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甜蜜硕果 期待最美风景——记2019年赣县区高中政治组周卫华名师工作室教研成果展示活动

珍珍

<h3>  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变化无穷的季节。这繁花似锦的夏天,是秋的基础、冬的前奏。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用心描绘着思想政治教学的美好风景。2019年5月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开展了中小学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周卫华名师工作室在赣县中学北校区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研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教研成果的主要发言人是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周卫华老师和工作室核心成员刘晓玉老师。</h3> 同心筑梦    携手前行周卫华 <h3>  赣县区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周卫华老师围绕工作室的成长作了以“同心筑梦 携手前行”为主题的教研成果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篇章展开:</h3> 第一篇   工作室发展   历程 <h3> 周卫华高中政治思想者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 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11名和学员12名。工作室成立以来,注重团队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积极拓展外部资源,在省名师专家的指导下,在市区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承担了5年全省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并评为优秀工作室。2014年成立名师工作坊,承担了2年教师网络研修。2016年作为赣县区名师工作室,于2017年被评为区优秀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业绩突出,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有市骨干4人,区骨干4人。有7人次获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共有10多篇文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史地》《教学月刊》等杂志公开发表。2016年8月,工作室应《教师博览》邀请加入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h3> 第二篇    我们的团队 <h3>  周卫华老师首先介绍了工作室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其中核心成员是罗能跃、许礼军、刘淑芳、刘明山、叶苑松和刘晓玉老师 ,除此之外还有富有创意的团队伙伴韩贤春、肖玉、钟倩、曾丽珍、吴玉兰和袁明老师。而作为工作室的领头羊的周卫华老师也时刻保持着学习和前进的步伐,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才使工作室成长的更好。</h3> 第三篇     身体力行 做表率 <h3>  工作室的成功,离不开领头羊。 作为工作室领头羊,周卫华老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敢为表率,时常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研究课题、撰写论文,曾两次赴北师大研修。荣获了省特级教师、省"百干万人オ工程"人选、省首届信息化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称号,兼任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实践教学老师、省中学思想政治课学术委员会委员、赣南师范学院"中小学名师讲堂"讲师。坚持一线教学30年,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关爱学生,成功治愈10多个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被学生称为"人生导师"。曾2次获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个微课获省一等奖。主持完成2个省级课题获奖,选入省首届科研成果推介会展。发表或获奖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10篇。独创"三点穴”传帮法长期热心帮扶青年教师,并有3人次获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9人次获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多次在全市上示范课、参加市高考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命题工作、担任全市优质课竞赛评委,专题教学讲学20余次。入选为《江西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封面人物。</h3> 第四篇工作室走出去 <h3>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要走出去,才会有大思想、大格局、大方向,才会在教学生涯中遇见更美的风景和更美的自己。周卫华老师分享了工作室外出学习与交流的路程,路途虽艰辛,却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卫华老师讲到,教师只有走出去学习,与教育专家深层互动,与其他优秀工作室联谊互动,鼓励工作室成员走出去参加各种比赛,在政治学科的社会大环境里向优秀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内力”,才能真正让教师成长。 </h3> 第五篇     活动研讨练内功 <h3>  周卫华老师针对工作室的一些成功做法作了详细的经验介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建立了工作交流群,在交流群里分享优秀资源。第二是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名师工作室网站上进行网络研修。第三是鼓励工作室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其中工作室成员刘晓玉老师、钟倩老师和刘淑芳老师分别申请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第四、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政治学科的研讨活动,比如高考研讨会、教学设计研讨会等。