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少年之梦—游俄罗斯旅途见闻(圣彼得堡)(副本)

刘颂乐

<h3>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建于1703年,市名来自耶稣的弟子圣彼得,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圣彼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的进攻,后扩建为城市。彼得大帝在此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1712年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因“堡”是德国发音,1914年一次大战俄罗斯与德国是敌对国,所以更名为彼得格勒,“格勒”俄语是城市的意思。</h3><h3>1917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十月革命胜利,开创了苏联时代,1918年首都又从这里迁回莫斯科。</h3><h3><br></h3> <h3>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二次大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872天,苏联军民以64.2万人饿死、冻死,2万多人被炸死,3200多幢房屋被摧毁的代价,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91年苏联解体,城市恢复圣彼得堡旧名,一是纪念彼得大帝,二是标志苏联时代的结束。战后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成为世界遗产。</h3> <h3>1992年在要塞紧闭室前面的广场上修建的彼得大帝铜像。</h3><h3>彼得大帝,是后世对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著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在位期间对俄国推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同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h3> <h3>瓦西里岛古港口灯塔叫海神柱,塔高23米,灯高7米,建于1810年。</h3> <h3>灯塔底部大理石雕像是四个希腊神话人物,分别代表俄罗斯四条河流,即涅瓦河、第聂伯河、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其中一个是海神波塞冬,一个是涅瓦河女神,柱上是战败方的船头和锚钉。</h3> <h3>圣彼得堡喋血大教堂,又称基督复活教堂。公元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h3><h3>公元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历经24年的兴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正式完工。</h3><h3>公元1917年,俄国革命以后,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夺,其内部破坏严重。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关闭此教堂。公元1939年9月1日,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被德国军队围困期间,引发严重的饥荒,基督复活教堂被用作蔬菜仓库,因此得到了绰号"马铃薯上的救主"。公元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督复活教堂被用作附近的一个歌剧院的仓库。公元1997年8月,教堂在关闭27年后重新开放,但尚未祝圣,不作为全时间的礼拜场所。</h3> <h3>圣彼得堡喋血大教堂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鲜明对比。教堂高度约81米。</h3> <h3>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这些马赛克是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的,从1895年起由姆·维·瓦斯特索夫、姆·维·聂斯特洛夫、姆·阿·弗卢贝尔、里阿布金斯基等艺术家及技艺高超的维·阿弗洛洛夫进行设计镶嵌。</h3> <h3>彼得保罗要塞是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四面环水的扎亚奇岛(意为兔子岛)上建造的要塞,后改成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十月革命前夕是起义军的司令部。</h3> <h3>兔子岛的由来,是因彼得大帝在这里逮到一只兔子,他认为这代表着好运气,就决定在此次填平土地修建要塞。