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领花两把剑

落霞孤鹜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写在前面的话</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近来搬家,无意间翻出一篇旧文,瞬间把我拽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97年的初春,我刚调进黔西检察院时,恰逢该院反贪局副局长袁时茂被评为全省优秀检察官,那时我还不认识这位“同事”。院领导安排我去采访他,要求撰写一份他的先进事迹材料上报省院。没想到整个采访过程是在眼含泪花中完成的,除了他忠诚履职、公正执法、顾大家舍小家、敢于担当、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外,我还发现他性格倔强,骨子里凸显几分桀骜不驯。说实在的,我敬佩他爱憎分明为人正派的品格,更喜欢他认死理不知变通、做事一条道跑到黑的“一根筋”脾性。或许是我们性格有些相近、工作经历有些相似吧,一经相遇,便相见恨晚,情投意合,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股子韧劲,坚毅执着。正是这些投缘因素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从那时起我们便成为了“城隍庙里的一对鼓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交往中,我发现他不单是工作出彩,在为人处世上更是没的说。“不要因为一点错,就忘记对方所有的好,人要有感恩之心。”这是袁时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为朋交友上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宽容大度,有情有义,善解人意,任何时候都只记别人优点,不计别人缺点,颇有谦谦君子之风范,不失为一个好哥子。人活一世,能认识的人不少,能深交的人不多。有些看似朋友,然感情却很脆弱,经不起事件的考验,或许,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从此视同陌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古人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说的就是知音的难遇与可贵,“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这句诗如铀,更是高度浓缩了真朋友间的感情。是的,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真正的朋友,是美好人格的际遇,如花开般自然,如晨露接纳朝阳般磊落,人在落魄时才知道谁的手最暖,二十多年来,在感受了袁兄真诚待人、良好人品之后,我们的友情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牢不可破。退休后,我们虽然各忙各的事,过着各自的退休生活,联系变得少了,但是我们的心中时刻都为对方留着一个位置,我们捂着各自的心口都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其实我们相拥很近。知己知我,我知知己,人生有知己,得之我幸也! 为了感恩生命中的遇见,感恩一直不离不弃的这位真朋友,特将二十年前本人撰写并发表在《法制生活报》上的这篇旧文制作成美篇,权作一份礼物留存纪念,惟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19年5月18日)</span></p> <h1>   <b>无愧领花两把剑</b></h1><p class="ql-block"> 文/王爱华 </p><p class="ql-block"> 在百里杜鹃之乡的水西城里,“袁反贪”的名字非常叫响。</p><p class="ql-block"> 1988年,34岁的“袁反贪”开始从事刑检工作,1991年转搞反贪工作,1993年任反贪局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袁时茂是一个热爱检察事业的人。从小他就对执法工作萌发着一种向往和追求,多少年来那热爱如澎湃的动力,一直驱动着他情有独钟地憧憬和期盼....命运终于赐予他机遇。1988年岁末,33岁的袁时茂从黔西师范学校调人黔西检察院。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凭着干工作的一股猛劲,进院第一年就办理了121个刑事案件,以其突出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全院干警的称赞 。</p> <h3>  为了弥补自己业务知识的匮乏,尽快适应检察业务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参加电大法律函授学习,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检察业务。每天起早贪黑,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地反复揣摩一个个法律术语,仔细理解每一条法律规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向同事请教。平时工作忙,他就利用中午和晚上大家都休息的时候看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年的刻苦和努力,他以毕节地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学业。同时,他也深深地爱上了领口上神圣而闪光的“两把剑”,凭着强烈的事业心,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虚心好学的求实态度,在短短的几年里,袁时茂硬是把自己锤炼成打击经济犯罪的行家里手,由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办案骨干。连续九年成为创造立案数最高的检察员,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br></h3>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面对金钱的考验,袁时茂深深懂得,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是检察干部应有的职责,只有保持自身廉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无愧于头上熠熠闪光的国徽。1994年,他经手办理了一起贪污挪用2.6万元经济案,当事人为了达到既不想交款又要逃脱罪责的目的,找到袁时茂家,刚一进门,就扑嗵一声跪下,手里捧着一万元钱,连连向袁时茂恳求:“我从来没有给哪个跪过,今天求你了,望你把我的事摆平,我会感激你一辈子的。“袁时茂当即呵斥道:“你搞什么名堂,站起来!堂堂男子汉你像什么样子?你与其拿一万元钱来买通法律,倒不如积极退赃,争取宽大处理,这才是你的唯一出路。” 李某觉得无法从他这里跨越,后来如数退了赃。</p> <h3>  提起袁时茂依法办案不为金钱所动的事,反贪局的同志谁都能随口说出几件。</h3> <h3>  为了取得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袁时茂经常告诫妻子:“检察干部是打击犯罪的,如果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等于和罪犯同流合污,知法犯法坑害国家的事我是不会做的,谁为犯罪嫌疑人说情办事,我就和她斩断亲缘!”</h3> <h3>  袁时茂严守职业道德和纪律,不为金钱所动,一尘不染,克己奉公,九年来他先后拒请吃喝四十余次,拒贿三万余元,顶回说情五十多人次,以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检察人员的高尚形象。</h3>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在黔西,之所以“袁反贪”的名字叫得响亮,是因为袁时茂办起案来认法不认人,他心里只装着两句话:“依法执法法如山,权仗审慎为人民”,由于他办案头脑中从来没有一个“怕”字,所以,局里最棘手的案子几乎都由他“包办”,即便没有“包办”到的案子,转来转去最后也会转到他的头上。为此,一些有来头的涉嫌犯罪人员怀恨在心,对他施以威压,但他始终以“不为权势所压倒,不为金钱所诱惑”泰然处之,表现出一名法律正义者的凛然浩气。</p> <h3>  一桩10几万元的贪污挪用公款案,其人事关系千丝万缕。袁时茂刚一接到案子,一些“好心人”便找上门来,其中个别说情者背景深,来头大,案子还没办,说情的好话,威胁的黑话便先行开路。他一如既往,不畏恐吓,不惧威胁,经过艰难取证,终于将犯罪嫌疑人依法逮捕归案。</h3> <h3>  1993年,院里受理了一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案情不复杂,但关系却错综复杂。起初该案由院里的一位同事查办,由于受到冷遇、责难,阻力大,三个月过去,案子始终查不下去。凭着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袁时茂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为了拿准实据,尽快结案,他三上毕节,七下贵阳,找有关权威部门及专家进行鉴定。其间,没有好好吃上一顿饭,没有好好睡过一夜安稳觉。经过顶压力、排干扰、除阻力,最终全面查清了此案。</h3> <h3>  匡扶正义无所惧,扫荡污蚀不畏艰,这就是袁时茂的信念和追求。他坚守法律职业的底线,时刻检查对照自己,时刻牢记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八字箴言“忠诚、公正、清廉、严明”,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每一次挑战,用他那无私无畏的精神展示着人民检察官的风采</h3> <h3>  袁时茂以他一以贯之的勤勤恳恳,无惧无畏的挚着追求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进院至今,由于表现突出,年年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毕节市院授予个人三等功,而这一年,正是检察队伍建设的新时期,袁时茂的先进事迹无疑成为加强检察职业良知及规范化建设的一面亮丽旗帜。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尤其在人们纷纷涌向商海的今天,我们需要象袁时茂这样的实干家,需要他那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了它,我们平凡的生命才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