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一抹乡愁――盘龙山庙会

牛国智

<h3>  四月,一个被阳光温暖、细雨滋润的季节,所有的生命伴着鸟语花香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四月,一个被芬芳轻抚、活泼浪漫的季节,一路抽绿拔枝,争芳吐艳。于是,山醒了,水活了,天蓝了,风暖了。一年一度的盘龙山传统庙会伴着阵阵舂意也如期而至了。</h3><h3> 盘龙山位于通渭,静宁两县的交界处,海拔2000多米,沿着高咀山陡峭的山脊一直延伸前出,一条小河从山脚西南方向穿流而过,一座三面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巍然屹立的蟠龙山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我舅舅家就住在山下的缘故,所以小时候每逢“四月八”盘龙山庙会,我都会跟着大人们去逛庙会。从山下登临而上,你才能深刻体会到它的险峻和巍峨,山势高低差大约有300米,山坡倾斜度45°以上,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攀爬上去着实要费一番力气,一旁的悬崖,深不可测,站在半山腰往下看,你的小腿立刻就会不由自主打颤,发软,就不敢再去看第二眼,生怕一个闪失跌落下去,大约半个小时后,当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时,终于登到了山顶。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望着山下那静静伫立的悬崖峭壁,沧海桑田间,仿佛时间只是一粒尘埃。山风吹来,极目远眺。山上岩壁耸立、雄伟奇峻。山腰梯田层层,庄稼郁郁葱葱。山脚绿树成荫,小河潺潺而过,野花一片星星点点,草木翠绿繁茂,村庄静默,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的美景。 沿着小路一直向前,进了堡子的大门,便来到盘龙山庙会的主场地,我们通渭有“千堡之乡”的美誉,盘龙山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堡子依山颠而建 ,地勢险要, 固若金汤,正是因为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易守难攻特点,让“堡子”在以往那战乱频繁、盗匪横行的年代,为护佑保全附近通静两县乡民的性命起到了重要作用。站在山上远远望去整座山就像一条蜿蜒飞舞的巨龙,盘踞在家乡的这片沃土上 ,保佑着我的家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盘龙山”因此而得名。</h3><h3></h3><h3></h3><h3></h3><h3></h3> <h3>钟楼</h3> <h3>鼓楼</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盘龙山本不算很高,但山上建有几座神庙便使得他有了几份灵气,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农历四月初八在宗教中是“佛诞日”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这也是盘龙山“四月八”庙会创立的由来,盘龙山堡子据说建于民国时期,历经百年的传承发展再加上盘龙山庙会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已成为独具地方传统特色的民间节日,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山场。到了这一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借着看戏,逛庙会的机会走亲访友,,购物游玩,品尝各色小吃,到处洋溢着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span><br></h3><h3>  从我记事起每年农历春节过后,各乡镇,各村社,各山场就会接二连三,一场接着一场举办俗定或者还愿庙会,但“四月八”盘龙山庙会在我们那一带最负盛名,盛况空前。农人们通过这种唱戏庙会的形式,希望诸神灵能够大显神威,护佑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福运延绵。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庙会主要以唱大戏为主,由各社村民自筹资金,爱心人士捐款,每年如期举办,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因盘龙山社员较多,来自四乡八邻观庙会,赏秦腔的人络绎不绝,由此也引来了不少有经济头脑的商贩,前来庙会摆摊设点!生意红火!每年“四月八”不管家中农活多忙,人们也要放下手中的农活,去山上凑凑热闹。</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站在残垣断壁的堡墙上向四周观望,戏场内搭起各种各样露天简易帐篷,横幅亘展,彩旗迎风猎猎,吆喝声 ,叫卖声,亲朋好友之间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如潮如海。演员们在台上粉墨登场,声情并茂,观众们在台下聚精会神,或悠扬、或高亢的唱腔在盘龙山上久久飘荡。</span><br></h3><h3> 在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这样一场庙会在保留民俗、传统元素的同时,也不断给庙会赋予新内涵、使庙会成为一个盛大的节庆活动和商品交易会,让大家在繁忙的农耕之余,也有闲暇享受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戏台子下面,真正看戏或看得懂的人并不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互相谈论着这些年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寒暄着久别重逢的欣喜和问候,倾诉各自生活的不易和感慨。当然,最高兴的还属孩子们。过去农村还是穷,大人们没有多余的钱给娃娃,只有在过年正月自己攒的那点压岁钱派上用场了。围着那些小吃摊转了几圈下来,口袋里那一块甚至五毛钱被手心攥的邹巴巴的,看着那一家家香气四溢的麻辣粉,凉皮子,爆米花,味道甘甜的沙棘汁和被泉水稀释了一遍又一遍的甜醅子,还是舍不得买。在小伙伴的鼓动下,一人买两个冰棍,边走边吃,最后连手上沾的那点汁水也用嘴舔得净净的。</span><br></h3><h3> 吃罢小吃之后,那个在空地上围起来的“套圈圈”游戏,也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一个竹圈圈一毛钱,套到啥东西,就归你了。看着围栏里的罐头、啤酒、玩具等可套目标,娃娃们眼馋的不行,但高昂的价钱还是令人却步。 </h3><h3> 在哪个信息和交通比较闭塞的年代, 在荷尔蒙裂变爆炸和封建世俗观念,传统思想禁锢的矛盾中,青年男女是非常喜欢这个环境的,他们就像成年雄性孔雀一样,不停的在雌性面前抖动着自己的尾巴和羽毛,以展示自己的魅力来吸引对方注意,他们虽没有在城市公园里柳荫下的那种花前月下,也没有电影院,咖啡厅里的哪种卿卿我我,但也不乏闹市中的豁达与洒脱。被男生揽住了腰,快速地用手拂去,但又固执地攀上来,哎,真是羞死人。还有什么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这种最直接的示爱方式而真诚呢?被这么多人见证爱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h3><h3></h3><h3></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家乡的庙会,其实就是浓浓的乡情夹杂着浓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亲情,在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岁月里,人们守望着这份平淡,渴望着幸福,憧憬着美好生活的祥和盛世。作为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我们,不管社会再变化,心中那份对于农村生活的记忆依然不曾忘却,对传统庙会应有的那份自然、惬意、快乐,却永远挥之不去!</span><br></h3><h3> 因为庙会:</h3><h3> 对老人来说,看的不是秦腔 , 是情怀!</h3><h3> 对年轻人来说,逛的不是庙会,是回忆!</h3><h3> 对小孩来说,这里没有约束,只有无尽的乐趣!</h3><h3> 对整个民族来说,是民俗文化的直接传承……</h3><h3> 你们说,对吗? </h3><h3><br></h3><h3> 牛国智2019.5.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