</h3> <h3>要塞关押的第一个犯人是彼得大帝与第一个妻子所生的儿子阿列克谢,他与保守派贵族结党,反对彼得大帝的改革。1718年阿列克谢被判处死刑,2天以后在彼得要塞内处决。从此,彼得保罗要塞成为沙皇关押政敌和敌对势力的专门监狱。历史上许多著名人士如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夫等,曾在此羁押。</h3> <h3>彼得保罗大教堂庄严肃穆,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历代沙皇和皇后的陵墓。教堂旁是小船屋。</h3> <h3>闪闪发光的教堂钟楼高122.5米,钟楼顶上有一个高达3.2米的金色天使雕像。老城的所有建筑高度不能超过钟楼高度。</h3> <h3>教堂建于1712年,历时21年于1733年落成。1919年关闭,1924年改为博物馆,2000年恢复了宗教仪式。</h3> <h3>除教堂外,要塞内还建有司令部、工程院、炮兵兵器库、铸币厂和小船屋。</h3> <h3>这是造币厂,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就在这里印刷的。</h3> <h3>纳富什金棱堡上修筑了信号塔,每日中午12点整,这里的大炮就射出一发空爆弹,向全城居民报时。</h3> <h3>南面的涅瓦大门,在民间称为“死亡之门”,关押在要塞中的死囚从这里登船被带往城外的刑场。</h3> <h3>彼得要塞是个六棱形的古堡,墙高12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h3> <h3>彼得罗夫门。</h3> <h3></h3><h3>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建于1900年,舰长124米,宽16.8米,拥有44门大炮,排水量7000吨,“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曙光”。</h3><h3><br></h3> <h3>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四场战争,因参加十月革命而闻名于世,二战时为免遭德军的炮火,而将其沉入海中。</h3> <h3>冬宫建于1754年,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宫殿长200米,宽160米,高22米,共有1057个房间,1837年大火重建,宫殿四周圆柱林立,房顶上矗立着100多尊雕像和大花瓶,绿墙白柱饰以金色的浮雕,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而不失沉稳。</h3> <h3>皇宫广场位于冬宫前,冬宫在广场北面。</h3> <h3>广场中央是建于1830-1834年的亚历山德洛夫凯旋柱,是为纪念战胜拿破仑而建,高47.5米的红色花岗岩石柱,直径4米,重600吨,用整块花岗岩制成,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顶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这是战胜敌人的象征。</h3> <h3>广场南面是1819-1829年建造的总参谋部大楼,长达850米弧形建筑,大楼中央是凯旋门,是为庆祝1812年卫国战争胜利而建的纪念建筑,高达36米,门上方是一驾巨型马车铜雕,驾驭战车的是手执双头鹰国徽的胜利女神。</h3> <h3>冬宫原为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里曾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h3><h3>现在是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馆内有300多万件藏品,内有400多个展厅。</h3><h3><br></h3> <h3>这是“约旦楼梯”,也叫“使节楼梯”,各国使节经此楼梯上二楼,等候沙皇的召见。</h3> <h3>冬宫内大殿小厅个个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这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而修建的彼得厅。</h3> <h3>重大典礼使用的大殿.</h3> <h3>大殿当中是沙皇宝座,后面是俄罗斯的象征:双头鹰,据说宝座后面有4.5万颗彩石镶嵌的地图。</h3> <h3>这是古代写生画廊,两侧展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大理石雕塑。</h3> <h3>这是徽章大厅,大吊灯上镶嵌着当时俄罗斯各省的省徽。</h3> <h3>1826年建成的军事画廊,纪念1812年的俄法战争。</h3> <h3><br></h3> <h3>孔雀钟已保存了200多年,至今还正常运行的世界大型钟表,每15分钟响一次铃铛,整点会报时,孔雀开屏、公鸡啼叫、松鼠跳跃、猫头鹰晃头。猫头鹰象征着夜晚、宁静与智慧,孔雀的开屏与闭屏,象征着事物的诞生和消亡,公鸡啼叫象征着光明、生命的开始、以及复活,巨大的橡树象征着动物栖身的自然界,整座孔雀钟蕴含了宇宙、太阳、月亮。</h3> <h3>地上是使用马赛克技术镶拼的艺术品,都是比火柴杆还要细小的马赛克。