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的美篇《家传》

Jenny

<h3>&nbsp;&nbsp;&nbsp;&nbsp; 今年的五一节,细雨绵绵,我的心情好像清明时节的雨,纷纷飘进了追忆父辈的记忆里。听着沪语版《上海谣》,曲调婉转柔美,让我再次想起我的父亲母亲,勾起了我的上海往事。突然觉得旧时上海的点滴如情,风貌如绪。原来父亲的教诲早已像一首经典的曲子贯穿于我的一生。让我懂得了情怀,懂得格调,懂得做人的层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广州多雨的五月,5月23日是我父親的诞辰,父亲教子持家,修身自立,交友处事,淳淳教诲,历历在目。我从哪里来,根在哪,我为什么来到羊城广州,思绪万千。我虽不是孝女贤孙,但一直铭记父親要我们懂规矩立身做人。所谓“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长辈要做好榜样,幼辈才会有样学样。父亲说,人穷不失志,人富不失俭,做人要不卑不亢。一夜间你可以成为一个富翁,但成不了一个贵族。父亲说家庭好的文化要传承,代代相传。小到经常说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如此之小的事,要我耐心听进去,尤其吃个饭,更多讲究要求你眼睛要观察如有客人,平时是长者不能等他们把碗放桌上,就要赶快起身去帮装饭,然后必需双手送上,让我们懂得何为以小事修身,与人为善。父亲告诫我们不能听不进的时候就说"烦死了“三个字,他说现在你讲“烦死了”,将来踏进社会“烦死了”的事多了去,你将会无法面对,无法生存好……往事 一幕幕,这里我先简单记录(先做一集),襯托一段家史。同时追忆了上辈们和兄妹親情的深厚意景。&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追溯我的祖上,我想他们曾是艰苦的,不屈不饶而有教养的,也是不平凡的追求层次的家族。90年代初广东电视台曾准备用我家题材拍一部电视剧,第一代(祖父是美藉华人)华人在海外的中山丁,后称金山伯,是怎么在海外艰苦创业生存,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此来宣传教育。国家当时正是一大批下岗人的时代,祖父是第一批从广东中山石岐去加拿大的华工,父親出生在加拿大30年代两兄弟从广东中山石岐来到上海由祖父入股的上海永安公司。那时上海四大公司都是中山人所创建,我们是生在上海的广东人,早期住四川北路永安里,永安公司人住,后来住静安寺附近,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大饼油条都能让我有念想</h3><h3>&nbsp;&nbsp;&nbsp;&nbsp;《上海谣》听的亲切,曲美,词贴切,唱声也婉转,使我想起儿时的家,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让我翻拍了存封已久的老照片。虽效果不尽人意却也可留作念想。</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现在年青人有许多子女照,很少有保存上一代的了,再上一代的更是稀之又稀。因为稀少所以珍贵。记得父親说好家风要传承,家庭文化要传承,但是下代非门当户对的看也看不懂的。故而我还是先记录第一篇,后续再做。自认为在做件有意义的事。在父親的诞辰日即将到来的日子,谨以怀念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希望熟悉的亲朋好友,亦可提供我资料。在此谢谢阿哥提供,以及吴汉民儿子国豪提供他父母与我爸的照片。</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早期上海十里洋场原本就是各地来的人,恰如今日的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因为有这些人的建设才有今天的上海。八十年代有上海商报一篇文章,感谢广东人民早期创办了上海的四大公司。现在上海还有一批人称《新上海人》指在上海的外省人称谓。《上海谣》可以摇出很多故事……我想说我不是上海人只是生在上海的广东中山人,但一样热爱上海,也喜欢广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后感谢作词,作曲者及演唱者林宝,是你们勾起我的所有回忆。</h3><h3> 五月的上海一定很晴朗吧。</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0</h3>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带孙女维拉去上海并去了百年老店四大公司</p> <p>外甥哥俩好于上海</p> <h3>.2019年2月26日于星梦号游船甲板上,广州GF台幸福晚晴频道摄制</h3> <p>参加聚会</p> <h3>东方明珠</h3> <h3>我的祖父美藉华人,广东第一批去海外的华工,称金山丁</h3> <h3>祖母,没见过,看来爸象他妈。</h3> <h3>外公</h3> <p class="ql-block">22岁的父親</p> <h3>祖母有三个儿子,老大在美国伤寒走了,父親老二。</h3> <h3>1907年5月23日出生于加拿大,印象中父親十分严励,他很少说话,一说全是规矩。</h3> <h3>晚年的父亲</h3> <h3>父親说人老了腰也不要弯,即使拿拐杖。</h3> <h3>父親第一任妻子郑天慧</h3> <h3>会写诗有文才,有修养,她的哥哥是有名的诗人,诗留在三番市纪念馆。</h3> <h3>另个哥哥解放初是中山县县长</h3> <p class="ql-block">广东人与浙江绍兴人结合,但聪明的母亲很快会粤语,外公娘家也非常注重教育,外公清朝做过盐督,与两广总督陆荣廷结为金兰之交,外婆非常严厉,来我家次数不多,要住儿子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吧,说得话一针见血,从小我很怕她,她不是小脚,比正常又小,据说包过放了。</p> <h3>母亲会英语,一手好毛笔,会非常漂亮的钩针编织与那年代电视讲课冯秋萍钩针编织老师是两师妹,还拿手是烧一手本帮莱与粤菜</h3> <h3>记得没打过一个孩子,重话也没说过,现在觉得大人很不容易,也要工作。</h3> <p>1944年父母兄妹五人,哥哥和四个姐姐还没我。</p> <h3>大姐是上海美国圣约翰大学毕业英语非常的好,二姐北京师大毕业,都是现在称谓的学霸</h3> <p>妈妈,大姐及两双胞胎姐姐。</p> <h3>二姐与四,五姐</h3> <h3>母親与双胞胎姐姐</h3> <p>姐姐</p> <h3>1946年于襄阳路的襄阳公园</h3> <h3>大姐,二姐,哥哥1岁</h3> <h3>1939年的哥</h3> <h3>和父亲一同从中山来沪的吳汉民伯伯是位高级建筑程师与他夫人卅年有名的电影明星陆露明</h3> <h3>演过陈白露及许多抗日新女性</h3> <h3>记忆中性格好,温柔,普通话标准,也是中山石岐人</h3> <h3>89年8月20日,农历7月11日父就离开我们,在教堂唱赞美诗,91年农历7月11日母亲也在两年后的同一天离开我们。</h3> <p>父母的墓地</p> <h3>九级台阶,占地34平方,于张家港凤凰山</h3> <h3>1973年于上海,我没在,在江西</h3> <p>1969年3月16日16岁的我,成了上海老三届第一届知青于上海静安区奔赴江西广昌圹坊公社圹坊大队袁家生产队,从此深深浅浅何足挂,历尽沧桑更坚强。</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与儿女于上海</p> <h3>1986年10月七姐妹于上海家中团聚,我与大姐20年没见,七兄妹7个地方五个省市。