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母校——我的三师!

张花平名班主任工作室

<h3>  2019年中招备考语文学科研讨会在曾经的洛三师——我的母校召开。课间休息的二十分钟,奔往各个区域,收集曾经学习生活过的点滴。</h3> <h3>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教室,如今成了办公室。有点凌乱哦⊙∀⊙!</h3> <h3>那个“红帽子”的地方,从与黑板的距离推测,原来应该是我初入班时坐的地儿。</h3> <h3>对面的班级——二班教室。当初入校时不知何因,在二班坐有两周,故此最初的室友都是二班滴。呵呵,美好的回忆哦!</h3> <h3>沿走廊西行,这是门口的大厅。28年前从这里走入,来来去去走过了三年的光阴……</h3> <h3>大厅的南面——记忆中原来有个窗户。学校的信件好像都存放在那里。每天路过,总不忘记到那里翻阅信件。期待,喜悦,兴奋,恐惧,悲伤——打开记忆的闸门,昔日的五味杂陈,如今的美好瞬间。嘿嘿😁</h3> <h3>回眸,空寂的走廊如果有往日熟悉的面孔,多好!</h3> <h3>“九一一”“九一二”“九一五”的门牌成了“三(1)班”“三(2班)”“三(5)班”。遗憾的是没拍到我的九一四。</h3> <h3>这里原来好像是实验室——印象模糊了。</h3> <h3>教学楼南面——如今一片葱茏。昔日是乒乓球活动场地,不过好像只有三四个石灰砌成的案子。不记得是从二年级开始,还是三年级开始,我迷上了乒乓球。清楚的记得一下课我就怀揣乒乓球拍百米冲刺去占案子,教我的师傅是男生,我的对手也常是男生,因为不喜欢女生太极一样的打法。也因此毕业两年后到校还有学弟说起:你是老爱和男生打乒乓球的哪一位——也算是做了一次名人,嘿嘿😊😊</h3> <h3>现在称其“学术报告厅”——我们那时叫“阶梯教室”。叫法不一样,功能大差不差。</h3> <h3>连着教学楼的四层高楼。不知现在做何功用,依稀记得昔日是办公室,最高处的四楼是干啥的,不记得了,但清楚记得从窗户往下望去,教室里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h3> <h3>曾经的风雨操场,记得刚落成时,洛宁还没有室内操场,我们的吴主任激情地告诉我们:五十年不落后的风雨操场。如今还没五十年,不过一定也不算落后。</h3> <h3>通往风雨操场的转角楼梯。入校第一年的六月,和高我两届同乡的四位学长在那里合影留念。第二年,第三年的六月又是在那里,和低一届的学弟学妹合影。</h3> <h3>操场的内部——豪华了,高档了,昔日的样子却也记不起来了!只记得那年为庆祝崛山电站竣工而演唱时,在这里训练合唱。</h3> <h3>绕到风雨操场二楼背面,只拍到宿舍的一半——当年的男生部,女生部在东边的一半。在这里有太多美好的记忆。夜听风雨记下的浪漫小诗,贪玩晚归宿的恐惧战兢,陪伴英子时的温馨与孤单……一桩桩,一幕幕涌上心头!</h3> <h3>高中扩建,新楼崛起。校园更美了!祝福我的母校!!</h3> <h3>随拍了也在拍照片的同行,我猜想:和我一样,再回母校,颇有熟悉、留恋与怀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