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迹 刻绘兴安——版画家张士勤

综合实践学校

<h1><b>时代印迹 刻绘兴安——版画家张士勤</b></h1><h3></h3><h1><b>手机号码/微信号:13039908839</b>&nbsp; &nbsp;</h1><h1><b>版画家 张士勤 </b><b>艺术简介</b></h1><h3><b></b></h3><h1> 张士勤、男、汉族、1960年生于内蒙古海拉尔市。现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艺术馆美术部主任,大兴安岭版画院院长,大兴安岭版画创作群体组织者和带头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6年批准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待遇;2005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版画院特聘画家。兼职大兴安岭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大兴安岭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其版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版画双年展及全国、全省美术作品展览并有获奖。<br>作品入选 获奖 收藏<br>1988年版画作品《港》获由国家林业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林业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br>1990年版画作品《红垛》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br>1991年版画作品《木场新曲》获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工业版画展”金奖。<br>1993年版画作品《冬之晨》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版画版种大展·全国第五届三版展”。<br>1994年版画作品《寒月》获由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四届黑龙江省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金奖。<br>1996年版画作品《兴安红柳》获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庆祝建党75周年美术、摄影作品展”金奖。<br>2003年版画作品《北国红豆》入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br>2004年版画作品《北国红豆》获由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十届黑龙江省群星奖美术作品展”金奖。<br>2008年版画作品《兴安越桔》入选“第十三届台湾国际版画双年展”。<br>2012年版画作品《铁道兵丰碑》获由国家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此项展览优秀奖是最高奖)。<br>2012年版画作品《绿山·绿水》获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2012群星璀璨·全国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铜奖(全国群星奖)。<br>2013年版画作品《极地穿越》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br>2013年版画作品《层林叠翠》获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关注森林文化艺术奖”二等奖。<br>2014年版画作品《铁道兵丰碑》获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第八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br>2014年版画作品《北极初春》参加“保加利亚第十七届国际版画双年展”。<br>2015年版画作品《大岭银装》获由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十四届黑龙江省群星奖美术作品展”金奖。<br>2016年版画作品《大岭银装》参加由深圳画院、中国深圳版画原创基地主办的“第三届版画100——2015年度收藏作品展”并被收录《2015年版画年鉴》。<br>2017年版画作品《山岭上的人》入选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被收藏。<br>&nbsp; &nbsp; &nbsp; &nbsp;2018年&nbsp;年版画作品《最后的女酋长--玛丽亚索》入选由国家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今日丝绸国际美术作品展”,并被世界美术同盟收藏。<br>&nbsp; &nbsp; &nbsp; &nbsp;多年来数十件版画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美术馆、台湾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东莞美术馆、常熟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炎黄美术馆、深圳画院及香港、台湾、英国、法国、韩国、保加利亚、日本等美术机构收藏。部分版画作品出展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保加利亚、韩国、丹麦、日本、台湾、香港及多国驻外使馆等国家和地区。<br></h1> <h3>木场新曲</h3> <h3>冬之晨</h3> <h3>兴安越橘</h3> <h3>出山的冰河道</h3> <h3>大岭放歌</h3> <h3>兴安脊梁</h3> <h3>金秋漫舞</h3> <h3>春晖畅吟</h3> <h3>山岭上的人</h3> <h3>极地额尔古纳</h3> <h3>林幽细语</h3> <h3>冷极的守望</h3> <h3>乡情雪趣</h3> <h3>鄂伦春女青年</h3> <h3>秋水恋歌</h3> <h3>秋水吟</h3> <h3>最后部落的女酋长——玛丽亚索</h3> <h3>最后的女酋长之二——玛丽亚索</h3> <h3>雪原逐鹿</h3> <h3>林栖</h3> <h3>冷极的原野</h3> <h3>兴安岭上牧歌</h3> <h3>敖鲁古雅使鹿人</h3> <h1><b>兴安沃野的天籁之音<br></b><b>——谈著名版画家张士勤的版画艺术<br></b>唐世和<br> 在众人眼里,祖国北部边陲大兴安岭沃野的景色是优美的,林木葱葱,山花烂漫。