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h3><h3>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而道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始发教派。</h3><h3> 华山的存在是整块大石头,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干仞,其广十里”。这么大的一块华山巨石是怎样形成的?因为无法用科学解释,所以关于华山产生了很多神话故事。华山的一山一石,一水一木无不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神话。</h3> <h3> 西岳华山,从开始准备登五岳之时,就被我设做为五岳中最后一座来攀爬,因为华山在五岳之中论奇险,论自然风光,论攀爬难度,论耗时之长,都为五岳中排为第一。</h3><h3> 华山在陕西华阴市。华阴市有两个火车站,如果在高铁站下车,可乘坐1路公交车(免费的)。如果在火车站下车,站门口有608公交乘坐(车费4元)。这两路车都直达生态广场,也就是说到了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可购买门票和索道票,也可寄存东西(24小时都可取)。购完票,游客中心有直达玉泉院(华山徒步登山口)的免费公交车。如坐索道上山也有公交,到北峰上山索道口的公交车费20元,到西峰上山索道口的公交车费40元。</h3><h3> 我是从商丘坐晚10:05分的卧铺,早6:23到华山站,乘608公交到游客中心,又乘免费公交,7:45到玉泉院。</h3><h3> Ok,华山之路开始了。</h3><h3><br></h3> <h3> 玉泉院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是我在登五岳之中怱怱路过的寺庙,道观中最有好感的一处。虽然玉泉院没有泰山岱庙的皇家气派,但玉泉院的园林建筑值得一停,其古木参天,回廊曲折,曲桥流水,游鱼相乐甚叫人静心,其幽静是岱庙所不能比的。走在林荫下或凭栏观鱼或感受清风,真是人间一种意趣。</h3> <h3> 玉泉院的老道士,您在打扫着道观的尘埃时,是不是也在打扫着心中的杂念?</h3><h3> 愿这世间如这玉泉院,永世宁静。</h3><h3> </h3> <h3> 穿过具有唯美中国古建筑的玉泉院,便正式开始了华山艰辛的登山之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华山”二字的石牌坊耸在山间。</h3><h3> 号称“中华第一险山”的华山登山路,开始起步时是一条青石板路,虽说坡度有,但走起来还不算艰难,好像是在为游人特意热热身。</h3><h3> 石板路,路边深涧的哗哗流水声,两旁山峰的翠绿,给人以假象———华山似乎很温柔,没有传说中的险。</h3> <h3> 经过十几分钟的行走来到了号称“华山天险第一关”的五里关。此处地势险峻,古时,人们为了躲兵避匪,便在此据险设关,垒石成城,真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h3> <h3> 过了五里关,又是另一种风景。石板路变的坡度更大了,走起来也费劲了。</h3><h3> 走着走着,抬头一看,看到了远方的两山之间出现了常见华山的标志性图片———华山西峰,心中很是激动。</h3><h3> 山路上有一位背山工(在华山我称他们为背山工,因为华山险峻,山路狭窄,挑山工的扁担用不上,他们只好用竹篓背着货物上山)正在用棍子抵住竹篓站着休息,看年龄至少五十多岁。我问:师傅,背这么多累不累。背山工被艰辛生活打磨的毫无表情,用陕西话说:木办法,为了吃饭。