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州之行散记(六)——水城威尼斯

老叟童心

<h1>摄影: 夏祖生,凌玉国</h1><h1>文: 老叟童心</h1> <h1>  记得还是在"文革"期间,我是从莎士比亚戏剧集《威尼斯商人》中知道了在遙远的意大利有一个水城威尼斯。虽然我知道夏洛克与我们熟知的沈万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人形象,前者贪婪、吝啬,狠毒,后者大方,阔气,睿智。但是,我还是想当然地把水城威尼斯与沈万三居住地周庄联系在一起,莫名地把威尼斯想像成周庄,认为威尼斯也是个小家碧玉似的水乡。此后这种印象一直固化在我脑海中。直到这次我踏上威尼斯的土地,才彻底颠覆了我的三观,刻板固化在我脑海中的威尼斯一下被眼前这座被称为亚里亚海明珠的城市形象替代了。</h1><h1>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它的面积不足八平方公里,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区内有117条运河。这座城市也许是欧洲唯一见不到汽车的城市,船是主要交通工具,它是一座极具浪漫风情的水上之城。威尼斯的建筑、绘画、雕塑、歌剧在欧洲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这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而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誉。</h1><h3><br></h3> <h1>  威尼斯果然是水城,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我们郎溪旅欧团一行自踏上意大利的土地,一直是晴好天气,可一走进威尼斯,天上便淅淅沥沥地飘着不小的雨点,我们从国内带来的雨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排上了用场。在雨中排队稍等了一会,刘导安排我们登上了一艘核定八十人乘坐的游船。上船清点人数时,却意外地不见祖生兄踪影,好在游船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着急启航,而是在耐心等待。正当我们用焦急的目光在岸上搜寻时,祖生兄已匆匆地踏上了码头,他可能是专注于拍摄而遗忘了上船。</h1><h1> 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巧合,我们这艘游船上乘坐的全是中国游客,船上讲解导游是一位帅气的中国小伙,一口普通话较为纯正。船启航后,他就开始为我们绘声绘声地讲述两岸一些建筑的历史沿革与沿途风光。此刻,游船內异常安静,只有导游抑扬顿挫的解说声在船仓内回荡,游客们或专注于导游精采的解说,或沉缅于两岸秀色可餐的风光,大家都被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不知不觉中游船已到达对岸的码头。</h1> <h1>  上岸后,雨依然不紧不慢地飘着,我们撑着雨伞紧随着刘导沿着滨海的街道,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前往圣马可广场。</h1><h1>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政治、文化与宗教中心,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临海广场。广场上曾留下许多名人及文人墨客的足迹与故事。歌德,拜伦,朱自清都曾驻足过广场,这座广场也被拿破仑称之为"欧州最美的客厅″。</h1><h1> 广场周边分布着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府,市政厅,博物馆等风格迥异的建筑。这些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与广场融为一体,使广场显得格外高雅华贵。广场上一座红身白顶的钟塔高耸入云,象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慈祥地俯瞰着游客,它敲响的悠扬钟声在整个广场上空回荡,又似乎在像每一位游人叙述着威尼斯昔日的辉煌与不朽的传奇。</h1><h1> 广场上还散落着数不清的小精灵——广场鸽,它们时飞时落,与游人和谐共处。它们有时独自在广场上闲庭信步,俨然一副绅士派头;有时又聚在一起觅食,甚至突然飞到游客手上抢食,把绅士派头弃之脑后。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给古老的圣马可广场增添了灵动的情趣和勃然的生机,使得广场也更有灵性了。圣马可广场周边还分布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包括金饰、服饰、皮具、玻璃制品、化妆品等精品店。这些店面不大,但橱窗设计别具一格,从外观上看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在这些精品店间还错落着许多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据说,这里咖啡厅的咖啡浓香甘醇,曾吸引过拜伦、歌德、马克·吐温等文学巨匠驻足品味。我也在想,若得闲暇,要一杯咖啡,坐在露天席上,一面慢慢品味咖啡,一面细细欣赏广场美景,也定然是一种悠然自得的陶醉……。