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游记】下青州(下)云门拜寿 珍馆探宝

水月楼主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鹧鸪天&nbsp; 登云门山(新韵)</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念龙</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缥缈云门一洞天,</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平原拔笏镜高悬。</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山献寿衡王悦,</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海流霞朝旭宣。</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抟梦,范公泉,</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摩崖掌故越千年。</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人不见今人面,</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依旧今人谒寿山。</b></h3><h3><br></h3></h3><h3><b>2019.5.12(农历四月初八 周日)</b></h3><h3> 早6点起床,6:30早餐,7点出发。上午的游程:云门山、青州博物馆。</h3> <h3>云门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在山东乃至全国享有盛誉。</h3> <h3>观寿亭。人们爬到这里累了可休息一会。</h3> <h3>看来昨天去黄花溪大家都不累,感觉上山的步伐都很轻松。</h3> <h3>咱也不示弱,虽说咱拄着登山杖,可咱这登山杖是两用的,关键时候把头拧下就是个独腿镜架。</h3> <h3>万春洞。云门山后东侧,有冀阳周全开凿的“万春洞”。该洞高1.6米,宽1.2米,洞室宽阔,深达5米。在洞内南侧,雕有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石像一尊。在陈抟石雕像头部的上方,有明朝隐士雪蓑题写的《山居吟》一首: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其诗文豪放,字体刚劲有力。洞中石壁上还有明代姜寒古所作的“君睡容我醉,我醉学君睡,醒者徙纷纷,未许把同臂”等诗句,可谓脍炙人口,耐人寻味。故老百姓有云:“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所以不少游人,为图个吉利,已经把陈抟老祖的头和腚摸得净光发亮了。</h3><h3> 按说对这神圣是不能拍照的,咱念叨了几句,说: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前来拜谒,失敬拍你一张照。由于心慌手抖,连脚都没拍全。</h3> <h3>云门献寿。在云门山阴,有一海内罕见的巨大型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为“云门献寿”,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周全为衡王祝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周全为明嘉靖年间衡王府的内掌司(典膳系掌管王宫膳食的官),善作斗方之字,云门山留有他的许多作品。这个“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2.22米高,为大个头的男子汉所不及,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语。</h3> <h3>云门山上断崖峭壁间,遍布历代文人名士的摩崖题刻和碑碣。</h3> <h3>云龙之门</h3> <h3>东齐秀色</h3> <h3>云门洞,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h3> <h3>云门洞简介</h3> <h3>云门洞内,洞中之洞。</h3> <h3>天街云衢。从这里登顶。</h3> <h3>天街云衢简介</h3> <h3>云门山山势两面对称,宛如一顶乌纱帽,中间是主峰大云顶,两边的纱帽翅是指东峰——望海峰与西峰——射仙台,望海峰向东延伸,上建有东阆风亭,俗称望海亭;射仙台向西延伸,上面是一个宽广的平台,陡峭险峻。 </h3><h3>位于云门山巅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无梁建筑,匠工非凡。</h3> <h3>云门山极顶,海拔421米。</h3> <h3>“迎旭”。在这里拍日出应该是最佳位置。</h3> <h3>这是在极顶拍到的望寿阁,位于北极山腰,由正阁、东西厢房和垂花门组成。置身阁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见“寿”字,故名望寿阁。</h3> <h3>这是在极顶往西拍到的风景,说这边有驼山,没看明白哪是驼山。</h3> <h3>  东阆风亭,从极顶往东方向拍摄。时间关系,下山。下山咱没走上山的路,按路标指示,从万春洞(陈抟卧像洞)沿东山坡下山,感觉比上山的路要平缓好走的多,可一路走下来一个游人也没碰到,心里有些打怯,担心走错路耽误时间,还好,半路碰到一景区工作人员,问这样走下去能否到景区大门,问答是肯定的。又问这条路是不是远一些?回答:是远,而且还远不少,不过好走一些。只要路不错心里就有底了,最后按要求在9:30之前赶到集合地点。</h3><h3> 下个景点:青州博物馆。</h3> <h3>(此图来自网络)</h3><h3>范公亭,始建于北宋。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兼淄、潍等州的安抚使。他才高志远,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颖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h3> <h3>路过古城南门,随手拍一张。</h3> <h3>青州市博物馆位于青州市范公亭公园(范公亭路)西端。其始建于1959年,1984年异地新建,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收藏文物之丰富和品类之珍贵,在中国同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h3> <h3>这是立于衡王府门前的铁鹤</h3> <h3>铁鹤简介</h3> <h3>馆内现存文物已达两万件,是中国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门类最全的县级博物馆,有“小大博物馆”之称</h3> <h3>随手拍了一些展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不再一一赘述。</h3> <h3>中国现存的惟一状元卷明代赵秉忠殿试卷</h3><h3>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有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却只有这一张。</h3><h3>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发现。这份状元卷是宣纸,长3.3米,宽38厘米。全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约长70厘米,是填写考生姓名、机关、年龄等,上溯三代的基本情况;中间部分2米多长是正卷,为馆阁体小楷书写,朱笔断读,句末画有红圈,是典型的八股文。正文之前有万历皇帝的顶天朱批6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最后面的一部分约长55厘米,列有9位读卷官的职务、姓名。9位读卷官中有3位是吏部、户部、刑部尚书,均从六部九卿中选派出来。状元卷2460个字,写得极其端正漂亮。 </h3><h3>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县)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赵秉忠25岁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后因秉性刚直,被削职还乡,53岁含恨而死。</h3> <h3>古九州图</h3> <h3>50分钟走马观花把博物馆浏览了一下,11时许赶到住宿的那个素食客栈午餐,从而结束了此次所有景点的游览。</h3> <h3>买点青州特产,百年老字号——隆盛糕点,打道回府。</h3> <h3>回来的路上很顺利,到济宁刚好6点,正是晚餐的点,下车刚好有个老菜馆,这两天吃素食吃的肚子也有些亏空,就这里吧,正好还有退回来的几百块钱60岁以上景区免的门票钱,再大喝它二两。</h3> <h3>餐后回到家,家里正在过母亲节,看到我这形象,一家人笑翻了天,闺女说我像个乞丐,两个外孙说姥爷拿的是打狗棒!</h3><h3> 欢笑中,结束了此次两天的青州游。青州确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有太多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可挖掘,自然风光也会让人流连忘返,闲遐之人不仿前往一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