短短一句话,听了后,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感。这世间总是有阶层的,总是有些人承受着生活的不易。这漠然的表情与无奈的话语使我也无话可说,带着一丝丝伤感的心情继续前行,心中希望这位背山工的子女能够有所成就,能够孝敬一下这位背山工,晚年能够不再这么艰辛,能够享一享福。</h3> <h3> 到石门了,不但但只是石板路了,台阶路也开始多了起来,也更陡峭了。走着走着便累出一身汗,只好脱掉冲锋衣,只穿T恤再前行。</h3> <h3> 过石门一公里来到莎萝坪,此处因种植莎萝树而得名。莎萝树被很多国家列为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到底哪些是莎萝树?我也没仔细看看,便怱忙走去。</h3> <h3> 喵星人,登华山这已经是在路上遇到的好几只猫了。听说峨眉山的猴子多,现在挺令游人讨厌的,会抢夺游人的东西,华山的猫却也不少,而不怎么令人厌,自己玩自己的。</h3> <h3> 战胜华山,一路平安。</h3> <h3> 过了华山的十八盘,来到了毛女洞。</h3><h3> 据《列仙传》记载,毛女为秦始皇宫女,为逃避骊山殉葬之灾,负琴与秦宫的役夫逃到华山。后经高人指点,饥食松柏籽,渴饮清泉水,致使身长绿毛,健步如飞。其实真正的毛女洞不在此,而在山的上方,因山势过于险峻,所以在此建得下院。</h3> <h3> 当听到“云门”二字时,第一感觉是高耸山顶,云雾缭绕,走到一看,其实不然。只是一座由石头砌成的一座低矮的石门。穿过石门,台阶变的更陡了,连绵不断,甚是累人。</h3> <h3> 坪,字典的解释为:平坦的场地。</h3><h3> 青坷坪,登华山的一处节点,据说登到华山北峰走到此处已走了一半路程。残垣断壁没什么好看处,好在走到此处终于有一小小段平坦的路程,可以缓解一下已有所疲惫的双腿。</h3> <h3> 什么道观?不知道,对我来说也没必要知道。继续前行就是了。</h3> <h3> 西峰好像近在眼前了。</h3><h3> 有句老话:看山跑死马。到西峰还有很远的路程,能走的你怀疑人生。</h3> <h3> 世间第一情为父母情。第二呢?爱情?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那只是传说。但我相信这位小伙对姑娘的爱绝对绝对是真爱。爬到此处,我早已气喘吁吁,而一位小伙居然背着女朋友在陡峭的台阶上下山。牛!爱情的伟大。</h3> <h3> 回心石,三个大字是华山在向你警告,没有强大的韧劲,强大的精神支持,你可以转身回头下山了,往上走道路更艰险。从山底到回心石对于爬华山才是刚刚热完身,而我感觉这路程,已相当于爬到北岳恒山山顶。拍拍腿,喝口水,迎难而上才是我的性格。加油!为自己打打气,再险的路也要从脚下踏过。</h3> <h3> 嘿!这台阶!往上的路这样的台阶一个接着一个。</h3> <h3> 苔</h3><h3>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h3><h3>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h3><h3> 清代江南大才子袁枚写的这首诗好励志。第一次知道这首诗,是在18年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上,当时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苔是最卑微的植物,没有阳光和土壤,它一样顽强的生长,尽管没有人关注它,苔的青春一样绽放。苔是不开花的,和受人精心培养的牡丹花相比,是那么的低微,可它一样有梦想。想想自己如这苔,无钱,无官职,可也在顽强的打拼,享受这美好生活,去登山,去远足。