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大余县特殊教育学校校园里,有一群折翼的天使,有星星的孩子,还有在为折翼天使编织翅膀的老师。这里是最为纯净的、充满爱心的天堂。虽然不像普通教育一样常有鲜花和美誉,但是作为我县特殊教育的拓荒者——李婷,却以能为残障孩子托起明天的希望而感到幸福!</h3><h3> 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七年来,面对特殊孩子,她七年如一日,从没有放弃过对孩子们的悉心教育。学生有点滴进步,都会让她倍受鼓舞。虽然很多人还不理解特殊教育,对于不理解特殊教育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禁地,他们认为特殊孩子没有什么可教育的,听之任之,当做“看牛”罢了。但,她作为特殊教育拓荒者,深深理解并爱着这份事业,且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特殊教育也更考验着一个教师的师德,七年来,李婷坚守着对孩子们的教育执念,她相信以师爱的力量,以专业的态度,以恒久的耐心,定能收获孩子们的大进步。
</h3><h3> “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特殊孩子不能因为身体有残疾缺陷,就彻底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她认为每个特殊孩子心中都有追求、有渴望,怀有潜质,“健康的身体”这道门关上了,我们无法打开。但是一定会有“一扇窗”,这扇窗只要打开,就能看见新的天地,就会有光照射进来,为特殊孩子们扫除黑暗,带来光明与希望。李婷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在努力地做着……<br></h3> <h3> 2013年,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创办,她成为第一任校长。她与特殊教育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她师范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二十多年前当她埋首与特殊教育专业孜孜以求地学习时,就树立了要终身奉献特殊教育的理想信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学生是可爱的折翼天使,享有与普通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等教育理念深深地扎根在李婷的头脑中,当县特殊教育学校终于正式开办的那一天,李婷激动得无以言表,她相信:“家乡特殊教育的春天,终于来到了!”特校创办之初,“万事开头难”,许多工作等着她去做。为学校教学大楼的建设施工奔波,为学校购置开班物品忙碌,为学校长远发展谋划,为招收残疾学生宣传……大大小小的事情,落在她瘦小羸弱的肩膀上。“想到能为家乡的特殊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能为残疾学生家庭带来福音,我多跑几次腿,多熬几次夜,多付出一些,再累也是幸福的。”提起七年前创办时的艰辛,李婷动容地说。作为家乡特校创办第一人,她是在巨大的责任感、幸福感、紧迫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情感与能力,尽情地在爱着特殊教育,尽心地在教育着残疾学生,尽力地推动着特校健康持续发展。</h3><h3> 七年以来,在特校这块特殊、渺小、在普通人看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难以理解的天地里,在这默默无闻的讲台上,李婷作为一名校长,也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老师,在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也没有辉煌灿烂的业绩,她只是怀着“踏实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做着平常事,为能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教学校而努力奋斗。看着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看着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李婷在努力践行着十多年前立下的誓言,也是在践行着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h3> <h3>♥以博爱之心,爱每一位残疾学生,插上“爱之翼”</h3><h3>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责任更为重大,使命更为艰巨,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的发展当好特师。面对身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残疾孩子,特师必须要有一颗博爱的心。李婷深知“爱才是最伟大的教育”,她不仅爱着特教,更是用全力深爱着特教。对学生倾情付出,播撒师爱之心。面对着情况复杂多样的学生,她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融入学校集体学习生活。每招一批新生,她都要将每个学生的情况熟知在心,对他们入学的不良行为进行一一矫正。吴ⅹⅹ是一个唐氏(先天性智力低下)儿,且伴有明显的多动症,倾向于暴力伤人行为。刚接收他时,他几乎没有一分钟是安静的,见到人便是冲上前一阵乱打。老师将他拉开,他便操起扫把棍对着老师。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李婷首先想到的办法是“以爱化解过激行为”,她微笑着走近吴ⅹⅹ,拉起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带着他一起坐在校园的休息椅上。这孩子一开始还有些不知所以,有些不自然,也许从前因为自己是智障儿而遭很多人嘲笑讽刺,所以为了自保,他采取以打人来抚平自己受伤的心灵。李婷知晓特殊孩子的这种心理,决定以经常性的爱与鼓励来化解打人行为,时不时地找这个孩子说说话,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吴ⅹⅹ打人的行为少了,做好事的行为多了,还成为了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李ⅹⅹ是离异单亲家庭的唐氏儿,家庭的原因让这乖巧的孩子变得非常沉默,上课时总是趴在桌子上画画,不肯发言,嘴里总是说着“我长大要当画家”。