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团

遥远的土星

<h3>  提起搅团,记忆里总会泛起苦涩的涟漪!</h3><h3> 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搅团在我们农村多数人家是长年都会做的饭,因为那些年麦面着实是个缺物!</h3><h3> 听父亲说他那时吃的搅团是用高粱面做的,无论是从颜色还是口感上都不咋样好,只能说是为了不挨饿将就着吃,那时的搅团就是“ 救命饭!”</h3><h3> 自打我记事起,搅团依然是家里常做的午饭,原因很简单还是麦面少,但比起父亲那些年我们就幸福多了,打搅团是以玉米面居多再加少量麦面,往往是中午做好当午饭,晚上喝着稀饭就着吃,这时的搅团充当起 “菜”的角色。</h3><h3> </h3><h3> </h3> <h3> 如今,农家小院里的欢声笑语,为的就是一顿家常饭——搅团!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不止一台戏的女人们聚到一块,干活的、说笑的、哄孙孙的,说真的把一顿家常饭吃出“席面”的氛围来,一点都不为过!看到这如此热闹的场面,我的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也有种想品尝搅团的渴望!</h3><h3> 胖婶打的搅团,因其口感顺滑筋道!在我们这条街道是出了名的,怪不得只要她家打搅团,就会看到这一家做好饭,几家跟着沾光吃的热闹场面。</h3><h3> </h3><h3><br></h3> <h3>  胖婶说:“搅团要的好,三百六十搅。”就是说要吃上筋道的搅团,打搅团的时候搅动的次数多少,也决定着搅团的筋度,所以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偷懒,搅得次数多了口感肯定筋道!</h3><h3> 打搅团时,火候的掌握也很关键,火小了太温不行,火大了会糊也不行,所以连搭柴火都略带一点技术活的感觉。</h3><h3> 只见胖婶双手握着长柄大勺,顺着锅边一圈一圈使劲的搅动着,还不时的舀上一勺搅团顺势倒下看筋道不筋道,这时的胖婶额头已挂满汗珠,我这会才体会到,老人们为什么常说的打搅团是个体力活了。</h3><h3> 调水水的女人们也没闲着,有调油泼辣子酸汤的,还有不知是谁端来自家窝的(窝方言词:做的意思)野菜浆水,要调上一盆浆水水水,外加油泼辣子的点缀,看着都让人眼馋!</h3><h3> 出锅后的搅团,浇上各自喜爱的水水,看到一张张开心的、幸福的笑脸,此时我为那些年苦涩的记忆画上句号,也为搅团这么多年的“华丽”转身而叹服!</h3><h3> 一顿家常饭,吃出了不同年代的“味道”也品味出浓浓的乡情,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没有距离感的温馨画面。此景或许是都市里,渴望而又难以寻觅到的吧!</h3> <h3> 文章及图片均属于作者原创</h3> <h3>  </h3><h3><br></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