</h3><h3> 如果这世界是张白,每个人都应像这苔,即使低微也点上一点绿的色彩。</h3> <h3> 到了回心石,如果不回心继续前行,那么就来到了华山著名景点险道千尺幢。</h3><h3> 千尺幢坡陡70度,据记载是宋人沿隙拓成路,共370级石阶,人攀其中,仰望一线天开,俯视如临深井,故又名“天井”。真真正正的一人当关,万夫莫开。</h3><h3> 70后以前的都看过黑白战争片《智取华山》这部电影,那位国军旅长就是在此吹牛:不论来多少共军,他只要用铁盖挡住幢口,也攻不上来。电影讲的就是此处。</h3><h3> 其实真正走起来也没感觉多很险,手抓住铁链向上爬,快到尽头时,转身拍照还是要注意的。由于坡度大,转身拍照时,我也是一手紧抓链,一手拍照,双手都松开的话还是害怕滑下去的。</h3> <h3> 华山就是华山,刚过千尺幢又到百尺峡。丝毫不给人留有喘息的机会。</h3><h3> 百尺峡是华山道上经过的第二险。就像两山峡即将合拢被两块悬空的石头所撑开,仅留有一道狭窄陡峭的山路供人行走,而行人爬山之时还惊心的抬望头顶之石,害怕坠下,所以叫“惊心石”。当平安穿过回头一望,那颗悬着的心方可平静,所以第二颗石头叫“平心石”。妙哉!妙哉!惊心!平心!把人的心理描绘的无比真实。</h3> <h3> 走过两险关,难得一小段绿荫下的平缓路。安安心,喘喘气,歇歇脚,马上迎接第三个挑战,也是到达北峰的最后一关。</h3> <h3> 老君犁沟,华山群仙观至猢狲愁的一段槽行之地。嘿!听这地名——猢狲愁,就连善于攀爬的猴子都发愁,可见原来有多险。</h3><h3> 老君犁沟据传从前此处无路,太上老君驾青牛过华山,见其艰险,挽铁犁耕出此道。“犁沟”并有“离垢”之意,提醒游人至此当消除杂念,拋掉烦恼和欲望。过老君犁沟时,我是累的毫无杂念,更别提烦恼了,只有手脚并用,大口喘气的往上爬,一路停下脚步,休息了好几次。</h3> <h3> 山还在,锁已破。</h3><h3> 锁在犁沟铁链上的求愿锁,看来有点年头了,不知当年许的是何愿?愿这求愿之人心愿已成。</h3> <h3> 过了犁沟门,眼前豁然开朗,心也随着亮了起来,一切的艰辛都值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见得七彩彩虹,不经历双腿发抖怎见得华山美景。看到眼前北峰刻有“华山顶”三字的小石牌坊,心中还是很兴奋激动的。时间是10点50分,比自己预估的时间要快。</h3> <h3> </h3> <h3> 到达北峰顶海拨碑,还需穿过刻有北峰顶三字的石牌坊,向前走一小段路,不过这一小段处处是景观。因为北峰有进出华山的索道,所以此处游客也很多。</h3><h3> 鱼嘴石,真的很逼真。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h3> <h3> “中华石”又称“江山永固中华石”,其形像极了中国地图,在首都北京的位置还有一粒朱红色的朱砂,真是妙哉。中华石形成于二十多亿年前,八二年在华山峪被发现,后放在北峰。</h3><h3> 篇幅有限,北峰的其他景观就不能一一介绍了,朋友们还是有空亲自登临吧。</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华山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华山五峰之中虽然北峰海拔最低,但异常险峻,而且只有一条山脊可通往其余四峰,位置及其重要。</h3><h3> 来到北峰海拔碑,人再丑也要留照纪念。北峰游客很多,拍个照大家争先恐后,好浪费时间,难于想象假期期间,如要留影不得等上半天。</h3> <h3> 哈哈哈,本想北峰之巅秀一下二头肌,是自己没练好?还是拍照时机没掌握好?感觉二头肌的肌峰没有照出效果来,丢人了。