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懶人國%逍遥王,微信13851883597】</p> <h3>奔子栏,藏语意思是“美丽的沙坝”,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金沙江奔流其间,奔子栏渡口为滇藏“茶马古道”上有名的古渡口,也是“茶马古道”由滇西北进入川藏的必经之路。214国道开通后,地理位置变得更为重要,也成了众多商家聚集之地。奔子栏也是我的2019年藏区之行的第一站。<br></h3> <h3>在群山万壑之间,在奔子栏的书松村山坡顶上,矗立着金色闪亮的东竹林寺。两边都是悬崖陡坡。</h3> <h3>214国道边的东竹林寺牌楼</h3> <h3>东竹林寺,建于清朝的1667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建寺初期为噶举派,后因参与以滚钦寺为首的反格鲁派战乱,失败后改为格鲁派,并与周围七个小寺庙合并,更名“噶丹东竹林”,意为“成就二利(利己利人)之寺”。从此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康区13大寺之一。</h3> <h3>位居寺庙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82根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一层是全寺喇嘛诵经处,二层和三层分别为经堂、佛殿,以及堪布(掌教)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内外装潢富丽,布满了各类精美的雕塑、唐卡和壁画,整个东竹林寺不仅里外金碧辉煌,而且到处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h3> <h3>大殿门抱厦</h3> <h3>大殿门抱厦两边绘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壁画。持国天王有食香生围随,增长天王有似人妙香群围随,广目天王有龙妖群围随,多闻天王有施障群围随。</h3> <h3>生死流转图(局部),左为饿鬼,中为地狱,右为旁生。揭示了器世间与情世间的轮回规律。</h3> <h3>妙高山形成图(局部),按照佛家宇宙起源学说中的器世间的形势而绘制的图面。</h3> <h3>一楼大殿堂是东竹林寺僧众举行各种宗教仪轨的主要场所,可以容纳千余僧人聚会。宽广明亮,庄严幽静。</h3> <h3>大殿正中以宗喀巴大师本尊像为主,面朝东方依次排列着宗喀巴五亲见。“五亲见”是指神童举座像、畏严骑虎像、骑象举座、文殊骑狮像、宗喀巴本尊像,宗喀巴大师圆寂后,上座弟子克珠杰极度悲痛地再三启请已故大师显灵,于是宗喀巴在空中幻化出五种形象姿态,所以称为“五亲见”。</h3> <h3>克珠杰像。原名格雷贝桑,宗喀巴师徒三尊之一,甘丹寺第三任甘丹赤巴,后被追认为一世班禅。</h3> <h3>狮子吼观音</h3> <h3>骑龙白布禄金刚</h3> <h3>活佛宝座</h3> <h3>酥油花颜料</h3> <h3>大殿中有数量众多的朵玛盘、酥油花精美雕塑</h3> <h3>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苯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悲悯众生减少杀戮。这是苯教的朵玛盘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后来这种祭神方式也被藏传佛教沿用,广泛用来制做供品。</h3> <h3>第二间立体坛城室,位于大殿楼上</h3> <h3>第二间立体坛城室专门用来供奉时轮金刚坛城,时轮金刚属于无上续部中比较特殊的无二续,无二续是以宣讲生园双运光明次第为主的密乘经集。</h3> <h3>时轮金刚本尊</h3> <h3>佛祖初次进行时轮金刚灌顶的对象是日车仙人,也称“法种王”,共有25代。香巴拉地区非常盛行时轮金刚法。</h3> <h3>莲花生大师坐像</h3> <h3>金刚手</h3> <h3>金刚萨埵</h3> <h3>释迦牟尼佛</h3> <h3>弥勒佛</h3> <h3>普明大日如来殿,是供奉普明大日如来佛祖的静殿。分为里外两间,外间四壁悬挂多幅唐卡。</h3> <h3>普明大日如来佛祖,为生者净罪、为死者荐福。</h3> <h3>释迦牟尼殿</h3> <h3>四臂观音</h3> <h3>第一间立体坛城室,供奉有三座立体坛城。与第二间的坛城一起,是整个东藏地区独一无二的四座立体坛城。</h3> <h3>三座立体坛城分別是密集金刚、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的道场,坛城上镶嵌着许多的天珠、玛瑙、红绿松石等宝物。</h3> <h3>弥勒佛殿</h3> <h3>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主要聚居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俄罗斯(卡尔梅克、图瓦和布里亚特)。近现代藏传佛教已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由于藏区几乎是全民信教的社会,藏传佛教在道德规范、行为整合、心理调适等方面已融入到了藏民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了解了神秘的藏传佛教,也就了解了生活在世界上海拔最高地方的藏民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