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紫金山街小学四年级学生养蚕记录

好丽有派

<h3>我的蚁蚕出壳了:它们看起来那么弱小,只有2-3毫米,身体是黑色的,仔细看,身上还有细细的毛毛。桑叶还没有长出来,我找了一些莴笋叶子喂它们,它们倒是不拒绝,它们还吃榆树和蒲公英叶子……但是最爱吃的还是桑叶。期盼桑叶赶快长大,别让我的蚕宝宝挨饿。</h3> <h3>蚁蚕渐渐长大,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慎入</h3> <h3>随着身体长大,它们越来越能吃</h3> <h3>又一次进入休眠状态,准备蜕皮</h3> 蜕皮后它们又开始进入狂吃狂吃狂吃狂吃的阶段……<h3><br></h3> <h3>一把桑叶过不了多久就吃光了</h3> <h3>蚕粪</h3> <h3>经过了四次蜕皮之后,蚕宝宝的身体逐渐变成了半透明状的,它们开始吐丝结茧“作茧自缚”。</h3> <h3>吐丝前,蚕宝宝的身体变成了带颜色的半透明状!我发现蚕宝宝身体变成哪种颜色,它吐出来的茧就是那种颜色!</h3><h3>这条蚕吐的是橘黄色的丝。</h3> <h3>这个是中黄和柠檬黄</h3> <h3>这就是我那无蚕能比的独一无二的“墨镜”!</h3> <h3>瞧!颜色各异的神奇天然彩色蚕茧!</h3> <h3>探究科学书上提出的疑问: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活吗?</h3> <h3>当然能!我用事实说话!――前提条件是不要伤害它!</h3> <h3>我观察到了蚕蛾“破茧而出”的过程!</h3> <h3>交配 产卵</h3> <h3>刚产出来的卵是淡黄色的,后来逐渐时间变成了深灰色。</h3> <h3>蚕中不幸者……大多数蚕蛾都已经出来好久了,甚至已经完成使命死亡了,还有几个蚕茧毫无动静……带着疑惑的心情,我们剪开了它们的茧:原来他们有的没有变成蛹就死了,有的没能凭自己的力气钻出蚕茧。瞧它们狼狈不堪的可怜的样子:身上的绒毛快掉光了,露出了棕色的皮肤,翅膀皱皱巴巴的没能舒展开……有的已经死亡了,有一只母蛾卵都产在了蚕茧里面……</h3> <h3>是不是因为它的营养太好了,吐的蚕丝太多了,茧太结实了呢?据说,一只蚕吐的丝最长能达到1500米以上呢!!!</h3> <h3>蚕宝宝短暂的一生结束了……</h3> <h3>蚕的一生虽然短暂,去给人类带来很多用处:</h3><h3>1. 蚕丝可做各种丝织品,去服装、蚕丝被:蚕丝被具有防蟥、抗菌、抗过敏及亲肤的特性。 </h3><h3>2. 蚕沙可做蚕沙枕:蚕沙有性温、味甘辛,燥湿祛风、健脑益智、安神降压、调理睡眠 </h3><h3>3. 蚕沙也可入药,祛风湿 。</h3><h3>4. 蚕蜕下来的皮可入药。 </h3><h3>5. 蚕蛹可食用,蛋白质含量极高。</h3> <h3>《蚕妇》</h3><h3>宋代:张俞 </h3><h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h3><h3>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h3><h3>《蚕妇》</h3><h3>唐代:来鹄 </h3><h3>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h3><h3>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h3><h3>《蚕妇吟》</h3><h3>宋代:谢枋得 </h3><h3>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h3><h3>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h3><h3>和蚕相关的古诗好多呀!因为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正是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成为现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h3><h3>现在,我们中国又开辟了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大自贸区(SRT)。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越来越繁荣昌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