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远,取清明广远之意。清远在古代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政府取此名字表示在此治理要眼光长远,政治开明,有法度。</h3><h3> 春秋战国时期,江南众多部族被统称为百越(又称"百粤"),清远先民为古百越中的南越族。</h3><h3> 秦统一中国平定岭南,秦始皇为巩固帝业,强制征发大批中原人移民岭南。清远为中原进入岭南的必经之路,古曰"孔道",故其中部分中原人流入清远。此后,历代均有避战乱的中原移民徙居清远,经过长期的同化与融合,形成了清远汉民族的主体。中原移民南迁定居清远,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h3><h3>清远的瑶族、壮族,他们的祖先原为古百越的一部分。地处粤西北的清远同时也呈现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及独特的民俗民风。</h3><h3> 秦朝,清远地属南海郡,西汉武帝鼎元六年设置中宿县,为清远建治之始,南朝梁天监年间(约公元500年)置清远郡,辖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护五县。清远之名由此而始。</h3><h3> 千百年来,清城几经兴废,直至共和国成立,清城才得以长治久安。现古城遗址有两处,一在清城,残存城基;另一在龙头镇的城国村。</h3><h3> 惊涛骇浪湿衣衫,击桨云端若等闲。</h3><h3> 赢得千秋豪气在,飞流直下过险湾。</h3><h3> ——黄腾峡漂流</h3><h3><br></h3><h3> 绵延百里耍歌堂,天是帘帷地作场。</h3><h3><br></h3><h3> 翠竹丛丛迎客舞,新房栋栋映朝阳。</h3><h3><br></h3><h3> 酬神还愿长鼓劲,祭祀祖先号角扬。</h3><h3><br></h3><h3> 足食丰衣出苦海,欢歌巨变唱瑶乡。</h3><h3><br></h3><h3> ——连南瑶族耍歌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