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平田村是浙江省松阳县四都乡一座仅有几百人的山地村落。该村落海拔610米,常常云雾缭绕,景色优美。“云上平田”是由哈佛、清华、港大等建筑设计大咖们进驻村落进行的设计项目。在这里,他们保护性地改造了村里闲置的28栋古民居,使项目变成具有国际性的深山民宿村落。</h3> 一、随形就势的村落空间布局延承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h3> 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以天、地、人相协调为准绳则的认识观念以及“风水理论”的影响,人们在村落选址时总选择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理想之地,并在村落民居建设中采取随形就势的布局形式。这一点在山区的传统村落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这些村落的民居建筑因地形的变化而错落多端,天际线也较为复杂,与大自然相吻相合,一派融融之态。</h3> <h3>从村庄远眺山峦叠嶂,云卷云舒。</h3> <h3>平田村选址于山坳中略为凸起的山脊上,村内建筑则沿着山脊随形就势布局,一派天然而成之态。</h3> <h3>村口千年古杉是村落的风水树,它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村落的历史。</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二、依然呈现的民居建筑原貌</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新改造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民居在建筑空间形态上没有多做改变,仅在建筑的侧面做一些副空间设施;建筑的材料除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量沿用着传统民居的夯土与素瓦外,铺予钢、玻璃等现代材料,使之形成传统延续与现代工艺的融合;建筑的色彩呈现上,因传统建筑材料——素土、小青瓦等等的继续使用,泥土黄色依然是村落的主色调,山石、建筑、植物被有机的融合。</span><br></h3> <h3>印染工作坊的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状况。</h3> <h3>食堂新旧外墙,两种外墙材料都是素土。</h3> <h3>民宿客房在建筑的山墙面增加了有由石木构筑的“灰”空间,使单调的建筑形态与立面丰富化。</h3> <h3>村落的读书室的外观更是保持着原貌,仅在入口做了必要的加固处理。</h3> <h3>三、钢结构的运用呈现新的形式美,与传统建筑形式相互辉映,相得益彰</h3><h3> 钢结构、玻璃等现代材料与技术植入传统村落建筑当中,有效地拓展建筑空间,使之宜人宜居,重新焕发生机。</h3> <h3>室外钢结构、玻璃栏杆板、木门窗、黄泥土墙互衬互托,和谐交融。</h3> <h3>室外山墙面钢玻璃结构的阳台与被规整化的外墙、屋檐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互生理念。</h3> <h3>建筑多采用钢结构作为新增屋架,与传统木构架形成对比。</h3> <h3>钢架结构穿插交错,形成律动。</h3> <h3>天棚采用自然采光方式,使室内光环境明亮、均匀、柔和。</h3> <h3>钢架与竹条的天棚形成延伸感。</h3> <h3>天然的杉木板货架在柔和的暖光映照下明亮而温馨,很好地烘托产品。</h3> <h3>室内垂直交通多采用钢木构架,是硬与软、冷与暖的对比。</h3> <h3>山石、木条、钢结构、玻璃极具现代感,又隐隐透出传统的意蕴。</h3> <h3>四、室内陈设呈现浓浓的乡土气息。</h3><h3>传统村落不缺乏各式各样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具,不缺乏烂漫的山花、飘逸的芦苇以及形态婀娜的枯枝残叶,这些都是陈设品的材料。</h3><h3><br></h3> <h3>村落中随处可见、不知名的野花。</h3> <h3>室内陈设随意、自然似乎在<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经意间摆放而成。</span></h3> <h3>漫山遍野的山花与不让人注目的绿植成为陈设的主角。</h3> <h3>野花、野草在空间中并不寂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