而在画家们的议论中则是“要想把视觉景色变成视觉艺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那千篇一律的起伏山峦,一片片挺拔笔直的樟子松或落叶松,以及一片片白桦林,不但色彩变化不大,自然构成变化也少。所以有曾去大兴安岭写生画家无不感到失望。”这种议论尽管真实地反映了艺术表现的难度,但却始终没有让画家们放弃对这里的艺术追求。黑龙江版画领军人物杜鸿年、晁楣,该地区版画学科带头人赵晓澄、常桂林等的笔耕刀琢,和一批年青版画艺术才俊的倾力付出,都以强悍的精品力作相得益彰地建构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符号,形成了由中国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的大兴安岭版画群体。<br> 作为这个群体的创作骨干,现阶段的学科带头人张士勤先生,一直以来,始终前行在突破与创新的道路上,他的作品既丰富了大兴安岭版画的学术性,又有力地凸显了这个地区的时代文化特征,因而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性格。<br>一、取材广泛,立意深刻<br> 取材、立意是艺术创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画家表达思想感情,传递审美理想的关键环节。张士勤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这块土地既养育了他,又给了他创作的生命。因此,对这里的自然生态、开发建设、民风习俗,以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仅熟悉得了如指掌,而且怀有真挚的情感,由此也让他拥有了广泛而丰富的创作资源和深刻立意的情感基础,就连那看似“不入画”的景物也都成了他育孕哲思、塑造境界的动力源泉。<br> 于是,那千篇一律的起伏山峦,在他的作品《极地梦旅》中,变成了神秘悠远的艺术境界,传达着人们梦幻神往的悠然;那色彩单一的片片松林,在他的作品《幽谷雪韵》里,变成了伟岸崇高的象征,给人以雄浑壮美之震撼;还有那缺少构成变化的片片白桦林,在他的作品《雪浴鹿鸣》中,变成了和谐雅趣的环境,让人们去充分享受那种祥和与安然。这类题材的作品中,是利用素材自身的个性特点,化单一为单纯,化杂乱为趣味,化千篇一律为和谐统一,体现了尊重生活、尊重艺术规律的治学态度。<br> 在表现林区开发建设和民族生活等题材方面, 张士勤还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如《兴安红柳》、《寒月》、《木场新曲》,以及《北极鄂家》等等,作品以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林区新貌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而标识了地域文化的时代特征。<br>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张士勤在探寻大自然生命奥秘的主题中,更进一步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在苍茫的松谷与雪岭之间,常常有片片红豆、越桔的新绿出现,这种寒地黑土中的独有景观,给严冬中的沃野带来了一片生机盎然。于是,张士勤以饱蘸激情的刀笔,刻画出了《北国红豆》、《兴安越桔》等艺术经典。画面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雄伟的气派,有的只是静谧、和谐、典雅与恬淡。它们在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予人们面对困难、挑战恶境的启迪和联想。它们像一首首抒情的诗,述说着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像一曲曲优美的歌、轻唱出兴安沃野的天籁之音。<br>二、语言精练,表达充分<br> 版画,是绘画、制版、拓印相结合的艺术。受工具、材料及制版工艺、拓印工艺的制约,决定了版画艺术的本质特征:概括性与装饰性。然而,在实际创作中,过于概括容易变得概念化,而过于装饰又容易成为工艺美术的图案,因此,画家结合自己艺术实践,常常采取“再现主义”或“表现主义”的方法。我们知道,这两种方法由于受版画特殊性的制约,单纯地追求具象的“再现”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而单纯地追求直觉的“表现”又容易陷入怪诞的抽象误区,于是,张士勤选择了在严格把握版画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把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主观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物象的真实表达。<br> 作品《幽谷雪韵》,仅以两个层次鲜明的变化,便把背景松峰的笔直挺拔,和前景杂树的粗犷敦厚融为一体,从而,以精练的概括手法,把构思立意的伟岸与崇高表达得恰如其分;作品《雪岭秋艳》,是通过同类色协调的概念,把前景、中景、后景三个层次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构成式的画面,从而,以准确的装饰手法,把一个斑斓纷繁的场景化为一个和谐典雅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运用规律性的表现方法方面,张士勤同样还完成了许多类似的精品力作,如趋于“再现”方法的《北国红豆》、《兴安越桔》;趋于“表现”方法的《雪浴鹿鸣》、《极地梦旅》;趋于两者兼而有之的《北极·夏日雪岭》、《萌春》等等,都收到了令人称道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张士勤是在把握艺术本质、尊重艺术规律中,以精练的语言和充分的表达有效地提升了作品的学术性。<br> 版画创作同其他画种一样,要想完成一件好的作品,画家就必须把立意、取材和恰当的艺术表现结合起来,否则,只强调某一方面,而缺少或弱化其他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大大地降低艺术的质量。在张士勤的版画艺术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驾驭能力和把握的力度。</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