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变成回忆

佛系少年

<h3>这次旅行从东京开始,最远的地方到了熊本,距离东京大概1200公里,旅行到第九天的时候,也就是倒数第二天的时候,来到熊本城前面的小广场,看着被地震摧残后正在复建的城堡,看着城堡四周已经坍塌了许久的城墙,荒的草,在风中无奈的摇摆,坐在空无一人只有两辆大巴黄色草的广场,寒风中傍晚的身影,写下了一首诗:</h3><h3>枯藤老树昏鸦,乱石残城断臂,凉风惊过,飞叶卷起马蹄沙。天阴孤影言尽,败柳落樱神去,鸿雁徐来,乍寒还暖催人行。</h3><h3>是的,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很像,虽然我们都姓马,虽然我们都表达了凄凉寂寞的心情,虽然描写的都是深秋的黄昏,但是不同的是,前辈的诗可以流传上千年源远流长,而我的诗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诗的名字都没有取。</h3> <h3>你的心里有一道墙,但我发现一扇窗,窗外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花园,花园里的你才是那个最真实的你。好多年前就有一个愿望,想去挑战一场未知的旅行,2018年11月,第一次去成田机场,第二次去东京镰仓和福冈,第一次去神户京都姬路广岛和熊本,我想,多年后,当我老了的时候,我会记得那年送给自己28岁生日的礼物,我会记得这次旅程,我会记得这十几天的心情。</h3> <h3>2015年末,第一次去东京,稀里糊涂的过了四五天,三年了,为了不稀里糊涂,决定再去一趟,一个人,一个包。没有做攻略,没有人可以问,心里没有底,即便那样,还是去了。三分不安,七分雀跃,出发前只定了来回的机票和九个晚上的住宿,还有1700块买的一张JR PASS,好在每个城市不像电影里拍的那么容易迷失,偌大的东京,错综的地下铁,我也没把自己给丢了,虽然这一年我丢了很多东西。</h3> <h3>刚下飞机,顺着人流走出机场,成田机场是日本最大的机场,偌大的机场里寻找去酒店的大巴,已然搞不清楚是在哪个航站楼哪个门哪个站台,这个时候大脑开始切换到疯狂模式,开始认真的寻找和看各种资料,小心翼翼的来到一个站台,已经有两三个人在那等车,居然是住同一个酒店来自上海的中国人,告诉我在这里等车就可以,看到他们很兴奋,开心的拍手、大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这次旅行的期待,他们只去东京和大阪,我把我的流浪计划告诉他们,留下的是一张张几分惊愕几分羡慕的脸。我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让我在还没适应独自流浪的开始感受到了一丝暖,那个瞬间,那样无助后得到的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带来的温暖,有生之年,都会很难忘记,今天的现在,你们还好吗,愿你们一直可以像那晚那样的开心和快乐。</h3> <h3>第二天在东京约见此行的第一个友人,东京站,人山人海,匆忙而有秩序,一个站有十几个站台,类似于国内高铁站轻轨站地铁站的混合物。在浅草寺旁边的地铁站见面,在等他的两个小时里,自己从酒店沿着不知名的小路随便的走着,穿着和服的姑娘,不知道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夜晚辉煌的寺庙,东京晴空塔,很像广州的小蛮腰,醉美的晚霞,这些以前都像画一样存在的事物,现在却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那种不真实感开始出现,梦幻与穿越,各种虚幻的词语也形容不出那种惊喜和沉醉。</h3> <h3>再见纯三石同学,感觉他胖了不少,夜晚七点半的东京,很多街道已经变得静悄悄,浅草二丁目的一家小店,屋外寒风在肆无忌惮的吹,不远处的列车一辆接着一辆,屋内两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在把酒言欢,中间摆着冒着火星的烤肉盆。这里是亚洲最大的城市,这里有几千万人存在,充斥着各种文明和过往,这些文明和过往经过时间的长河,经过你内心的流淌,慢慢流向了一个眼前的现实,慢慢变成你的感知和对整个世界的期许。</h3> <h3>如果说这次流浪旅行我最想去的地方,应该还是镰仓吧,是的,每次旅行,你的心里其实都有一个情结,这个情结指引着你去到那个地方,指引着你到了那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而镰仓,就是我这次旅程的真正起点,因为想回那里再看看,所以才决定再一次来日本。</h3><h3>第二次来镰仓,真的是为了故地重游那座灯塔,虽然这次拍出来的相片,把185的自己拍成了158,但是还是要感谢那位日本老大妈帮我拍照片。</h3> <h3>拍成了小矮人</h3> <h3>三年前,那时候还是青涩很多。