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巷

宏观天下

<h3>  <i>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这厚厚的墙</i></h3><h3><i> ——顾城《小巷》</i></h3> <h3>  小时候外婆(母亲的生母)家住城南的大学士巷。大学士巷一头连着勤俭路(今人民南路),一头接着解放路。巷子很窄,窄得如果来往两人相遇只能是侧身才能通过。两边却是高高的封火墙,因此狭窄的巷子显得特别地幽深宁静,抬头仰望也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仿佛坐井观天似的。高墙的墙面斑驳,就像位苍老的老人,布满了沧桑的痕迹。墙脚长满了墨绿的青苔,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雨天里条石路面泛着亮亮的水光散发出岁月的气息。偶尔若隐若现飘来几声婺剧的唱腔,抑或一只不恋家的小雀尖声从小巷掠过,那更增添了古巷悠悠的幽静。</h3> <h3>  古巷是静谧的,而推开石框门下嵌有斑斑锈迹青色铁环的木门,里面又是另番光景。一幢带天井的明清二层木结构民宅,雕龙画凤的屋檐下住着好几户人家,他们聚在一起生火做饭,又相安无事各自生活,一起合奏锅碗瓢盆协奏曲,又嘘寒问暖一起谈笑风生,热闹中显得十分和睦。</h3> <h3>  那时我就想,巷子叫大学士巷,一定有什么缘故吧。果如其然,原来这里是元代学者吴师道之子吴沉的故里,吴沉在明洪武十五年做过东阁大学士,故巷名大学士巷。吴师道出生于距大学士巷咫尺的隆礼坊,元至治元年(1321)进士,曾任高邮县丞、国子博士等职,以奉议大夫、礼部郎中致仕,故有“吴礼部”之称,以理学名家而兼擅文学,有《礼部集》二十卷传世。其子吴沉,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婺州后,任命其为训导,后官至东阁大学士,为明朝首位东阁大学士,他以学问品行而闻名,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便从吴沉开始。</h3> <h3>  像大学士巷这种有特色的小巷在城南有十几条,由此构成了兰溪城南一片古民居群。而这些古巷每一条都有着它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有趣的奇闻逸事。</h3> <h3>  往北与大学士巷平行的是聚星巷,元初宋室宗子赵良恭建聚星楼于巷内,多位翰林登楼聚会,琴书觞咏,故而得名。赵良恭(1319-1369),字敬德,为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的后人,是吴师道的学生,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著有《白云山房集》。他在兰溪城南建聚星楼、蜗壳轩、蚓窍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聚星楼接访过许多重量级的名人雅士,传为兰溪文化史上的佳话。他与吴沉交往深厚,去世后吴沉为他撰《赵敬德墓志铭》,收录于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古籍珍本《濲川集》(吴沉作)中。</h3> <h5>(水门,即隆礼门。城墙门洞隆礼门三字依稀可辨)  </h5><h3> 再往前是隆礼巷。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兰溪后,命胡大海、常遇春重修兰溪城墙,增辟了隆礼门(又叫水门),从隆礼门进城正对的那条弄堂就是隆礼巷,隆礼巷出头原有个池塘叫隆礼塘,过池塘上的隆礼桥正对的是安驿巷,里面有驿站叫兰溪驿。据说隆礼门的名字是朱元璋命名的,取“隆重的礼节”之意。为什么叫“隆礼门”呢?这又与“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刘伯温有关。时刘伯温在兰溪长乐村教书,朱元璋为求得刘伯温,三顾茅庐派舫船接刘伯温,在隆礼门前上岸,朱元璋摆仪仗隆重迎接。刘伯温经隆礼巷,过隆礼塘,到安驿巷兰溪驿的隆礼堂,接受了朱元璋聘请他军师的大典。</h3> <h3>  再前是斗富巷。原称“豆腐巷”,系巷内有家豆腐店。该店家家资颇丰,与同巷的另一富户争奇斗宝,遂改名斗富巷。</h3> <h5>  (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古巷建造的商品房)</h5> 可惜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城市商业化建设中,大学士巷、聚星巷、隆礼巷、斗富巷、福灵巷随同这些明清古民居被夷为平地重建起了商品房,那些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居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熟悉的老土地,他们舍不下黑瓦青砖白墙下古巷里的安静,舍不下朝夕相处的街坊邻里,舍不下老房子里留下的青春记忆。如今兰溪城南只保留下风筝巷、绣衣巷、探花巷几条古巷。 <h3>  从南门入首先是风筝巷,原名封君巷,因祖籍金华号称金华伯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夫人孙氏,在宋政和元年(1111)以内助之贤被皇上册封为兰溪县君而得名,后谐称风筝巷。黄庭坚晚年为皇帝书录的行书作品《幽兰赋》,气势雄浑,展示了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此举不知会否与原配夫人曾在兰溪被皇上册封兰溪县君而有意为之。</h3> <h5>(电视剧《大宋才子黄庭坚》中黄庭坚妻孙氏兰溪剧照)</h5> <h5>(黄庭坚晚年为皇帝书录的行书作品《幽兰赋》)</h5> <h3>  忠锡巷,唐末程氏后裔为纪念先祖程咬金赐九锡殊荣而命名。清同治九年(1870)创办的兰溪最早的典当行万通当铺就设于此巷,其屋宇宏大,共有三间五进。</h3> <h3>  绣衣巷,为明嘉靖时南京江西道御史、福建按察司佥事赵时齐故居所在地,赵时齐为官清廉,曾在朝着绣衣声讨奸佞,敕赐建绣衣坊于巷口,故巷名绣衣。</h3> <h3>  彩衣巷,据载明象州知府赵元亨是个大孝子,他辞官选择居住于此,效仿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娱亲,在巷中建彩衣楼着彩衣以娱双亲,得巷名彩衣。</h3> <h3>  探花巷,兰溪人赵志皋明隆庆二年(1568)殿试一甲三名探花及第,从此踏上官场,官至明朝内阁首辅,宰辅神宗皇帝十一年之久直到病逝,死后明廷追赠太傅,赐谥号文懿,葬于今上华街道张坑樟树园村清明堡,墓前有石人、石狮、石马、石虎、石羊。赵志皋一生与晚明的政局休戚相关,是一位晚明重要政治人物,因其故宅在此巷内得其名探花巷。</h3> <h3>  登上告天台俯瞰,整片城南古建筑被排列有序、间距有律、形同貌似的一条条古巷规则地划为一块块,白墙黑瓦线条分明,徽派马头墙错落有致。而这些古巷两边高高耸立的封火墙又用悬空的劵墙连接着,从而又把这些建筑连成了一体。这种悬空的劵墙连着高高的封火墙,是兰溪古代工匠对“巷”建设的独创,它既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又加强了山墙的刚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溪能工巧匠的智慧,被誉为了建筑史上的杰作。</h3> <h3>  漫步穿行在这些古巷,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仿佛卷入了久远的梦乡,有种恍惚,有丝迷离,让你领略到兰溪千年水陆商埠文明的兴衰沉浮。要是在淅淅沥沥的江南雨季,独自一人彳亍于这幽长寂静的古巷中,触景生情心里会情不自禁地默诵起那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