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泾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参观记 - 美篇

田丁

<h3> 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美篇,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我的美篇分为独立的两个,我现在只能将前面的这些美篇再转到这里。</h3> <h3> 科促会组织去漕泾电厂考察,主要是能源专家,也有少部分其他领域的专家,我属于后者。我核电厂去过,普通电厂从来没有去过,由于大哥毕业清华热工动力专业,因此我一直也对发电感兴趣。60年代未上海电机厂与浙江大学共同在国际上首创12.5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的新闻,如今我还记忆犹新。后来在贵州工作时对贵州的水电感兴趣,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发展水电的论文,发表在工业技术经济上。一直听说上海汽轮机技术在世界处于前列,漕泾电厂使用的就是上海电气制造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自然十分期待这次考察。<br><br><br> </h3> <h3> 该厂李总经理亲自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电厂情况。漕泾电厂是个新厂,是世博会的配套工程,从更长角度考虑是为了开闭杨浦莘庄等处于城中电厂,在布局上给予调整的一个举措。李总经理从淮南调到上海,十分精干,厂里情况一清二楚。李总说厂里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均有上海制造,国产化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五。超临界发电机是温度和蒸汽压力必须超过水的临界条件的发电机,它是当代最先进的燃煤发电机,也是我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燃煤发电机。这种发电机的效率和环境释放指标均好于普通燃煤发电机。如此产能规模厂,以前需要上千人,现在这里只有三百不到职工。而且包括生态指标在内,许多都极大优于国家指标,并好于日本,德国等电厂。接着是大家提问,由于提问者都是专家,问题都十分专业,李总对于诸如煤炭质量监控,电量调控等问题都做了回答。我就利用余热建设温室栽培热带水果,美化工厂环境,提出建议,当时就有几位专家附和,但看来李总兴趣不大,他的目标是在七八年内如何收回建厂投资。<br><br><br><br> </h3> <h3><br> <br> <br> <br> 参观电厂以前必须看两段须知。一是安全须知,负责安全的小伙说,凡是参观中听得警报,不要以为是演习,一定是真的,不要进电梯,必须跟这位小伙子疏散。二是进厂规则须知。听完负责安全的小伙子讲解完,李总补充了一句:这些须知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意思是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要介意。我国内参观的工厂不少,如此严格还是第一回。进厂参观必须戴好安全帽,我很愿意有这个尝试,迫不及待自照了一张。<br><br><br> </h3> <h3><br> <br> 第一个参观点是煤码头。这个伸出海岸线5公里的电厂专用码头。电厂使用的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煤,原因是比国内便宜。也有一定的含硫量,李总說买质量太好的煤成本要上去。在码头上正停泊着一首艘来自俄罗斯的大型煤轮,青黑色像一条巨大无比的大鲨鱼。据说有五万吨。<br><br><br><br> </h3> <h3> 生产车间主要是两大部分,楼下是水处理和蒸汽生产,楼上静静躺着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由于参观须知规定照相必须由他们同意,我只能放几张外景以及模型图片。有一张是我在车间拍的,但背景已经看不出了。<br><br><br><br> </h3> <h3><br> <br> 车间内完全是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所以看不到人。人都集中到中央控制室。整整两排可操作电脑。专家们对操作程序很感兴趣,围着电脑问个不停,看个没完。我是门外汉,只记住一位资深有阅历的专家所说的一句话,我们的中央控制室比国外有派头。<br><br><br><br> </h3> <h3> 像这样的先进发电厂现在国内还有好几个。漕泾电厂有50多名职工正在各地帮助指导和管理。可见漕泾管理水平在国内走前列。但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李总告诉我们外高桥做得比他们还要好,是他们的楷模。近年来我国发电产业发展很快,据说到2020年我国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会占世界的一半。但是另一方面发电产业也遇到产能过剩的瓶颈,据说现在的产能可以支撑目前我国的gdp增加一倍。看来今后我国发电产业需要由数量转向质量,效益和环保方面发展。<br><br><br><br> </h3> <h3>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www.meipian1.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