</h3> <h3>七兄妹摄于上海宾馆</h3> <p>兄妹五人于上海宾馆</p> <p class="ql-block">兄妹7人在上海家门口,也是八十年代上海第一家把石窟门房改餐饮的个体户一一纯纯粤味厅</p> <p>全家福于1989年</p> <h3>这是最后一张与父母及叔叔的合照,现己有五人离开我们。</h3><h3>照片上从左到右,即是从大到小的姐妹排列,我是老七了</h3> <p class="ql-block">1992年摄于深圳香蜜湖酒店</p> <p>1995年10月三兄妹在上海的上海滩酒店</p> <h3>1995年10月与哥嫂在上海的上海滩酒店</h3> <p>1998年`2月哥,侄子与我母子于广州市长大厦</p> <h3>1998年2月20日在我的建议下兄妹全各地聚集广州,最长时间的姐住了一个月留下美好回忆。</h3> <p>这里五兄妹1998年2月于广州市长大厦。</p> <h3>在小小的屋里,跳起了森巴舞,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最重要。</h3> <p class="ql-block">1999年10的金秋于深圳福临酒店我与儿女参加侄子永豪婚礼</p> <h3>小辈们合影</h3> <h3>长辈参加侄子婚礼</h3> <h3>2005年于市老干我的良师益友丽华老师</h3> <h3>2007年于岭南艺术团</h3> <p class="ql-block">2017年元月于江西宜春温汤</p> <p class="ql-block">父親三十年代来上海工作的地方,2018年6月,来上海我一定会来。</p> <h3>2017年于江西南昌曾工作几十年的领导与同事们</h3> <h3>2018年6月于上海居住的中国好邻居于莲花路顺风酒店团聚</h3>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1日与居住广州二十几年的邻居街坊们,远亲不如近邻。</p> <h3>2018年10月深圳懂事的侄孙合影</h3> <h3>余家三代单传</h3> <h3>2019年元月15日于广州的姐妹们</h3> <p>2019年过年</p> <h3>2019年4月于广州小区的邻居们</h3> <h3>2019年5月</h3> <h3>今己80岁的哥1965年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知识面广,脾气好,去过85个国家,记性好得让你惊讶,2018年10月24日与兄见证了港珠澳大桥。</h3><h3><br></h3> <h3>经港珠澳大桥从香港来到澳门</h3> <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26日广州GF台幸福晚晴拍摄于星梦号游船夹板上</p> <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26日于星梦号甲板与表外甥女广州市体委唯一的国家游泳教练。</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4日百年五四,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日子里,与我的干女儿,优秀青年教师华南师大音乐学院老师,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七月国家全额资助公派英国访问学者晓慧过节。</p> <p>2019年夏天于广州大夫山</p> <p>2020年元月22日儿孙兄妹在上海办证</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开笔礼</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贵州</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业主的聚餐</p> <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26日小区业主的聚餐。</p> <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26日小区业主的团聚</p> <p class="ql-block">2022年春节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2023年元月24日初三</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2023年元月23日初三</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外公每日一支香抄的《金刚经》留给了子子孙孙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p> <p class="ql-block">2023/9/26于珠海横琴</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26日</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26日</p> <p class="ql-block">与弟弟余志勇于东方宾馆</p> <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16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16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于宴会金兰业主们喜迎龙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23日隆康社区于蓝天花园</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23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30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4日小年小区孩子王赖生带小朋友迎龙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4日小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6日锭帅</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京东路</p> <p class="ql-block">2025/3/22日静安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2日</p> <p class="ql-block">外滩</p> <p class="ql-block">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人生一路走来不易,鲜花送给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同时也送给分享这故事的所有人祝福大家,在今天5月23日的我父親诞辰的112年的日子里,离开我们卅年了,我完成了《家传》上册完,下册《沪晓》合起来是《家传沪晓》谢谢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