</h3> <h3>拉斐尔长廊,这是沙皇游览梵蒂冈的拉斐尔画廊后一时兴起,原样复制而成的。</h3> <h3>在走廊的拱门上安放着52幅圣经题材的绘画作品-《拉斐尔圣经》画集,从耶和华创世开始,很连贯的故事,便于不识字的人看图识意。</h3> <h3>屋顶是金色灯和大幅油画。</h3> <h3>达芬奇的《圣母丽达》,也有叫《哺乳圣母》,据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耶稣都与你对视。世界留传至今达芬奇的油画总计不过十幅,因此十分珍贵。</h3> <h3>拉斐尔的《圣家族》。</h3> <h3>拉斐尔青年时期最好的作品之一《科涅斯比列圣母》。</h3> <h3>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卷缩的小男孩》。</h3> <h3>朱塞佩的《阿多尼斯之死》。</h3> <h3>这是布尔什维克楼梯,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就是通过这个楼梯攻占冬宫的。</h3> <h3>十二月党人广场原来叫枢密院广场,后来因建了彼得大帝铜像而改叫彼得广场,1825年12月10日十二月党人(都是俄罗斯贵族)3000人举行武装起义,在此冲进枢密院,反对沙皇独裁,要求解放农奴,遭到沙皇尼古拉一世残酷镇压和屠杀,100年后的1925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先烈,把这座广场改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h3><h3>广场中央有彼得大帝的青铜骑马雕像,也就是“青铜骑士”,建于1766-1782年,是叶卡捷琳娜女皇为纪念彼得大帝建造的。彼得大帝安坐在前腿腾空的骏马上,马后脚踏着一条叛国之蛇。</h3><h3>1832年普希金迁居圣彼得堡,1833年创作《青铜骑士》长诗。</h3><h3><br></h3> <h3>夏宫又称彼得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始建于1704年,大北方战争的取胜,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极大满足,为了彰显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与之相适应的宫殿--这就是夏宫,后经历代沙皇对它进一步雕琢、润饰,使得它更加美丽、迷人。豪华壮丽,也被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占地800公顷。十月革命后改成博物馆,1918年大宫殿对市民开放。二次大战给夏宫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希特勒打算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此举激怒了苏联当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间,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使整个宫园几乎变成一片废墟,战后经过两年半努力重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h3> <h3>冬宫是绿色,叶卡捷琳娜宫是蓝色,夏宫是黄色。</h3><h3>夏宫由上花园、下花园、大宫殿、喷泉等组成。</h3> <h3>上花园有大片草地花园和雕塑。上花园也是王室的后花园,比较幽静。从上花园进入后,一路是水池、喷泉和修剪整齐的法国式园林景观,夏宫花园最著名的是雕塑和喷泉,这些雕塑都是意大利艺术家的稀世之作,其恢弘大气彰显出彼得大帝王朝的霸气,其生动细腻又处处体现出意大利雕塑艺术的非凡功底。</h3> <h3>上花园占地15公顷,地势比下花园高出18米。 树木,草坪呈几何状排列,纵横交错,其间池水潋滟,景象开阔。上花园最主要的雕塑喷泉—海神涅普顿喷泉。</h3> <h3>夏宫宫殿是一座宏伟的两层建筑物,宫内装饰极其华丽,宫内有金碧辉煌的舞厅、宴会厅、会议厅等,宫内收藏了彼得大帝之用品、油画以及诸多珍品。宫内装饰极其华丽,宫内有庆典厅堂、礼宴厅堂 和皇家宫室。</h3> <h3>圣保罗信使教堂。</h3> <h3>夏宫宫殿西侧的徽章楼。徽章楼顶端的双头鹰标志的“国徽”,轴承装置能使其象风向标一样自由转动。 “鹰”有互成120度的三个头,可以使它无论怎样转动,人们看到的都是“双头”鹰。</h3> <h3>大宫殿前是引人注目的金色大瀑布喷泉。18世纪中,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在宫殿的前面建造了一个由64个喷泉和250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h3> <h3>大瀑布群分左右两边,2座梯形瀑布从7层高的台阶上奔流下来,两侧是金灿灿的雕塑。</h3><h3>这些喷泉没有水泵,是用天然水源做水库,水从高处流下,靠自然的水压来喷水,建于18世纪既神奇又节能环保。</h3> <h3>喷泉群的中央为海水运河,可欣赏芬兰湾的景色,</h3> <h3>芬兰湾</h3> <h3>喷泉群中央是1801年建成的隆姆松喷泉,博狮像是传说中的大力士参孙徒手奋力撕开狮子(象征瑞典军队)的血盆大口,以纪念1709年彼得大帝战胜瑞典军队。