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千课万人”,感悟名师风采 --拓展性课堂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奇峰

赵其峰 &nbsp; &nbsp; 于漪老师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对于老师来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5月9日-12日,临沂红旗小学启阳校区一行八名数学骨干教师有幸参加了杭州“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高峰论坛教学观摩活动,这是“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活动中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全国小数学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数学界的知名特级教师。通过本次研学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拓展性课堂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思考一:数学课程拓展了什么<br>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是对教材的开拓、扩展和延伸,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让数学课变得好玩,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中发现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一)拓展出数学课上的文化味道。全国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课堂从来就少不了诙谐幽默,他在执教《六连方》一课中,用问题引领课堂:运用磁力贴怎么连可以摆成长方体,怎么连一定是,怎么连一定不是,在板书上留下了颇具古风味道的两个分类:凡 皆为是;凡 皆为非,学生在“是”与“非”中,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辩论中“心有何感,脑有何思”,在“是”与“非”中辩证的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浙江的李保伟老师执教的《正方形与圆组合的面积问题》一课,在“外方内圆”与“外圆内方”问题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领学生体验“方”与“圆”的图形变换之美,以古代钱币的方圆感悟“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进而延伸到数学的“方”与“圆”,即严谨是“方”,灵活是“圆”,提升了数学文化内涵。 丰富了课程拓展的路径。例如数学小王子张齐华《图形里的秘密——摔玻璃》一课中,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由“部分”根据主要信息还原“整体”,探究三角形的秘密;俞正强《六连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对于正方体展开图的一个有效拓展,使用学生熟悉的磁力片通过猜想-验证-发现-结论这样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抓住图形的本质,引领学生探究,挖掘学生潜力,沿着有效路径,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丰富课程拓展的路径,就是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延伸的深度学习、深度探究。 (三)创新了课程拓展的载体,运用可操作、不同载体,呈现出来的是生活中的数学。例如江苏郎宏坤《寻找加勒比海盗宝藏-游戏课》通过开放式的课堂,以“寻找加勒比海盗宝藏”为游戏主题,借助课穿行其中的方格毯,以横轴、纵轴为知识延长线,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综合运用确定位置、负数、轴对称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悟“面--线--点”数对的特点,由两维拓展到多维空间; 台湾何凤珠《探秘“三形四色”-游戏课》,通过观察、提问、推理、思辨的过程,利用同余的概念进行两数之和的余数变化情况; 常文武《叠罗汉-数学折纸》,在折纸的过程中掌握折纸的方法的同时,运用数学眼光探究图形的面积,在玩中学,在折纸中体悟科学与数学。 <p>(四)课程拓展学习方法的提升和延伸。<br>李保伟执教的《正方形与圆组合的面积问题》,通过“图解数学”的策略,通过在黑板上引领学生观察、分析组合图形,在黑板上运用思维导图探究“外方内圆”及“外方中圆内方”、“外圆内方”“外圆中方内圆”,对于正方形与圆的组合进行了深度延伸;</p><p><br></p> 黄爱华执教的《认识百分数-大问题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以“百分数”在分数前面加了一个“百”这个细节开始,引导学生从“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这两个问题入手,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找百分数,找寻共同特点,以“它们都......它们都......”,“我发现......”为句式,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给学生以抓手,不断完善“百分数”这个概念,最后揭示出“与其说比分数是一个分数,不如说百分数是一种倍数关系”的数学本质。 思考二:让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br>本次高峰论坛更加关注老师和学生的位置在哪儿,名师们的课堂上都注重学生的质疑与表达、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教师的进退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方面的尝试。 例如:张齐华老师的《图形的秘密》,课堂上问学生:别人交流汇报时,我们做什么?(听),听谁?怎么听?老师不是单纯的为了教而教,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学习,如何成为学习的“牧者”。从张齐华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学习长什么样:让学生用直接经验答题,教师指导间接经验提智,教师要忍得住,“改变自己,改变课堂”。 思考三:基于常态课的拓展性课堂接地气。<br>“拓展性课堂”高峰论坛并不是高处不胜寒,教学大咖们的课堂是基于常态课的拓展课堂,教学流程不故弄玄虚,不摆花架子,课堂里充满了智慧、思辨,渗透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吴正宪老师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由问题出发,创设踢点球练习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复式条形统计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自己创造一种统计图,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环节,思维碰撞,逐步完善折线统计图。在接下来的环节吴老师以“你今天只学会了这些还不够,我们能不能再打开一扇窗?”、“再次看看你有什么答案?”对教材的理解再次提升。纠缠不清的情况下,吴正宪老师适时提出:“还有什么新要求”再次将学生拉回课堂,将学生的“进”与老师的“退”如何把握的度,让与会的老师们叹为观止。 思考四:大师们的课堂机智和无痕教育(金句):<br>吴正宪:你们听懂了吗?读懂别人是重要的学习;今天只学会了这些还不够,我们能不能再打开一扇窗?《复式折线统计图》 唐彩斌:和这位同学结论一样的请举手~不一样的请举手~没举手的请举手!《让画出的图形转起来》 徐长青:深处思,简处行;时间刚刚好,时刻转备好,掌声就是铃声。《百分数的意义》 黄爱华:所有数学都是精炼的,建议一句话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俞正强:心有何感,脑有何思。《六连方》<br> 张齐华:会清晰表达,会倾听,你们才是真正的学习者;《图形的秘密》 大师们适时的评价踏雪无痕。&nbsp; 张齐华老师说,于数学学习而言,思维发展是“根”,素养发展是“干”。唯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创意无限,探索有方,相信在经过这次拓展性课程为思想灯塔的研学洗礼,在自身努力下,通过文化传习,深入课堂实践,我们的课堂梦想一定会更加有方向。

课堂

学生

拓展

数学

百分数

老师

统计图

图形

探究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