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一个没有自主选择权的人

水墨秋言

<h3>文/水墨秋言</h3><h3>图/电影网络</h3> <h3>  今天,窗外阴雨不停,静静地看完了电影《末代皇帝》,唏嘘不已。</h3><h3> 我觉得溥仪真是一个可怜之人,对他感到无比同情,他的一生都被历史的洪流所席卷,几乎不曾自己做过主,不论是做皇帝、不做皇帝都不由他说了算,他的一生,是傀儡的一生。</h3><h3> 溥仪也算是经历过荣华富贵的人,那么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有什么资格同情他呢?我想,我同情的是他的身不由己。</h3> <h3>  当我在观影前看这部电影的海报时,心疼那个戴着重重皇冠的孩子,身后是气势恢宏的大殿,显得他是那么孤独。皇位,不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该承受的重担,有人将皇位强加于他,他就成为了一个受害者。</h3><h3> 从此,他见不到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兄弟姐妹,没有伙伴,也没有自由,只有无尽的孤独,这对一个只三岁的孩子来说,是何其残忍?就算锦衣玉食,那又如何?该谁来为他灰色的童年买单?</h3><h3> 他从未体会过家庭的温暖,和同伴嬉戏的快乐,不过在这境况下,他也长大了,似乎也适应了当皇帝的生活。可如今已到民国,人家又不让他当皇帝了,他只好宣布退位,但是他还生活在紫禁城里,还是不能自由出去,连她的亲生母亲去世都不能出去看一眼,与其说他是皇帝,不如说是一个被软禁的犯人。</h3> <h3>  直到他遇到了英国人庄士敦老师,他给他苦涩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他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并向往外面的世界,他甚至想去英国上牛津大学。后来,民国政府把他赶出了紫禁城,而走出紫禁城,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当有人强迫他离开这里之时,他竟然有了些不舍,可终究还是离开了,反正说到底,离开或不离开,全然不由他自己说了算。</h3> <h3>  他去了天津,带着皇后和妃子,租住了一个昂贵的别墅,买了很多名表、汽车,他留恋于舞厅之中,在钢琴旁边动情地歌唱,他和皇后婉容计划着去哪个国家游玩,他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这段生活恐怕是他一生中最阳光灿烂的日子了。</h3> <h3>  只是好景不长,他在东北的祖坟被炸毁,一腔热血涌起,想要为祖先雪耻,于是不顾众人反对,投入日本人的怀抱,建立起了满洲国,他知道自己这是被日本人所利用,但是他也更想利用日本人。可政治、阴谋这些东西,又岂是他这种心思单纯又懦弱的人玩得转的?归根到底,他仍旧是一枚棋子,只不过现在是在日本人手里,早先是在慈禧、张勋那里。</h3><h3> 日本战败,他没能及时逃走,落入共产党手中,成了战犯,在监狱里关了十年。后来因为毛主席,他才得以出狱,成为一名普通公民,在北京的植物园里,侍弄花花草草。他想回家看一看,讽刺的是,现在回自己的家居然要买门票,彼时的故宫已经成为景点,他颤巍巍地走进去,用眼神一一抚摸那些宫殿、台阶、皇位。这里,曾经竟然是他的家?历史向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h3> <h3>  幸好,他死在了1967年,十年的腥风血雨刚刚被搅起。以他的身份,假如还活着,必定会是被批斗的对象,在这里我至少看到了命运的一丝仁慈,能平静地离开,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h3> <h3>  看完影片,我只觉得,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无力感,所有一切都不是他自己说了算,他是一个傀儡,被各种人利用。这才是最可怜的,比贫穷、疾病、失败、打击更让人同情。</h3><h3> 生而为人,活着的标志是有自主选择权,只要是自己选的路,就算经历再大的痛苦、失败,至少活得是自我。如果想让一个人活成傀儡,就剥夺他的自主选择权,什么都为他准备计划好,永远活在别人手里。</h3><h3> 我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些大学生、博士自尽的事情,总能发现,这些人几乎都有一个被规划的人生,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交什么朋友,都是父母安排好的,表面看上去,他们有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人生,可是他们并不真正快乐,好像在过一个假的人生,灵魂上的抑郁来得比肉体更痛苦,最后只能用死亡的方式来解脱。这些人和溥仪的可怜之处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自主选择权。</h3><h3> 没有自主选择权的人生,最没有生命力,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生苦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不负此生。</h3><h3> 至于什么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回答的问题,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有的人很幸运,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但大多数人都没这份幸运,不过即使还在在迷茫之中,也没什么要紧,只要一直问自己,总会有答案。</h3> <h3>(2019年5月14日,湖北咸宁咸安,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