</h3> <h3>镰仓那片海,和大多日本照片上一样,是那种淡蓝色,看起来平静的海,那个著名的漫画取景地,镰仓高校前,每一分钟都有人在拍照,在闸口励志的跳跃,或是等待绿色的电车慢慢驶入水平的天际,与铁轨、海岸线一起定格下数根平行线的画面。只是这个路口,再也不会有樱木花道路过。车站站台本身也值得细细体会,这是日本评选出的100座最美车站之一,站牌还是古朴的白底黑字,只有单面站台,双向铁路都在眼前。没车的时候,静静观海;车来的时候,像看动态美图。上车,电车启动,窗外一名白衣少年在夕阳下乘风骑行,身后留下的,是我们难以忘记的青春。</h3> <h3>一群大老爷悠闲的在钓鱼,还有一个大妈。</h3> <h3>镰仓的晚上,住在江之电的一个站旁边,距离JR大船站一个站,一对中国夫妇的家里,很有爱的一家人,有一对女儿,看到两个小姑娘的第一眼就发现她们拥有日本小孩那种特有的眼神,长的也比较像樱桃小丸子,晚上,她们在看小猪佩奇,我和她们的父母在聊天,这也是我此行过的最舒服的一个晚上,夜深了,躺在暖和的床上,窗外不时缓慢的经过一辆车,突然萌生攒点钱去日本买套房的冲动。</h3><h3><br></h3> <h3>离开镰仓,开始继续一路向西,没有直接去关西,而是选择在名古屋逗留一晚,从新干线名古屋站出来步行3.5公里到达酒店,很累,那晚的名古屋很冷,由于几天的劳累,我也开始咳嗽头疼不舒服,所以,对于名古屋的记忆是带点苦涩的。</h3> <h3>旅行的第四天来到名古屋。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徒步五公里,用脚去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用脚印去记录我与这里的每次连接,欣赏沿途的美景,经历别人的生活,感受世界的未知。在名古屋徒步五公里的路上,冷风吹起一路的黄叶和红叶,中途在7-11买东西收银姑娘直接用汉语问我要不要加热,她说一看我就知道是中国人,也许是因为我身上缺少日本人那种特有的气质吧。路过巷子里的小店,店里正在唱颜秋霞的《友谊之光》,回头看了一眼店主,感觉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听着汉语的问候,听着粤语的歌,听着孩子们日语的叽叽喳喳,各种声音汇成此刻五彩斑斓多姿绚烂的世界。</h3> <h3>名古屋广场的钟表,感觉它好孤独,孤零零的悬挂在那里,就像当时的我。</h3> <h3>晚霞依旧是美的,当时的风很冷,江苏老家冬天的感觉。</h3> <h3>前几天强度很大,每天步行都在两万步以上,在名古屋又被冻了一下,开始头疼感冒,喝了点热水开始睡觉,一夜到天明,没有心思在名古屋呆,直奔新干线站去关西的京都。</h3> <h3>在日本坐新干线基本不会坐错,一边是去东京方向,是往东面去的,一边是去博多鹿儿岛方向,是往西面去的,远不如国内四面八方都有线路那样复杂,只是他们分快慢车,慢车是站站停,快车是停几个大站,我每次都选择坐快车,京都是大站,每趟车都会停,节省一些时间。</h3> <h3>前往关西,京都,神户,姬路,三座城,四天,每座城都是那么震撼,京都的那条河,从新干线京都站出来步行两公里,沿着这条河走去最著名的景点,蓝天,白云,静静流淌的河流,落在河边的鸽子,刺眼的阳光。</h3> <h3>这条河,叫鸭川,看名字可以猜出以前应该有很多鸭子在这里或者是养了很多鸭子的地方,日本人对地名的思维承袭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文艺的气息,相反的,我们现在却没有很好的把古人的好东西延续下去。是步行从新干线京都站去伏见稻荷神社的路上,沿着这条河走了两公里,左拐经过一座山,过桥之后经过一个小镇,就可以到达神社了,沿途人非常多。</h3> <h3>住在河两岸的人们应该很幸福吧</h3> <h3>这里是京都最著名的景点,来京都的人几乎都要来的地方,人多的地方不适合流浪,因为没办法静下心来去感受和思考。</h3> <h3>日本的神社的文化,神社,是神道的信仰中心,是日本人的精神图腾,和中国的各种寺庙类似,也是寄托情感寻找庇佑和供奉神明的地方。</h3> <h3>伏见稻荷神社,这里供奉着保佑生意兴隆五谷丰登的神明。</h3> <h3>鸟居,是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社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h3> <h3>那一天,天空超级蓝,深蓝的天空下,红色的鸟居显得更加的鲜艳,随处是穿着和服的姑娘,你分不清她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很少看到西方人穿着和服,可能她们自己也觉得自己穿着没有那种东方美的感觉吧。橘红色鸟居,连成长廊,诚意比天高。如果你想象力不足的话,可以去看《艺伎回忆录》,寻觅在红色里奔跑的视觉震撼。</h3> <h3>在日本,男人是东京的好,一线都市,有文化有冲劲,女人则一定要找京都的,有气质。一方水土一方人,京都的历史注定了这里的人都是有些骄傲资本的,据说,大阪人来到这里,都是会被瞧不起的,他们被认为比较粗糙,大嗓门。