为纪念参军50周年在门头沟聚会。</p><p> 本篇主要以71师69年,644团门头沟兵为题材,同时还介绍了644团现在的现状,和门头沟的风貌。</p> <p><br></p><p> 50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寒冷的冬天,在亲人们欢送的泪光中告别了这片神奇的热土,于瑟瑟的寒风中站在天安门前高举毛主席语录郑重宣誓,而后踏上南去的列车,开始了不平凡的军人历程。</p><p> 在万福店那泥泞的红土地地上,我们投入到火热的新兵训练中。训练场上,有我们铿锵的操练声,饭堂前和操场上有我们嘹亮的军歌声,还有那夜半惊魂的紧急集合哨子声,。随县。枣阳、襄樊、谷城、大洪山、武汉、确山、车轮滚滚,行军,演习,拉练,紧张艰苦,严肃而又活泼的军营生活,苦乐年华的峥嵘岁月,给我们每个人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意。岁月如歌,时光飞逝,五十个春秋流星般划过。虽然我们不再是青葱年华,也不再激情燃烧,青春飞扬,但在我们心中,都还珍藏着刻骨铭心的当兵经历。</p><p> (摘自石维军发言稿)</p> <h3>门头沟的地标,京西永定楼</h3> <h3>集体合影</h3> <h3>李玉军为大会贺词</h3> <h3>大会主持人周泽民发言。</h3> <h3>石维军代表筹备组致辞</h3> <h3>赵功德发言</h3> <h3>645团代表孙家来发言</h3> <h3>644团指挥连指导员,吴兴友发言</h3> <h3>诗朗诵(将进酒)</h3> <h3>表演三句半(新兵连轶事)表演者陈炳章 李朝阳 苏金生 苏学安</h3> <h3>赵功德签字发书</h3> <h3>楚长江与朱平安,哥俩在回忆在球队的趣事。</h3> <h3>楚长江与苏学安</h3> <h3>这是当年师部电影队的两个帅小伙,赵功德和朱喜友。</h3> <h3>徐静,陈炳章,粟玲合影</h3> <h3>师部通讯连梁向东、栗巨会、644团指挥连董长春,卫生所粟玲</h3> <h3>苏学安、吴兴友、董长春</h3> <h3>梁向东,董长春,楚长江</h3> <h3>石维军,吴军生</h3> <h3>徐静, 陈炳章</h3> <h3>练习表演三句半</h3> <h3>看到熟悉的战友了</h3> <h3>清晨伴随着起床号,出操号、开始了我们一天的训练生活。</h3> <h3>当年的644团的营房,现在是湖北省委的红色教育基地,鉴于这还有个温泉,还有一个西游记的游乐场所,所以说这也是目前部队保存最好的营房了。</h3> <h3>6444团的营房是现在保存的最好的营房了,湖北省委为了纪念张体学,把大洪山的营房改造成省委大院,每年暑期省委都会组织干部们到这疗养,也可以说现在这是湖北省委,把这作为红色教育基地。</h3> <h3>大礼堂的边门</h3> <h3>看到营房有没有熟悉的感觉。</h3> <h3>有一点我不明白,这明明是644团的营房,为何成了张体学下放的地方了?现在知道了当年中央提出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很多三线厂都转到深山里,这就是老兵们为什么总是说,一工区,二工区.……。张体学大概就是那时候在大洪山吧。</h3> <h3>大礼堂,我对644团大礼堂还是有印象的,71年八一建军节,全师汇演我作为后勤宣传队的,在这参加过汇演,那次演出我们得了第一名,感觉很有自豪感,因为超过了师宣传队,之后就是我当卫生员作为保健,带着省派来的春节慰问团,在这演出豫剧(红嫂)。</h3> <h3>据说这是营部的地方,但我不敢确定是不是,还需我们真正的644团的兵确认,总之现是张体学纪念馆。</h3> <h3>昔日的营房变成西游记公园。</h3> <h3>当部队训练时情景</h3> <h3>1973年和战友周泽民、阮长江在东大桥</h3> <h3>一帮一,一对红,这是当年部队最流行的,晚饭过后没事了,结成对子的就找个人少的地方,促膝谈心找出对方存在的不足,相互鼓励。当地老乡还调侃这是部队的怪事,男的和男的,女的和女的谈恋爱。哈哈,估计现在部队也没这事了。</h3> <h3>这张照片不管是在哪照的,但有一点 肯定是在武汉立新照相馆洗的。</h3> <h3>1970年老兵复员全连合影</h3> <h3>644团管理股李来华,当年为部队拉油,突然油罐车起火,为了不伤及群众和保护部队财产,自己驾车冲进河里,而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荣立三等功,看这照片怎么感觉像雷锋。</h3> <h3>新老照片对比</h3> <h3>1969年,武汉军区炮兵在北京的门头沟,招收了300名新兵,其中分配到63师一部分,分配到71师100多人,分别在师直、644团、645团。</h3><h3>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门头沟就是个煤矿,其实不然,门头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听说过潭柘寺吗?十几年前我去过一趟,这次去门头沟战友聚会,就又去了一趟,今天借这个平台,我也想向战友们介绍一下门头沟的主要景点,欢迎以后战友们来了,也到此一游。</h3> <h3>老北京有句话,叫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论资排辈,北京城得叫潭柘寺一声老大哥。</h3> <h3>潭柘寺里的这颗帝王树,已有1400年了,据说当年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到这来的人都是求名求利的,很多人都是求学业,我听馆里的人介绍,说毛主席当年去世时,树上的一根很粗的树枝断了掉了下来,所以说这是来人必拜的地方。</h3> <h3>徐静摸一摸为孙子求个好学业</h3> <h3>这是戒台寺,位于门头沟的马鞍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统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h3> <h3>这个场景大家应该很面熟,电视剧甄嬛传,甄嬛出家的地方,就是在这取的景</h3> <h3>门头沟还有三个山,灵山,妙峰山、百花山</h3> <h3>这是灵山,夏天避暑的好地方,晚上冷的还要穿大衣。</h3> <h3>妙峰山位于北京西北30余公里,距市区55公里,旧名仰山,以古庙、奇松、怪石、奇卉而闻名,因山势雄峻,五峰并举,妙高为其一,故称秒高峰。</h3> <h3>位于门头沟的百花山</h3> <h3>爨(cuan),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的斋堂镇,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0.1度,距今有400年的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h3> <h3>爨底下下村的人,全村人都姓韩,村里人很皮注重风水,村庄周围环境与风水理论珠联璧合,村左有内青龙山,东坡梁,外青龙视频,熬峪东坡梁。这两条青龙山,气势磅礴,蜿蜒起伏,令人称绝的是内青龙山于起伏之中隆起三组山头,颇似三个吉祥物。即:卧,侧头而卧虎全村。龟,神龟啸天,仰天长啸,龟,为寿。蝙蝠,为福。福禄寿星照了古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