</h3><h3> 站在北峰平台远望东,西,南三峰,三峰正好组成了一个元宝形状。左侧为东峰,右侧为西峰,中间凸起的绿色圆形是南峰。</h3><h3> </h3> <h3> 提到华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不用说,大家都能猜到,那就是武侠小说的泰斗金庸先生。很多人知道华山是因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好像特别偏爱华山,多部作品中都有华山的身影。其实在写作品时,金庸先生根本就没有来过华山。我想先生如早年到过华山,是不是作品更为精彩,更为扣人心弦。</h3><h3> 2003年,79岁的金庸先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华山。就在这北峰之上,自己书写的“华山论剑”石碑之前与北大教授严家炎,清华教授王鲁湘,巴蜀鬼才魏明伦,武侠导演张纪中,北大醉侠孔庆东坐而论剑。有些自认为有文化的人非常鄙视武侠小说,看看,看看这些陪同金庸先生的有没有文化?</h3><h3> 先生已逝,华山永在。是金庸使华山更为添彩,还是华山使金庸多了灵感,只有自己去品味。读金庸,走华山。嘿嘿,这两样我都做过了,抽时间这两样再都来一遍。</h3><h3> 备注____华山上“华山论剑”的石碑加上这一处我看到的共有五块。</h3><h3> </h3><h3><br></h3><h3><br></h3> <h3> 站在北峰之巅极目四望,景色壮观。白色的花岗岩上点缀着少量的绿色,构成了华山特有的景观。</h3><h3> 大美华山!</h3> <h3> 不知不觉在北峰游玩,休息,拍照停留了40分钟。从北峰到另外四峰只有一条狭长的山脊可走,道路虽险但并不危,而且风光无限好,景点一环扣一环。</h3><h3> 首先要过擦耳崖。擦耳崖故名思意就是耳朵擦着山崖贴身而过。</h3><h3> 擦耳崖一边是向外凸出的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过此处唯恐身体被山势逼下悬崖,需身体紧贴崖壁慢慢侧身而过。但这种情况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擦耳崖经过增加护栏,扩充道路,已经变的不再惊险了,只像平常山道一样,只是感到有趣罢了。</h3> <h3> 华山有很多地方的登山道倾斜度有七八十度,有些甚至有90度。此处景点叫上天梯,为了方便游人游览景观和在旅游高峰期上下方便,修建了复道,而复道要好走很多。如下图,这样的地方在华山很多很多。</h3><h3> 即然来了,当然要走有点难度的了,没办法,我这人就是这么贱,这么牛。其实爬起来一点都不危险,腿脚只是起到支撑作用,手臂用点力气而已。</h3><h3> 图二,努力向上爬,哈哈哈,向大家展示一下健身者的“蜜桃臀”。</h3> <h3> 走过擦耳崖便是大名鼎鼎的苍龙岭。</h3><h3> 苍龙岭____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般的地势而得名。苍龙岭岭脊如刃,两侧空绝,人在其上如履薄刃。手机因为角度问题拍不出苍龙岭的险与美,只有航拍才能展现出苍龙岭的奇观与惊险,那种美,美的惊心动魄。本想百度一张供友们欣赏,可惜篇幅有限不得不放弃。古时走此路危险至极,而现在修有台阶,两侧有护栏安全的很。登完华山回到家后突然想起我是不是没走苍龙岭,不可能啊!那是必经之路,怎么一点印象没有,翻开手机相册确实走过,可没印象了,可能当时太累没注意欣赏。</h3><h3> 苍龙岭上有处石刻___韩愈投书处,这个典故名气可不小。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一生留有无数佳篇诗作。