是啊,京都这座古迹遍布的历史古都,处处散发着精致与细腻。精心修剪的绿化、用山泉煮的豆腐、庭院里砂石作画的枯山水风景,生活的极致,应当是在京都吧?所以这样的城市,注定是要品味的。这座城市甚至用免门票的方式鼓励居民穿和服,我这样的游客,来到这里,立马多了几分穿越时空的惊喜感。</h3> <h3>神社呆了两三个小时,准备去清水寺,京都另一个著名的景点,距离大概四五公里,有两个方法,一是步行,大概一个多小时,一是坐电车三个站然后再步行一公里,由于当天走的路确实太多了,体力不够,所以选择在神社前的电车站坐三站,然后步行去清水寺,在电车上,居然听到了老家的方言,瞬间觉得世界真的很小。</h3> <h3>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山间还有半山的红叶,风有点冷,整个环境中有一种凄凉和肃穆。</h3> <h3>在京都,只去了神社和清水寺两个景点,时间太仓促,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京都这座城,值得下次再去体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京都已经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各种深刻,鸭川的静谧,鸟居的红通,山顶的红叶,还有数不清的温暖瞬间,你会看到每个电车站,五六十岁白发苍苍的安保大爷在卖力的指挥着来往的行人,他会告诉你,这是地铁,不是JR,所以JR PASS不能用要去买地铁票,然后告诉你购票机如何使用。下回去日本,京都是必须再去一趟的地方。</h3> <h3>鸭川的鸟儿,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一群群,不怕人,突然来了一辆电车,所有的鸟哗一下飞走了。</h3> <h3>京都的酒店定的晚了,没有合适的,所以当晚选择去神户,经过大阪但是没有下车,奈良也没有去,时间实在挪不开,所以下回去的时候,奈良,京都,大阪是需要花多些时间去感受的。</h3> <h3>神户,海边城市,有许多诸如神户异人馆、风见鸡馆的异域风情建筑,节奏没有东京快,时尚度超过大阪,精致稍逊京都,街头推婴儿车的年轻家庭特别多,活力十足,城市不大,步行一会就到海边。</h3><h3>新干线京都站到神户站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出了神户站,开始找提前定好的住的地方,沿着地图导航走到目的地附近两百米,来回转圈圈也找不到,有点慌,无奈之下用国际漫游打电话给工作人员,用英语告诉他我在一个邮电局门口,那个邮电局有点像国内的便利店,很小的尖尖的房子,然后过了五分钟,来了一个人把我带到住的地方。</h3> <h3>步行到海边,整个城市很干净很安静,只有海边人才多一点,登上神户塔,整个城市和海港都在眼前呈现出来,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海,中间夹着这个很早就开埠的城。</h3> <h3>傍晚上去的,想看看夜景,就在上面一直呆到天黑下去,夕阳无限好,红色的太阳慢慢的移动到山的背面,整个神户城开始披上五彩斑斓的灯光外衣,港口中,停着各种游艇,还有一些个头不大的邮轮,论城市气息,我喜欢神户,比东京更喜欢,比镰仓又多了一些繁华,有海的地方就有灵性,神户是灵性中的佼佼者。</h3> <h3>劳累了五六天,一直没有好好的犒劳自己,精疲力竭的中间点到了,于是决定在神户奢侈一顿,去吃了一顿神户最著名的牛肉,可能因为是一个人,可能是因为是流浪的心境,牛肉吃的并没有什么味道。</h3> <h3>第二天一早起来,决定去神户大学,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背着厚厚的大书包,下了地铁步行超过三公里到神户大学,来回就是六公里,靠山面海美不胜收的大学,男孩女孩嬉笑在草坪上,你若笃信,青春就有一张不老的脸。</h3> <h3>在大学拍的这几张,大学很安静,人没有太多,图书馆下面的大平台,通过空的空间可以看到整个神户城,想起上学的时候景观学老师教过框景的手法,于是就拍了张框景图,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h3> <h3>中午在一家1990年就来日本的华侨老奶奶的小店吃了午饭,她告诉我,她的两个儿子都在东京上班,收入大概40万日元一个月,看我是中国人赠送了一瓶可乐和麻婆豆腐一份,味道很不错。吃完午饭,开始步行去下一站,走路的沿途风景依旧美妙,天每天都是蓝的,对这里的爱又多了几分。</h3> <h3>离开神户,继续坐新干线一路向西,神户往西50公里来到了临时增加的一站——姬路,这真的是此行的意外之喜,这座小城承担了这次流浪画龙点睛的作用,与德川家康和丰城秀吉都有亲属关系的千姬的故事。</h3> <h3>新干线姬路站下来,走路去姬路城,步行1.5公里,出来车站往前看,就看到壮观的城堡,沿途是这个小城的主干道,行道树是银杏,黄的叶,蓝的天,美的无以言表。