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山书院

米粒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叠山书院</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整理/米粒</h3><h3> <font color="#010101">叠山书院在</font>江西弋阳县城东,滨临信江,占地近七千平方米,原是南宋学士谢枋得早年读书学习的地方。</h3><h3>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为元所亡时,全家殉难。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当地民众不顾官府的阻挠,建成这座书院,以纪念榭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后毁于火,明嘉宗天启年间重建。书院建筑古朴宏伟,礼堂大门上金匾“叠山书院”四字,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手笔。礼堂中木质楼台、巨大石柱均保持旧貌。礼堂后文昌阁,是当年书院祭圣的地方。青石墙壁上留下的“八仙过海”、“嫦娥奔月”浮雕,为明代原物。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1916到1919年期间,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先辈曾在此处求学,曾为弋阳二中校址,校名为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所题。</h3><h3> 谢叠山出生于1226年,少年时代以辛弃疾为榜样,在宋朝做官之际,因痛恨朝廷腐败、奸佞误国,大胆直言,成为贬官。但当金国侵宋时,依然临危受命带兵抗金,宋朝灭亡之后,谢叠山流亡匿身于武夷山。这时候的宋朝爱国遗老,始终没有忘记复国之仇,但是,面对强势的金兵强将,则显得太过弱小,3年之后,文天祥兵败就义。战友文天祥的失败并没有让谢叠山失去复国的梦想,虽然此时已经是金人的天下,并改宋朝国号为元朝,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h3><h3> 8年之后,元朝大赦天下,打算请回流亡在外的原宋朝命官回元朝做官,元朝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收买民心,另外一方面可以削弱那些“顽固份子”抗元的力量,毕竟,建国初期,政治稳定、民心所向才是最重要的。谢叠山同样受到了招安的邀请,此时的谢叠山生活困顿,在街头以卖卦为生,假如他回到元朝做官,窘迫的困境便一扫而空,荣华富贵也会手到擒来,但他5次拒绝元朝,宁死不受,后绝食于元大都悯忠寺(现北京法源寺)。1289年,谢叠山远去了,他的10余位亲人先后跟着他为国捐躯,堪称满门忠烈。1317年,弋阳人民不顾元朝反对,修建了这座叠山书院用来纪念这位南宋爱国英雄和诗人。</h3><h3>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当谢叠山写下这首《武夷山中》的时候,不知道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望着家的方向,却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国家,那是一种怎样的悲愤!当他在去往北京的路上,怀着死的矢志的时候,心底又是怎样的悲壮!</h3><h3> 如今,走进叠山书院,看着谢叠山留下的诗句,抚摸着方志敏曾学习过的课堂,那些英雄的灵魂有没有在这同样的时空里发生过碰撞?他们肯定会江湖一见相视而笑却依然不悔罢!那重廊檐阁之下,阳光在桂花树下斑驳,那举目所望之处,信江之水依旧悠悠,故事流淌成河,时光辗转成沙,英雄却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h3> 叠山书院内景 叠山书院临门 外观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