</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节约兄,玉国兄与本人在圣马可大教堂广场上的留影。</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体敏兄在圣马可大教堂广场留影</span></p> <h1>  圣马可广场附近有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桥——叹息桥。它建于16世纪,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是一座独特的拱廊桥。</h1><h1> 叹息桥连接着总督府与旁边的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犯人的必经之路。据说死囚经过这座桥时,透过桥上的窗口最后看一眼美丽的威尼斯城时,会发出长长的叹息。也许他们在为自己深重的罪孽悔过而叹息,也许他们为即将告别人世而叹息……;据此,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将此桥赐名为"叹息桥″</h1><h1> 叹息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日落时,如果一对恋人在桥下的"贡多拉"上亲吻对方,就会得到天长地久的爱情。这个传说在浪漫喜剧电影《情定日落桥》中得到充分的演绎,也使得"叹息桥″成为世界上最具浪漫色彩的桥之一。</h1> <h1>  离开圣马可广场,我们来到停泊游览船的码头,刚到码头,我和玉国兄就被许多造型奇异的小船吸引了。小船两头高高翹起,表面涂满了漆,呈黑色,异常光滑。这种小船被威尼斯人称为"贡多拉″,从七世纪沿用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威尼斯古老而又闻名遐迩的水上交通工具。甚至有一种说法,"没乘贡多拉,就等于没到威尼斯。″可见贡多拉在威尼斯的地位,就如同提到巴黎,人们自然会想到埃菲尔铁塔,提到威尼斯,人们当然也会想到贡多拉。</h1><h1> 这种小船,根据船体大小,载客2至6人不等,以人工为动力,有船夫摇着橹在水上前行,有点类似浙江绍兴的乌蓬船。</h1><h1> 如果不是跟团,我和玉国兄一定会选择贡多拉,乘着贡多拉慢悠悠地穿行在威尼斯运河的水道上,饱览异国水乡风情,一定是别有一番情趣。</h1> <h1>  不知是时间限制还是费用关系,刘导安排我们团乘坐的是机动小游艇。每个游艇载客八人,我们团分乘五艘游艇开始了威尼斯运河之旅。</h1><h1> 游艇在宽阔的水面上行驶,佇立在船头,极目远眺,清澈宽阔的水面,来往穿梭各类的船只,两边掠过的精美建筑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立体画,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河边那些建于14至16世纪风格迥异的建筑,仿佛像舞台上妩媚多姿的模特,向我们一一展示着她们美丽的身姿。这些拜占庭风格,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它们地基全部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是从水上升出的艺术殿堂,让我们从内心赞叹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也为威尼斯先祖们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耗费如此大的工作量而震憾。</h1> <h1>  我们从游艇上岸后,差不多下午一点钟了,有点饥腸漉漉的感觉。当天的午餐由刘导请客,她早就许诺,要在威尼斯请大家吃一顿当地颇具特色的墨鱼面。所以,对这顿中餐我们也就特别期待。墨鱼面是威尼斯一道传统美食,它是将墨鱼汁均匀地和在面粉中制作而成,在烹饪过程中再加上其它调料和少许墨鱼片。尽管其外观黑乎乎的,并不好看,但凡到威尼斯的人却总想尝尝墨鱼面的味道,墨鱼面也是威尼斯城市名片之一。关于墨鱼面还流传一个传说,说在欧州黑死病肆虐时,威尼斯人却因吃墨鱼面而躲过了灾难,至此,墨鱼面名声大噪,一直流传至今。</h1><h3><br></h3><h3><br></h3> <h1>  这家经营墨鱼面的餐馆面积不是很大,座落在一条较窄的街道内,外墙有些古旧。餐馆右侧前方二三十米处有一条不宽的运河穿街而过,一座斑驳的拱桥横跨在运河上,把两边的街道连为一体。拱桥下不时有"贡多拉″穿行而过,呈现出一种浓郁的异域风情。</h1><h1> 走进餐馆内,只有内外两个餐厅,里面的那个稍大些。餐厅内未见一个窗户,照明主要靠悬在天花上的吊灯,餐厅周边的墙壁上点缀一些装饰画,餐桌白色的桌布上摆满了各种餐具与调料,餐厅除了让人感觉空间较小外,倒也干净清爽。</h1><h1> 我们坐定不久,招待员便把墨鱼面陆续端上来了,还用生硬的中国话与我们客气地打着招呼。墨鱼面其实是一份套餐,一碟黑色的墨鱼面,一小盆沙拉拌疏菜,四分之一份比萨,外加一份红葡萄酒。</h1><h1> 墨鱼面味道真得不错,没有一点腥味,吃到嘴里有韧性,且有一种滑爽的感觉,比萨也是纯正的意大利口味,再喝上一口红葡萄酒,确实是一种舌尖上的享受。同行的驴友频频举杯,互祝我们此行旅途平安快乐!席间弥漫着欢乐愉悦的气氛。</h1><h1> 吃完中餐,一直下的不停的雨也骤然住点了,原先乌云密佈的天空也变得明朗了。登上返程的游船,回望美丽的威尼斯,一种意犹未尽,眷念不舍的情愫悄然爬上了我的心头……</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0一九年五月十九日于芜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