李婷在上课里会注意观察这位孩子,经常找到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让她回答,课余时间会和她一起做做游戏。现在她每天在校园见到李婷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李老师,你好漂亮,我好喜欢你!”每次李婷老师也总是会回应她:“你也很漂亮,我也很喜欢你!”话落间,这孩子便一蹦一跳地进教室了。很多这样的孩子跟他的家人们说他喜欢李老师,喜欢这个学校。</h3><h3> 师之爱,竟如此神奇,化解了不良行为,抚平了受伤的心灵,李婷用师爱为折翼的天使插上了爱之翼。</h3> <h3></h3><h3>♥以专业的力量,发掘每一位学生,插上“行之翼”</h3><h3> 大余特校的校风是“博爱立德,勤奋立行”。这“行”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树立优良的品性、行为;另一层意思是“我可以,我能行!”当初拟定这校风时,李婷是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出来的,旨在通过博爱的师德,专业的特教理念,获得希望,建立自信,打开学生那一扇窗。</h3><h3> 为了达到这一育人目标,光靠满怀爱心是不够的,特师必须有一身特教专业本领。李婷知道仅靠过去学的老本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特教发展形势的,所以,在工作之余,她的手上总是少不了捧着现代特教专业刊物、书籍,认真地阅读与思考,将这些知识与一线教学结合起来,转化为行之有效的适合学校教学的方法与思路。</h3><h3> 在多年特教的从教经历中,她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专业心,多一些鼓励。”通过爱心的召唤、耐心的感化、专业心的引领,使学生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找到自信,点燃学生的希望。许多脑瘫的孩子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家庭生活中特别依赖家人的照料,来到学校后常常不能自己主动解大小便。为了培养这类学生的主动自己上厕所习惯,李婷从掌握学生表情动态、带领学生上厕所、手把手教学生使用卫生纸擦拭干净,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终于为大部分脑瘫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如厕习惯。</h3><h3> 在诸多类型的残疾学生中,最难教的要属自闭症学生了。他们语言发展迟缓,交际能力弱,喜欢活在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里,严重缺乏主动询问和交流性语言,且声调呆板,应答简单。李婷通过读书籍、上网查资料、家庭访谈调查、课中实践,想方设法提高自闭症学生社会交往、语言沟通的能力。她从最简单的课前点名环节开始,每次她的课前几分钟都会训练学生对呼叫自己名字的反应功能,刚开始时自闭症学生对叫自己的名字毫无反应。李婷走到学生旁边,微笑着轻轻地将学生的手举起,双眼注视着他,语气柔和地告诉他:“老师在叫你的名字哦!请举起你的手,好吗?”记不清经过了多少这样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点名训练,当有一次点名时,重度自闭症学生彭ⅹⅹ在李老师叫他的名字时,他认真地举起自己的右手喊“到”,那一刻,李婷被自己和学生感动了!谁说他们没有希望,在爱心的温暖下,在耐心的教育下,在专业的力量下,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一样拥有春天,一样能如小小种子会发芽、开花。</h3><h3> 当特殊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行为问题时,她也曾非常困惑、迷惘,也会让她对自己产生怀疑和挫败感。但是,当这些特殊孩子每天早上开心地向她打招呼:“李老师,早上好!”时,当他们在课堂中记住了老师教的知识时,当他们表现关心弱小时,当他们争先恐后帮老师擦黑板时,李婷觉得那是当特师最幸福的时刻。</h3> <h3>♥以不放弃一个残障孩子为追求,风雨无阻开展送教上门工作。</h3><h3> 为了让重度残障孩子也能接受到平等教育权利,李婷率领学校教师组成送教团队,风雨无阻下到各乡镇残障学生家中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小萍同学是她的一个送教学生,脑瘫导致运动功能受损,语言表达及学习能力弱,性格孤僻易怒。之前对老师还有些抵触情绪的小萍,在经过接受多次送教上门之后,性格开朗了许多,学习兴趣愈来愈浓,已能和老师正常沟通交流,并认识一些常见的字词。每到了送教时间点,小萍便会早早让奶奶开门,坐在门口迎接老师的到来。让残障孩子比之前的情况好一点,再好一点,这就是作为送教老师最大的收获,看到孩子有了些许的进步,李婷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h3><h3> “感谢老师,是你们让小萍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了,你们给了我们太多的帮助,谢谢你们!”小萍的奶奶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激动地说。“送教上门”犹如一缕阳光给他们送来了温暖和希望。</h3><h3> 这样的感人故事,在李婷率领的送教老师团队身上不时地发生,他们在送教上门实践中,积极探索送教方法,总结送教经验,不断完善送教上门工作,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送教老师的心中时刻牵挂着那些残障孩子--愿那些残障孩子都能不断地一点一点进步,都能对生活一直饱有热情,并对未来充满希望!<br></h3> <h3> “我愿意当一辈子的特殊教师,愿意尽我所能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让他们能飞,会飞,而且飞得又高又远!”李婷怀揣着这份情怀和信念默默努力,让一位平凡特教老师的师德师爱闪烁出别样的光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