</h3><h3>数千个喷柱形成千姿百态的造型,狮子口中的水柱高达22米。</h3><h3><br></h3> <h3>叶卡捷琳娜宫在圣彼得堡的皇村(沙皇的村落),在皇村入口处有一尊普希金雕像,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h3> <h3>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曾两度被流放,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18世纪初,在叶卡捷琳娜宫对面修建了一座皇家贵族学校,普希金是首批学生之一,从12岁到18岁生活在这里,写了120多首诗。1937年,为了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皇村改名为普希金市。</h3> <h3>叶卡捷琳娜宫又称凯瑟琳宫,建于1717年,是彼得一世为其第二任妻子叶卡捷琳娜皇后而建的夏日别墅。</h3> <h3>这是一座二层高的宫殿,正面长306米,外墙由蓝白黄三色构成,代表女主人蓝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h3> <h3>顶部五座金碧辉煌的洋葱形圆屋顶。</h3> <h3>在彼得大帝去世后的75年内,俄罗斯有四个女沙皇,成了女皇时代,分别是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第二任皇后,俄罗斯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安娜一世,彼得大帝的侄女,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彼得大帝之女,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三世皇后,第八位皇帝、第四位女皇。</h3> <h3>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喜欢的郊外行宫。</h3><h3>白色大理石楼梯分左右两边,繁复的浮雕装饰和顶端的壁画显示出浓厚的巴洛克风格。</h3> <h3>金碧辉煌的接待大厅,850平方米,是女皇接见宾客和举办舞会的地方。墙上镶嵌巨型玻璃,装饰都是镀金的,巨大的穹顶上是油画《俄罗斯凯旋》。</h3> <h3>宫内流光溢彩、极其奢华,大厅一间接一间,组成一条“金色的走廊”。</h3> <h3>骑士宴会厅金色的灯饰,金色的房间,金色的座椅,金色的餐具,极尽奢华。这是整个叶卡捷琳娜宫最常使用的一间,用来接待人数较少的宾客。</h3> <h3>白色宴会厅,宫内有数间这样精致的宴会厅,每间厅室都大量使用银质餐具,天花板装有精美的壁画。</h3> <h3>各个房间不同颜色,被命名为“红柱厅”。</h3> <h3>“绿柱厅”</h3> <h3>用陶瓷烧制而成的,十分精美的土耳其壁炉。</h3> <h3>满墙都是花朵,葡萄藤和松枝蔓延而上,鸟雀和花朵的形态颇有中国画的感觉。</h3> <h3>琥珀厅不让拍照,从门口可以窥视到它的华丽,1717年普鲁士国王送给彼得大帝一批稀有的琥珀作为礼物,叶卡捷琳娜二世用6吨天然琥珀和数不清的钻石、宝石,装饰建造了琥珀厅,厅内共有14块琥珀板,镶嵌在黄金里,装饰了三面墙壁(一面是窗户)。</h3> <h3>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俄罗斯国宝,二战中被纳粹德军全部掳走,连同运送的德国军官一道至今下落不明,现在的琥珀厅是花巨资、6吨琥珀,用了24年才修复的,2002年对外开放。</h3> <h3>油画大厅,墙壁上镶嵌着130多幅来自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等绘画大师的油画作品。</h3> <h3>叶卡捷琳娜花园是一个欧洲古典主义的园林。宫殿前沿用了凡尔赛宫的几何布局。法式花园规整又洁净。</h3><h3><br></h3> <h3>宫前花园有两个长方形池塘,一左一右并列分布,绿树绿草环绕四周,池边小屋风格古朴、色彩明快。</h3> <h3>园中有一大片湖泊,称为大池塘。</h3> <h3>小径笔直、绿树葱笼、优美的树墙,这是参照英式园林。</h3> <h3>伊萨基耶夫大教堂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正教堂,与梵蒂冈、伦敦、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h3> <h3>教堂建于1858年,高102米,是世界第三高圆拱形建筑,可容纳1.2万人,装饰豪华,使用16吨孔雀石,410公斤黄金等,其中穹顶外部镀金100公斤,建成后至今没有重新镀金。</h3><h3>苏联时期被废弃,变成无神论博物馆,二战时穹顶画成灰色,以避免遭轰炸,但在被德国法西斯围困近900天里,还是遭到严重破坏。战后用了20年时间修复,苏联解体后,教堂的礼拜恢复。</h3><h3><br></h3> <h3>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青铜骑马雕像,位于伊萨广场, 这座雕像的设计非常巧妙,马匹仅后腿着地,只用两个支点支撑着整座雕像的重量,这比一般的三条腿或双腿加尾巴着地更具难度。