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湖北省电力博物馆

武汉拍客

您知道租界时期的汉口电灯公司吗? 您知道民族企业汉口暨济水电公司的沿革吗? 您知道原老武昌火电厂发电机转子的实物存放在哪里吗? 旅游版,超版海默老师。 在天风老师的多次的联系下,24日14时,我们一行,差不多30人来到汉口合作路湖北省电力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省、市电力发展的历史。 博物馆的现地址就是原英租界的汉口电灯公司,作为汉口原租界电灯的起源地,她本身就具有文物价值,很值得一看。 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534平方米,由历史馆、科普馆、外景区和办公区组成,具备展示、服务、研究、交流、教育等多种功能。全馆拥有各类实物、史料、图片近5000件,其中展出2000余件,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实物、史料、图片200余件。这些展品见证了湖北电力百年发展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 九省通衢百年沧桑 湖北是九省通衢,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1905年英商在汉口租界创办汉口电灯公司,当时仅输出部分居民用电,而湖北工业用电的历史始于1906年。 这一年,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既济水电公司”)在汉口大王庙(今利济路汉水边)建立。从此,湖北开始有公用电业。1908年8月,既济水电公司所属大王庙电厂投产送电,点亮了两万盏电灯,为汉口带来一片光明。当时的既济水电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电厂,总容量1500千瓦,约占同期全国民营电厂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 白驹过隙,岁月流转。从当初的既济水电公司到现在的三峡电站,发电装机容量从最初的1500千瓦到现在的仅三峡电站就达到2250万千瓦,从最初的2.3千伏线路到现在的500千伏整体性省际环网,再到我国首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特高压线路——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湖北工业用电已悄然走过了漫长的108年。 如今,这百余年的电力历史有了承载和展示的地方。作为武汉曾开设的电厂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原址,2011年6月,汉口电灯公司旧址由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升级为省文保单位。同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决定保留其原本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风格,经过修缮改造为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如今,这座位于江岸区合作路上的老建筑,历经百年沧桑,却仍然挺拔优雅,与周边的“八七会议”旧址、宋庆龄故居等众多老建筑交相辉映。 老电力人的珍贵收藏 丁明衡是武汉供电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他为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无偿捐献各类实物139件。最为珍贵的是清朝宣统元年(1908年)既济水电公司发行的一枚“5股”股票,距今已有106年历史,当年是他通过讨价还价,以40元的价格在汉口泰宁街古玩地摊淘得的,至今却已价值连城。另外较为珍贵的还有1948年《既济水电公司概况》、《中共武汉冶电业局党徽》、记载有既济水电公司大王庙电厂工人钟苗夫当选中国劳大第四届执委的《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等文献资料。 在湖北十堰,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电力人,名叫许国勤,他退休前是十堰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机动科书记、电气高级工程师。1950年,许国勤参加了长春电力学校技工班的学习,之后接受过苏联援华专家的三年培训,再到十堰二汽工作。 在征集文物阶段,许国勤将自己从事电力工作40年间珍藏的许多电力史料无偿捐赠给正在筹建的湖北省电力博物馆。这些史料包括1952年7月13日出版的《电业工人》报纸,这期发黄的报纸里刊载有许国勤的电力技术提问,以及编辑部的回答;两本1955年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业局刊印的《变电运行规程》、1978年许国勤自己编著的十堰二汽供电局《电力运行规程》。老人提供的还有非常珍贵的1955年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印制的《电力安全规程》,以及被称为“和平年代的白求恩”的苏联援华专家基列夫给第一批中国电力科技工作者授课的读书笔记,笔记上有苏联专家批改的评语等。 有了这些老电力人的倾情捐赠,许多有纪念意义的文物得以被抢救和收藏,湖北电力工业的发展历史得以被更完整地记录和总结。 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主体装置以湖北地图轮廓为主体,采用芯片板纹理元素与灯光控制结合,通过四束延伸灯带展现湖北电网连接南北、东西互供的地位。经过新颖设计的展厅铭刻了湖北电力百年历史的辉煌岁月。 博物馆展出内容覆盖湖北电力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包括水电、火电、电网等各个方面。博物馆主体分为历史厅、科普厅、临时展厅三大部分、12个展区,分别展示湖北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介绍电力前沿科技、传播电力科普知识。 历史展厅颇受参观者们的喜爱。该展厅以发展为主线,分为星汉启明、艰苦创业、改革开放、跨越发展、行业集萃五个部分,展出大量反映新中国成立前湖北电力发展的历史实物、资料、图片,如既济水电公司史料、武昌电灯公司发电机转子等。其中,被誉为百年发电机“心脏”的武昌电灯公司发电机转子经历最为曲折。 1911年2月,上海商人管祥麟在武昌紫阳桥长湖边筹建武昌电灯公司,后辗转易主,先后更名为砖瓦巷电厂、竟成电灯股份公司、武昌电灯局、武昌水电厂。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防止发电设施落入敌手,1937年10月24日,国民政府部队派兵用炸药将没有迁移的发电设施全部炸毁,其发电机转子在当年爆炸中意外幸免于难,被埋于电厂废墟中,较好地保存下来。 此外,博物馆中展出的既济水电公司百年界碑也很引人注目。2012年12月,这块界碑在利济南路江边市政施工时被发现。该碑长1米,宽0.35米,中间刻有“既济水电公司”六个大字,前有“永玉河巷”竖排小字,落款为“光绪丁未年立”。据查,“永玉河巷”指的是大王庙电厂专用运煤码头,“光绪丁未年立”则是电厂1907年选址奠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