韩愈喜好寻奇探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驴友吧!我发现古时文人大家都爱游走观光,这就是印证了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且古时还有很多文人喜饮酒,去青楼,招歌伎,放在现在看来,一个个都是浪荡公子。我去,写的有点跑题了。继续讲韩愈。韩愈有次登临华山,看到山川壮丽,景色秀美,不知不觉慢慢攀到苍龙岭。古时候山道并没有石阶与护栏,游人须骑在岭脊上,慢慢匍匐前行。韩愈登山至此,看到两边万丈深渊,畏惧前行,进,不敢。退,害怕。不由坐在岭上吓的哇哇大哭。古时华山苍龙岭上哪有什么游人,韩愈哭吧只好掏出笔纸写下求救书,包上石块投于山下。求救书幸的一采药老农捡到送于识字人察看,识字人一看是大名鼎鼎的韩愈求救又送于县衙,县令忙派人用滑竿救于山下。想像一下古时苍龙岭的险峻,反正我是相信这故事。</h3> <h3> 山上的气候是多变的,刚刚在过苍龙岭之前看着西峰还晴空万里,短短的时间再次抬头西望,发现西峰已经被云雾遮挡,而山脊左侧已然晴空。这山上的气候用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也形容一点也不为过。</h3> <h3> 远望来时的路是不是很壮观。最远端的建筑就是北峰,依次是擦耳崖,苍龙岭。山脊如游龙,人在崖上行。壮观!壮观!</h3><h3> 我的五岳行,前四座都是自己独自游,这次华山行,有一位叫刘志恒的小朋友一同前来。刘志恒我称他为小胖。小胖是一位很有毅力的年轻人,自己在健身房七个月减了一百斤,现在再称他为小胖已经名不符实了。在看到我发朋友圈登五岳的信息后,微信我说:再有登山计划喊着他,所以这次华山行便约了他。小胖是个很有志向的孩子,微信中提到要在二十岁前登遍三山五岳,牛!牛!牛!年轻人就应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h3><h3> 过来苍龙岭小腿肚子突然抽筋,心里很是担心这次华山之行还能不能全程徒步走完,只好短暂休息一下,揉揉腿肚。小胖仗着年轻登山前段都是一步两三个台阶的上,这时也出现了大腿股四肌的酸痛。这次华山行给他好好的上了一课,今后再爬山要好好的分配体力。</h3><h3> </h3> <h3> 走在登华山的路上,这种手脚并用的爬山方式很是多见。泰,嵩,恒,衡四岳称为登山,华山那么真的就是名符其实的在爬山。</h3><h3> </h3> <h3> 五云峰,到金锁关的必经之关口,也是建在狭长的山脊上。此处有一小咖啡馆,因在山脊上,地方狭窄,游客从咖啡馆里经过,看了看咖啡的标价___199元,只有两个老外坐于此享用。妈得!万恶的资本主义西方人,这么奢侈,我是不舍得享用。</h3><h3> 提到此处的咖啡,那么我就说说华山的物价吧。华山从山脚到山顶一路补剂都不缺,物价也是随着山的海拔高度在增高。就用饮料来说吧,刚登山时纯净水是十元三瓶,随后五元一瓶,到苍龙岭那儿八元一瓶,过了金锁关,山下一元一瓶的康师傅纯净水卖到十一元一瓶,而雪碧与可乐十五元一瓶。知道是因为山高路险,挑山工一步一步背上来的,十分不易,但心里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价格。</h3> <h3> 华山上的奇石也不少。此石“官方”称“锦鸡守玉函”,至于典故传说,太费笔墨就不在此处叙说,想知道的百度一下吧。而我一眼看去还以为华山上也有悬棺呢,一边万仞悬崖,一边是狭窄游道。正巧赶上一导游为游客讲解,说什么在此高处,形似棺材喻意升官发才,左侧似锦鸡………为赶路没有停下细听。</h3> <h3> 金锁关___华山东,西,南峰的咽喉,过了金锁关则无路可通,游完几峰只能再次回金锁关由此下山。