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继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展示教师个性化教学风采,打造活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杏山镇中心学校中学部组织开展“活力之花绽放杏坛”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既第十四届“素质杯”优质课竞赛初赛,本次赛讲是我校规模最大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推进活力教学的进程,本次活动可以称之为“活力教学”真正在杏山教育开花结果的一场教学盛宴。活动2019年4月15日开始启动,4月30日落下帷幕,历经两周时间完成本次活动。</h3> <h3> 一、学校高度重视,教务处精心组织,教师全员参与。</h3><h3> </h3> <h3> 这次大比武活动,校领导重视,教务处精心策划,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准备,别具匠心的课堂构思,精细化的导学案,新颖别致的课件制作,训练有素的教师基本功,上课教师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那么每位教师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真正体现了活力教学的内涵,这次竞赛无疑可以看出全体教师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和努力。本次赛讲历时两周,掀起了课堂教学大比拼的高潮,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九个学科,参赛活动的教师33人,听课人数空前之多,听课教师利用这次难得观摩,学习机会,课后与上课教师积极交流,交换意见和看法,教学领导课后及时指导交流,从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本次活动各位评委的公平公正的打分,最后评出9名教师获得镇级优秀课,4名教师进入县级决赛。</h3> <h3> 二、课堂教学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h3><h3> 此次33节参赛课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精神,都能按照我校活力教学课堂理念进行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大亮点,做到了“书让学生读,总结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归纳”,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提出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h3> <h3> 青年教师李诗凝所执教的《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拓展,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适当处理,再加生动感人的历史事件穿插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富有感情色彩,给听课教师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效果很好。</h3> <h3> 张蒙蒙老师所执教的《知人论世》、李敬艳老师所执教《让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显形》准备充分,收集大量与教学有关的信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达到高效优质教学服务,无论从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能充分体现,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从提问、讨论到知识应用,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始终。</h3> <h3> 梁岚老师的英语作文指导课《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评价创新化,运用教学手段新颖化。流利的口语、和蔼的教态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课堂中梁老师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堂的活动应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节课梁老师很好的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体现教师对课标研读达到了精细化。</h3> <h3> 许兰柱老师执教《线段最值问题》中考专题课,许老师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空间和时间。特别是许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参与、体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信息技术有着资源强大、丰富、直观等优势,在教学中,许老师注重了使用几何画板的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数学学科的教学,使其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整合。一步步的完成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愉快、生动的氛围中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h3> <h3> 三、收到了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h3><h3> 这次选拔赛活动,是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最高水平的一次交流,达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促进了教师间相互听课、教研组听课等,对我校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的相互学习等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在这次课堂教学大比武的促进下,一线教师改变了过去的“被动教研,害怕听课”为“主动教研,欢迎听课”,心态的转变不仅是观念的更新,更是教师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的表现。</h3> <h3> 总之,所有参赛教师都教好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学更加直观,更加有序,节省时间,为课堂知识的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达到了高效优质服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性得到发挥,团队意识得到了增强,突显了学生的个性,体现活力课堂的氛围,真正让学生活起来,教师动起来,打造了真正高效课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