</h3> <h3>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城堡,由于城堡白色的外墙和蜿蜒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也被成为白鹭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姬路城与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称日本三大联立式平山城,其中姬路城保存度最高,被称为"日本第一名城"。有很多时代剧和电影在这里拍摄,或以姬路城作为已不复存在的江户城的象征,讲述日本江户时代的故事。</h3> <h3>进去爬上最高层时,要脱鞋爬,都是木质结构,上上下下非常多的人,排队上去,每一层的风景都不一样。</h3><h3><br></h3> <h3>姬路城出来,已经是傍晚十分,去了隔壁的公园,是买姬路城门票时的联票,本来没有指望这里有什么样的风景,可是可怕的日本人,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各种惊喜,在姬路真的是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很小的一个公园,却被打造成了世外桃源,红叶,流水,亭阁,以及远处作为背景的城堡。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觉得,这个门票只有15块人民币的景点怎么会这么美。</h3> <h3>夜晚,住在姬路城堡不远处的一个房子里,城市真的很小,只有几家有吃的,在餐厅自己点了一个小火锅,出来以后决定去看看晚上的城堡,又收获了满满的惊喜,强烈的白光照着晚上的城堡,白色的墙壁反射的光,是夜空最亮的中心,坐在路边的凳子上,感受这个奇妙的夜晚,开始想念远方的人。</h3> <h3>离开姬路继续坐新干线往西240公里来到广岛,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原子弹核爆的地方,整个城市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平大道旁各种纪念雕塑和树叶,圆顶屋是那个早晨后全城剩下的唯一建筑,现在已经成了广岛必去的地方,外国人很多,却没有发现几个中国人,害怕的原因吧,日本的统计数据,广岛的人均寿命在日本排名非常靠前,甚至有朋友问我广岛还有树吗,我想说,广岛不仅有树,还是充满各种繁华的地方。</h3> <h3>广岛交通主要靠电车,先上车,下车的时候才给钱。</h3> <h3>圆顶屋的过去和现在,记录了什么样的历史。</h3> <h3>广岛的街道,一片朴素的感觉。</h3> <h3>在广岛住的酒店离当年原子弹爆炸的地方只有一公里,心里唏嘘不已。离开广岛,新干线向西1小时45分钟285公里到了熊本,这里离东京已经一千多公里了,海的对面就是中国的上海和韩国的釜山。</h3> <h3>是的,文章一开始的熊本城又出现了,旅程快要结束了。</h3> <h3>从熊本回福冈的新干线,发现各种有趣的地名。筑后船小屋,是哪里?那里真的只是一个小屋吗?</h3> <h3>久留米,家里的中国地图,标注日本的九州确实有这样的一个地方,看来应该也不小。</h3> <h3>新鸟栖,是鸟的新的栖息地吗,还是以前这里来过鸟的新的品种?</h3> <h3>博多,福冈博多车站,这里就是博多,没有福冈站,只有博多站,类似于福田站,福田属于深圳,但是在全国铁路系统就叫福田站。</h3> <h3>旅程的终点在福冈,日本九州最大的城市,我将从这里飞回香港。依旧是干净的街道,黄的醉人的银杏。那晚住的是福冈的无人酒店,类似于国内大城市的公寓,在各种楼里,只给你一个地图和房间密码,自己去找吧,就这样,在七拐八绕了各种路后,我终于找到了,房间出齐的好,很大,是这么多晚上最大的一个房间。</h3> <h3>地下商场,地铁商场。逛了几个商场,买了一大包东西,第二天上午的飞机回国。</h3> <h3>福冈也是海边城市,第一次坐邮轮就是来的这里,情有独钟一往情深。</h3> <h3>偌大的城市还找到了这个小店买了这件衣服。</h3> <h3>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吸引那么多人,从最北面的北海道到最南的冲绳,从痴迷的泡澡说到开胃酱菜,禅宗、料理、火车、赏花,日常生活中平常的小事,都在角落里发光,吸引我去发现去感受,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接触到,还有很多遗憾留在几千公里外的各处,而这些,不就是下一次再去的理由吗,千言万语都描绘不出的感受,需要你自己切身去经历,去体会去发现。</h3><h3>带着一颗敬畏的心,寻找自己心里的那片风景,发现她,感受她,铭记她,充实自己的生活,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故事的人,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