</h3><h3> 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由此进入了仙境,心中怎能不高兴。</h3><h3><br></h3> <h3> 金锁关上人们的祈福也变成了一种震撼。</h3><h3> 渴望着幸福,渴望着平安,渴望着美好………</h3><h3> 走到此处心中想:如我许愿许什么呢?身边的同学朋友不知不觉都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被生活打磨的早已没有了锐志,最可怕的是除了工作生活以外,连一点点爱好兴趣都没有了。生活不应该这样,应该丰富多彩。那么如我许愿我就许:愿朋友们心中芳华永驻吧!</h3> <h3> 过了金锁美直走通往东峰,右走通往西峰。华山本身就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需要有分岔的路口,景点路标做的很清晰,不会走错路,这一点华山做的很好。我是按逆时针,先到西峰,依次南峰,东峰,中峰顺序走的。</h3><h3> 从金锁关到西峰是在华山中难见的平缓路段,绿荫蔽日,雾气蒙蒙,游人如织,如在仙界。心境好,走起路来脚也轻。哼哼,就是这么爽。</h3> <h3> 去往西峰需过一山脊,两边悬崖,石色苍黛,形态似一条屈缩的巨龙,所以称为“屈岭”,也称为“小苍龙岭”。是华山的著名险道之一。</h3><h3> 因为西峰有索道,所以也是游客到华山的首到景点,游人也比较多。华山还是有点危险的,正走在屈岭上,这时听见有人喊着:让让,让让。看见华山工作人员用担架抬着一人,脚脖上绑着绷带,应是在西峰上摔伤了。走了几步又见一老中医搀扶着一老翁慢慢下山,可能是血压或心脏出了问题。出行有风险,旅游需谨慎啊!</h3> <h3> 举目望四方,一片雾茫茫。</h3><h3> 山的上空是乌云,下方是白雾,乌云似妖气,白雾似仙风。妖与仙就像这世间的人与世,是对是错,是邪是正难于分辨。</h3> <h3> 徐霞客在《游太华山日记》中记载:“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似莲花”。李白诗句中也有:“石作莲花云做台”。都是此石,因其石在西峰之上,所以西峰也被称为莲花峰。</h3><h3> 莲花石外形似馒头,明朝时期被道士刻有一洞在里修炼。本也想进去看一看,怎奈不愿等待,不看也罢。在中国现在最幸福的人群应该是有退休金的大爷大妈。大爷的单反,大妈的丝巾占领了全国的各个旅游景点,看着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在洞口摆着各种Pose,扬溢着幸福笑脸,辛苦了一辈子享受享受吧,何必和他们争。</h3> <h3> 西峰被赞为五峰中最美的一峰。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陡峭巍娥,阳刚挺拔是华山山形的代表。西峰远观震撼,而近赏景观比比皆是。崖壁题刻工草隶篆应接不暇。翠云宫,莲花洞,舍身崖………一个个景点伴着一个个神话。而最有名的要说这斧劈石了,不用介绍,在中国上至八十老翁,下至三岁娃童对于《宝莲灯》沉香劈石救母的故事谁人不知?我不用在这里再抄一遍了吧?</h3> <h3> 过了斧劈石,向上是翠云宫,接着再走一小段路便来到此处,攀上这二十来节石阶便是西峰山顶。如不愿攀爬也可从另外一处台阶登顶,只不过稍远一点点,多走几步路而已。</h3> <h3> 西峰顶打卡留念。叫别人帮忙拍了几张,选来选去就这张与我合影的人最少。不是假期也不是周末,游人已然很多。难以想像假期旅游时,就是出来看人头。</h3><h3> 和我同来的小胖走到屈岭感觉腿又有点疼,他在那儿休息一会儿,我先来到峰顶,路途很近也就300来米,可这一等就是将近一小时。等待的时候只能在峰顶来回游看,拍些照片,好在西峰顶也算不小,风光无限好。