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说起脑梗死超急性期的“静脉溶栓”估计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都不甚了解,但是对于从事医疗行业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个普通又熟悉的名称。脑血管静脉溶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其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 1933 年,那时发现了链激酶的溶栓功效;1940 年左右,发现尿激酶也可用于溶栓治疗,直到 1986 年,第一项关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才发表。1996 年 FDA 即批准了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 3-4.5 小时)溶栓治疗。</p><p>虽然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历史很长,但是对于我们云霄县这种小县城来说,这一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救技术开展时间却很短。</p><p>2018年初,在云霄县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云霄县医院内二科正式成立,标志着云霄县终于有了自己的神经内科。科室在院长助理魏泓副主任医师及周哲范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脑梗死超急性期静脉溶栓这一在全世界广泛开展但对我们却很陌生的新技术。终止2019年2月,在院长助理魏泓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我院开展静脉溶栓5例,虽然不多,但却为这一技术的开展点燃了星星之火。</p><p>随着2019年新春的到了,县医院神经内科在这一技术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开始。从2019年3月至今,县医院神经内科已开展脑梗死超急性期静脉溶栓6例(年龄从46-77岁,NIHSS评分从6分--21分)均获得完美成功,0%出血率、100%的血管再通率给了我们急坚持下去的信心,也让这些因脑梗死而瘫痪的病人避免了终生残疾的不良愈</p> 以上图片为院长助理魏泓副主任医师及神经内科林首武主治医师亲自带从急诊带脑梗死患者急查头颅CT并护送至病房,为患者行静脉溶栓节约时间。 我院ICU护士在魏泓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熟练的对患者进行溶栓术前准备及给药。 神经内科周哲范副主任医师、何泉金主治及陈盛斌主治医师联合ICU护士深夜从睡眠中起来为患者行静脉溶栓。 我院神经内科何泉金主治及陈盛斌主治医师为脑梗死瘫痪患者详细查体做溶栓术后评估,效果显著。 <p>除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开展,2019年云霄县医院还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等脑血管介入手术,不断深化、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治技术,希望更好为云霄县人民服务。<br></p> 云霄县医院神经内科何泉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