据说,为保持雕像的稳定平衡,铸造时特意在马屁股里灌了铅。雕像下4个女神,分别掌管公正、睿智、力量和信念,其容貌酷似尼古拉一世的妻子与3个女儿。下方还有4面浅浮雕,分别表现尼古拉一世人生中4件大事:出生、婚礼、加冕、死亡。</h3> <h3>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法老阿门霍特布三世的面像,这是公元前1455-1419年雕刻的,是埃及国王送给圣彼得堡的礼物。</h3><h3>1832年从尼罗河运到圣彼得堡,狮身人面像没有胡须,据说是埃及军官在押送狮身人面像到圣彼得堡时,认为胡须是权利的象征,不能留给俄罗斯,于是用枪托把胡须打掉了。</h3><h3><br></h3> <h3>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这是沙皇保罗一世访问罗马期间,下令建造的。这个建筑的平面图呈十字型中间上方是一个圆筒型的顶楼,顶楼上是一个端正的圆顶。圆顶有70米高。半圆型的柱廊由94根圆柱组成,面向大街,环抱广场。柱廊前面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纪念碑和俄国陆军元帅纪念碑。教堂里有库图佐夫墓和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胜利品。</h3> <h3>喀山教堂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在于蒙古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喀山圣母像在每次都会消失。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h3><h3>1612年,在莫斯科红场兴建一座敬礼喀山圣母的木质教堂,1632年毁于火灾后,沙皇下令另建一座砖砌圆顶教堂,1636年10月祝圣。</h3><h3>1936年,苏联准备在红场举行阅兵,斯大林下令拆除广场上的教堂。喀山大教堂被拆毁。苏联倒台后,喀山大教堂成为第一座重建的教堂。</h3><h3><br></h3> <h3>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的主街道,建于1710年,全长约4.5公里、宽25至60米,从涅瓦河畔的海军总部一直延伸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横贯莫依卡河、格利巴耶多夫运河以及喷泉河。它是圣彼得堡市最古老的道路之一,最初是作为连通旧海军部与诺夫哥罗德、莫斯科之间的道路,在沼泽之中被开辟出来的。1776年以后,它被称作涅夫斯基大街。发展成商业大街,建造许多豪华的建筑,然而,这里的建筑不能超过冬宫的高度,这也是涅瓦大街建筑整齐的原因。</h3> <h3>涅瓦大街真是一个信仰宽容的地方,在这里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圣彼得和保罗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荷兰教堂、亚美尼亚教堂等等,共处一地而相安无事。涅瓦大街的名字与俄罗斯历史上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紧密相连,有果戈理、柴可夫斯基的故居,有"沃尔夫与贝兰热甜食店",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从这家甜食店喝完最后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决斗地点"小黑河"的。不仅如此,莱蒙托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等人经常是这里的座上客。有《在祖国的防线上》的报社所在地,第二次卫国战争期间,每天来自城市最前沿保卫阵地的消息就是从这里发出,鼓舞着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人民。(1941-1945年的列宁格勒被整整900天的围困,300万丧生于围困期间)。</h3> <h3>圣彼得堡艺术广场自苏联解体后,短暂时间内该广场返回到沙俄时代的旧名,称米哈伊洛夫广场,如今该圣彼得堡旅游景点又被称为艺术广场。广场中央建有诗人普希金塑像,</h3><h3>在广场周围,包围着的文字所显示的与艺术、美术、音乐及相关的建筑。广场背靠涅瓦大街,对面就是米哈伊洛夫宫,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博物馆。左边是纪念穆索尔斯基歌剧·芭蕾剧院,右侧是俄罗斯民俗学博物馆,右侧后方是圣彼得堡爱乐交响乐团。</h3><h3><br></h3> <h3>普希金(1799-1837)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他是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h3><h3>  普希金铜像基座上刻有他的一首诗:“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蹇滞的人们,祈求过怜悯和同情。”</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