毛泽东主席描写庐山的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感觉应用到华山更为恰当贴切。</h3> <h3> 从西峰到南峰走到半山腰回头凝看西峰,小苍龙岭如龙向上飞天,惊叹之时心想:不虚此行。</h3><h3> 走到去往南峰的路上,小胖的大腿又酸痛休息了几次,最后一次休息时我们交谈,徒步上下华山路程仅走了一半,看来他的腿实在难于坚持完,下山还能坚持,上山十分困难。商量后小胖向下走十分钟的路程坐西峰索道直接下山,他在游客中心等着我。就此分别,我一人继续前行。</h3> <h3> 到达南峰,从西峰到南峰也就是半小时路程。</h3><h3> 南峰海拔2154.90米是华山最高峰,同样也是五岳最高峰,被称为华山元首。据说回归的大雁常在南峰落脚休息,所以南峰也被称为落雁峰。站在南峰顶的感觉是与其他四峰完全不同的感觉,顿感与天咫尺,星辰可摘。举目远望,群山莽莽。</h3><h3> 南峰是华山五峰顶面积最小的,只能站开十来个人。峰顶海拔碑旁有个许愿池,池中的人民币与矿泉水瓶真令人感到恶心,与周围的美景格格不入。</h3><h3> 来到此处的游人都想与这五岳最高之处合影留念,由于峰顶不大,显得有些拥挤。游人们自觉组织起了排队。</h3> <h3> 避诏崖,因宋朝著名隐士陈抟在此躲避朝廷征诏而得名。</h3><h3> 真心佩服古代的那些隐士们,他们常年躲避在高山荒岭,在山洞崖下不知怎样过冬,怎样与猛兽斗智斗勇。喝山泉可以理解,但吃什么难于想像。</h3> <h3> 过避诏崖继续从南峰向东峰进发。不久看到南天门,五岳之中都有南天门,南岳衡山南天门,北岳恒山叫兰天门也叫南天门在后山,中岳嵩山的主峰太室山到是没看到南天门,但在少室山上有南天门,要说最著名最壮观的南天门还要数东岳泰山的。不知为何名山大川都喜欢挑一处建个南天门?</h3><h3> 如果你不去长空栈道,只是到东峰,那么用不着过南天门,在南天门前边有路标指示左拐去东峰。</h3><h3><br></h3><h3> </h3> <h3> 长空栈道,华山第一险。到长空栈道时已是下午4点,已经不再卖门票了,(长空栈道的门票是另外买的,30元)。只好走近看看,但也看不到栈道的真实面目,只能拍一张刚入栈道的照片,不能试试走一下长空栈道,是这次登华山的最大遗憾。长空栈道长约百十米,不是游览华山的必经之道,便离开,怱怱向东峰前进。</h3> <h3> 快到东峰时突然接到小胖的电话,问我在哪儿?他说坐索道下山不甘心,休息了一段时间又上南峰往这追。厉害,厉害,年轻就是资本,无比佩服小胖的意志力。我约好他,在东峰顶等他。</h3> <h3> 如果说南峰的“长空栈道”是华山第一险,那么东峰的“鹞子翻身”就是华山的第二险。时间看来不够,也感觉鹞子翻身不怎么好玩,与天梯差不多,便也没再去爬。</h3><h3> 下棋亭是东峰的著名景点,但必须过鹞子翻身。相传未得志时的宋太祖赵匤胤与陈抟老祖在此下棋,赌注便是这华山,结果赌输,把华山送于陈抟。</h3> <h3> 站在东峰观远山,风景独好。</h3> <h3> 东峰又称朝阳峰,每天夜爬华山的朝圣者都是为了到东峰看日出。</h3><h3> 东峰景点众多,峰顶巨桧乔松,浓荫蔽日。有点出乎意料的是东峰没有海拔碑,只在石上刻有东峰绝顶四字。</h3><h3> 在东峰北部立有杨公塔,是纪念杨虎诚将军而建,西峰也立有一座杨公塔,东西遥相呼应。西峰阴云密布,而此时东峰碧空如洗。</h3><h3> 在东峰与小胖会合,拍照留念。继续向中峰进发。</h3> <h3> 从东峰到中峰距离很近,也就是十来分钟的路程。在途中经过“云梯”,云梯也是华山险道之一,高约十余米,与地面成90度夹角。攀登云梯,手挽铁索,人因随索摆动,心惊神摇,如同腾云驾雾,所以称为云梯。</h3><h3> 从此过时,云梯上方立有禁止攀爬的牌子,便从后修的复道拾阶而下,走到下面发现有人在攀爬,心想不如爬上再爬下,后因赶时间放弃。