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岭寻访祖墓

林小宁

<p class="ql-block">题目:旧州岭寻访祖墓</p><p class="ql-block">作者:林小宁</p> <p class="ql-block">  我早就知道,林氏渡琼始祖林暹的祖墓位于旧州岭。旧州岭因地处原琼山市境内的旧州镇而得名,位于琼山市与定安县交界处,美丽的南渡江畔,旧州镇北距海口约四十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暹在府城为官,去世后远葬于旧州岭,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非常艰辛,想必旧州岭是一块风水宝地。我一直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去旧州岭探个究竟,既可满足一下好奇之心,又可满足一片向祖先致敬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的一天早上我与家人从文昌驱车,取道海口三门坡,经谭文,沿着环境优美的乡镇公路,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一路来到旧州岭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旧州岭并不高,大约二百米高。只不过一个小小的山岭罢了,不过方圆几十里,都是平坦而广阔的土地,北边有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冮迤逦而过。说来也怪,这么广阔的土地,就这么兀突着一座山,显得非常独特,可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山脚下,我才发现这里是典型的火山地貌。灰黑的火山土,还有灰黑的火山石。当地的农民用火山石围起来的田园,种植着热带水果之类的植物,山上山下植物茂盛,但少有高大的植物,山脚下有一些上了年代的龙眼荔枝。</p> <p class="ql-block">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据记载旧州岭是火山活动而形成的,旧州岭本身就一座火山,只不过是死火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的旧州镇是一座古镇,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以上朔至唐贞观年间。旧州镇曾经是琼州府的驻地,设州治的历史约四百多年,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在旧州镇古村庄、古井、古墓和古建筑随处可見,是一个访古探幽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山脚下徘徊,寻找登山的路,却不见路在哪里。但见一条小路,仅仅能过一辆车的模样,好像通往山上。但我们又不敢肯定,恐怕车开过去无法开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山脚下寻到一个在园里劳作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上山的小路。于是我们就放心驰车上山,上了山才发觉山路弯弯,却豁然开朗,还算宽阔的山路,用水泥铺成,一直通至山顶。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山路一直把车开至山顶。路至此也就尽头了,前面是一座建筑,好像是通信基站,却不见所谓的林暹墓园。我们暗自怀疑是否走错了路。短短的一条山路,小小的一座山岭,而祖墓在何处?时值中午烈日当空,天气炎热,我不知怎么办才好。</p><p class="ql-block"> 此时正好前面那处建筑里,有几个工人好像在维修设备。我们赶紧上前打听。原来我们要找的祖墓在半山腰处,要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  这样我们只好调头往回走,不久我们来了一宽阔地段。这里建有一个小小亭子,好像供着什么神仙,有香火的痕迹。我们于是把车停在亭子前,站在高处放眼远方,山下一派好景色。原来这里登高望远风光独好,远处有广阔的农田,有溪流,还有村落,绿色交错其中,尽是田园好风光。南边远处闻名的文笔峰隐约可见,北边的秀美的南渡江像一条白练,铺在绿色的大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往山下走,一个心思寻找林暹祖墓。此时我们发现一片开阔地隐藏在路边的树林间,距离山脚约有一百米。好像是一个停车场,我们把车开进去停下,下车抬眼一看,眼前不远处的树林间露出一处青砖绿瓦的建筑,我们估摸这应该是是林氏祖墓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一段小路,我们摸索着,不久终于看到一个整齐干净的墓园。面前的这个墓园正是林氏渡琼始祖林暹公的安葬之地,就是我们此行寻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南宋至今,时间穿越了八百多年,林暹长眠于静静的山林之间。山间树木葱翠,夏蝉鸣叫,鸟儿欢叫,山上空无一人,一片幽静,听得见心跳的声音。站在先祖的墓前,凭吊古人,世间万物,如浮云过空,一阵感叹。</p> <p class="ql-block">  八百多年前(南宋初),林暹从家乡福建的莆田,背井离乡,来到荒蛮之地的海南岛。对于林暹琼州地方志少有记载,但是族谱却对其政绩详为收录。林暹,字邦荣,是林氏九牧中的六牧林蕴的十世孙,南宋绍兴时中进士。说起九牧,据传唐朝福建的林氏一门有九兄弟,考进士任刺史,牧为刺史,是唐朝的官职,史称“九牧林氏”。所以海南林暹的后代都在祠堂里挂上“九牧堂”的堂号,现在许多林暹后人在建祖屋时,也爱在正门上方挂上“九牧堂”的堂号,以此为荣宗耀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暹官任琼州知府,加封乾宁路(琼州)经略安抚使,经略安抚使是宋朝中央委派的地方行政官员,正三品,也是一个职位很高的地方官了。南宋初奉命入琼,把琼州建设成为抗金大后方。为官一任三年期满后的林暹回京复命,但是皇帝因为其政绩而让他留任琼州递台,于是林暹又携带家眷再返琼州,从此再也不离开。</p> <p class="ql-block">  寄居琼崖的林暹扎根琼涯,在琼州度过一生,三十九岁故于任上。林暹可能不想到他的子孙在琼崖大地繁衍生长,几百年间成为海南一个大姓,其子孙遍布岛内外。据称,海南的林姓始祖众多,共有十多个,其中以第一始祖林裕,第二始祖林暹最为著名。林暹有两个儿子叫洵武洵仁,他们后来迁居文昌的宝芳林村和下水村,其后代后来散居会文的白延、文教的溪西村和龙楼的南里村以及文昌各地。这三个族群历经几百的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林氏族群。林氏后人以文昌为发祥地,散居琼山琼海等东北部及临高乐东等西部地区,还有雷州半岛一带,其中文昌最多。据统计岛内外的林暹后代有约二十五万之多,比唐朝入琼的林裕的后人还多,可见林暹人脉兴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辈序是“开天树鸿尤明道师先觉”的林氏后人,都可认为属于林暹的后代。辈序是一种文化,中国的辈序都烙上浓厚的传统文化印记。以林氏的辈序为例,看似每一个严序的文字是独立的,但其实又是互相联系的,都有明确的含义,包含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元素。上代人大都按旧的辈序来取名。我翻阅族谱时发现新的族早已制定,但是却甚少使用,可能是因为现在取名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墓园坐南向北,居高临下,颇有气势。墓园面积不大,有亭子,有高大的坟墓和碑记,碑记上面刻有皇帝宋高宗的诏书。崭新的墓园应该是近年修缮的结果。林暹是与其夫人王氏合葬,祖墓的旁边还有一个坟墓,这个墓不是林氏的祖墓,其主人叫吕日登,据说是吕氏一始祖,为什么同一个墓园安葬着两个不同姓氏的先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个传说很有趣味。据称林暹与吕日登是同乡,都来自福建的莆田,吕日登是林暹的下属,两人交情甚笃。吕日登很会看风水,几经探访看中了旧州岭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不加思索便把这块坟地送给林暹,后来吕日登又非常懊悔,不甘心把这块风水宝地白白送他人,但又无计可施。所以他只好选择自杀,好把自己先于林暹葬在这里。但是他还是把主位留给林暹,把侧位留给自己。这件事毕竟是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实,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  也许有些事情无需考证,考证了也许证明不了什么,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切都会被时间湮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进程,一切皆有源,保住源头加以珍惜和爱护,才会有永不干涸的长流。感恩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后人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山上下来,已经是午后,烈日当空,饥肠辘辘,望着身后逐渐远去的旧州岭,但是这次的寻访祖墓之行会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