第五,重点强调了工作室要以活动促发展,积极开展各类教师学科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h3> <h3>  其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开展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活动,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工作室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包括教师专业引领、集体合作教学设计指导、青年教师行为跟进教学实践和合作反思。并成功的开展了两届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活动,参加的青年教师都经历了从试讲到正讲再到反思提升的过程,都得到了快速的成长。</h3> 第六篇      深度阅读明方向 <h3> 周卫华老师还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起反思成长,共读《教学勇气》,撰写心得体会,实现精神成长。其中分享了吴玉兰和曾丽珍两位青年教师撰写的教学心得体会,分析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心历路程。</h3><h3></h3> 第五篇 逐梦新时代展风采 <h3> 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获得了喜人的成果,连续5年获得优秀工作室荣誉称号。作为工作室的领头羊,周卫华老师参加了贵州省的全国好教育第四届同课异构冠军总决赛的评委并做点评,还参加了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的工作室展示活动,获得名师工作室创新成果奖,以及在市高考研讨会作讲座,给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讲座,全国思想政治课的研讨活动的交流。</h3><h3> 工作室一大批的新教师都得到了成长。肖玉老师参加了全国工作室联盟活动,获得展示课一等奖,然后许礼军、叶苑松、钟倩、曾丽珍老师获得赣州市优秀教学竞赛一等奖,肖玉、韩贤春老师有两篇优秀的教学课例,发表在国家级杂志《思想政治课教学》上,以及邱平香、周小妹、吴玉兰等一批青年教师获得学校的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五篇。</h3><h3> 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市区教学骨干,许礼军、刘明山老师成为市区骨干教师,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br></h3> <h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精神,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大大提高了我们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信心。</h3> <h3>  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走得远。携手同行,才能遇见彼此,遇见更美的自己。周老师指出:经过多年的合作交流磨砺,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希望我们年轻教师能够激发起成长的内生动力,苦练内功,不辜负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期望,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br></h3> 创作微课    设计先行刘晓玉 <h3>  工作室核心成员刘晓玉老师,作为国家级课题的负责人进行了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她精心准备了以“如何设计一个精美的微课”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性讲座。主要包括四大块内容,即什么是微课、微课设计常见的误区、如何设计微课、范例分析。</h3> 什么是微课 <h3>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10分钟以内、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h3> 微课设计中常见误区 <h3>  一是选题不当。选题太大,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点、考点、热点;或者选取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创作微课。</h3><h3>二是无视片头或导入,生搬硬套常规方式。三是太过正式,缺乏一对一辅导的亲和力。四是节奏过快,学习者赶时间。五是重技术,轻设计。六是呈现不清,讲解不明,照本宣科。七是追求形式上的完整。</h3> <h3>  首先,是设计微课的七个流程。第一步,选题设计,拟订标题;第二步,撰写教学设计,要有文字脚本,把要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写好;第三步,搜集材料,可以选择视频、图片、音乐和练习等;第四步,制作精美课件;第五步,教学实施,拍摄录制文字脚本;第六步,视频后期剪辑;第七步,教学反思。</h3> <h3>  其次,是设计微课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微课要值得学,要具备实用性。第二,微课要想去学,要有趣和有吸引力。第三,微课要容易学,要用创意的教学设计把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h3> <h3> 最后,设计微课的四条建议。第一,是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第二,是观摩、评价和借鉴优秀微课作品,从选题、创意、设计理念、微课结构、文字脚本、制作技术等方面分析五个全国性微课大赛的获奖优秀作品,学习借鉴其优点。第三,恰当选题,富有创意,引人入胜。第四,成立互补的微课开发团队。</h3> 优秀微课范例分析 <h3>  可喜的是工作室成员刘晓玉老师和钟倩老师制作微课《&lt;一双鞋的故事&gt;——带你了解经济生活全貌》获得了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刘晓玉老师以她自己的优秀微课作品为例,带领大家从四个方面进行观摩学习。第一是观看选题、片头和导入。第二是分析微课结构和主体内容。第三是文字脚本、音乐和音频要相互匹配。第四是课件制作和录制编辑水平。</h3><h3> 最后,刘晓玉老师还强调了微课制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要有团队支撑,要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制作有价值有意义的优秀微课。</h3> <h3> 本次开展的赣县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圆满结束,共享甜蜜的果实,我们期待着遇见更好的彼此,遇见更美的自己。我们都是思想政治教师,我们都有同一个梦叫“立德树人”,我们在追梦的路上携手同行。</h3> <h3><font color="#ff8a00">负责人:周卫华</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制作人:曾丽珍</font></h3>

工作室

微课

教学

老师

周卫华

青年教师

名师

教师

刘晓玉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