</h3> <h3> 中峰又称玉女峰。据传春秋时有一年青人名萧史,善吹洞箫,引来秦穆公之女弄玉的爱慕。弄玉拋弃荣花富贵,与夫君同来华山隐居,所以把中峰称为玉女峰。</h3><h3> 中峰原本不是独立成峰的,只是东峰的一个组成部分,东峰为主有三仆峰,玉女峰是其中的一座。不知为何,后来人们把玉女峰独立出来称为中峰。</h3><h3> 中峰毫无景观而言,其实不去也罢。</h3><h3> 下面两张照片就是中峰,后一张为峰顶,就是一平坦石地</h3><h3> </h3><h3> </h3> <h3> 又回到了金锁关,下山之程开始。</h3> <h3> 因为苍龙岭狭窄,旅游旺季,游客众多,上山下山难免拥挤,于是在此又修了一条复道,来缓解人流压力。去之前读了攻略,文中提到复道走起来相对轻松些,即然来时已走苍龙岭,那么回时便走复道。</h3><h3> 我去,复道轻松?上来先给你个下马威,谨慎抓索慢慢下行,不然一不小心,那可是千足恨啊!</h3> <h3> 五岳当中论松的形态,我认为华山的松最美。</h3> <h3> 回首遥望东峰,呈现在眼前的是号称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东峰侧峰崖壁上有天然石纹,像一巨型掌印。可能是我眼拙,仔细观察一会儿,怎么都感觉不像,便摇头叹气向前走去。</h3> <h3> 美不美?夕阳下的华山也是瑰丽多彩,想像一下现在的西峰在夕阳的照映下一定美不盛收。可惜我已下山。</h3> <h3> 重又回到北峰,下山要走智取华山一条路。这条路在北索道旁,有指示标志,不会走错的。智取华山一条路看过电影《智取华山》的都知道,国军以天险距守华山,称除非共军插上翅膀才能飞上来,结果解放军七勇士在当地山民的带领下从不可能上山的地方攀越而来解放了华山。可见其艰险,后来在此修了石阶成路,但也够陡够险的。这条路因少有景观,极少有游客攀爬。</h3><h3> 必须赞一下华山的设施,华山是五岳中登山道唯一有照明设施的,方便了夜登华山看日出的游客。本以为智取华山路的游客很少,不会有路灯的,上山之前我还带来了头灯以便照明,看来头灯用不上了。赞!赞赞赞!</h3> <h3> 马上天黑了,趁着夕阳仅有的一点光亮,再拍一张华山吧。</h3> <h3> 寂静无人,两边山形如黑幕。好在有小胖伴随,不至于狐独担心。其实实际上要比照片呈现的黑暗多了。</h3> <h3> 晚上八点半终于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到了七勇士雕像前,终于不用再走台阶了。</h3><h3> 这个地点也是乘坐北峰索道下山口,然后游客坐车走盘山公路到游客中心。可是此时这个点,早已没有了公交车。悲催啊!只能徒步走盘山公路了。</h3> <h3> 蜿蜒的盘山公路,两边是黑乎乎的山峦,一边河水哗哗流淌,没有人烟,没有车辆,最令人感到绝望的是走过一道山弯,还是没有尽头,疲惫,口渴……那种心情难于语言表达。</h3> <h3> 十六华里的盘山公路终于走到了终点,时间晚10。从早晨7点45分不停的上山,下山,一直走到晚10点。这感觉你可以去想想。</h3><h3> 出口处有门岗,走过去问工作人员怎样去游客中心。一位年青人出来说,他可以送我们去,车费20元。然后去华山北站呢?再加10元,共30元。我现在的心情是:给我要100元我也答应,今天的路实在是走的不少了。在车上和年青人交谈,才知下来山,在七勇士雕像旁的客运小站旁有电话,可以打电话,公交可以去接。我去!这多走的十六里路啊!当时就有一种吐血的感觉。</h3> <h3> 清晨阳光是明媚的,站在华山高铁站,远望华山,还真有些留恋。</h3><h3> 再见,华山。有机会我还会再来,走一走没走成的长空栈道,看一看,看不够的华山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