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嘎吉村新画卷

樗橒

<h3>  初夏时节,薄雾轻飘,青山如黛,村庄如画。</h3><h3> “山下面就是我们大嘎吉村,可以看到我们新建的农贸市场,新建的党建长廊、新建的小水井新村,还有我们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室……。”王永寿站在半山上,一一指点,如数家珍,作为文山州州委办派驻大嘎吉行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自2018年2月28日进驻村子以来,他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新旧变化,已是再熟悉不过了。</h3> <h3>  大嘎吉行政村,位于马关县仁和镇,距离边境线直线距离3公里,大嘎吉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意思是大丫口对面,寓意”吉祥、美丽的声音”。全村有14个村小组,有2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州委办挂钩帮扶大嘎吉村委会以来,开门见山,直面困难和问题。州委领导明确表示,脱贫攻坚就是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要从条件最落后的村子开始。于是,14个村小组中各种条件最差、水电路都存在极大困难的小水井村成为了第一块硬骨头。</h3> <h3>  “我们苗族住在山上,读书要到山下的大嘎吉村,都是走这条山路,坡陡石头多,路非常烂。”小水井村民杨富文给记者比划道。“以前寨子里的人开玩笑说,要是从这里赶一头猪下去卖,赶一天都赶不到大嘎吉去。要么扛着下去,要么就在这个寨子杀好,再拉出去外面卖。路也难走,吃水也困难,还有供电也不正常。煮一顿饭,还有烧点水,半天都烧不好。”</h3> <h3>  </h3><h3> “州委领导反复到小水井村实地调研后,认为在原址上脱贫非常困难,决心把整个村子搬迁出来,搬到海拔1200米下的山脚。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一场硬仗!但是必须做,要真正做点实事,真正让脱贫攻坚见实效,群众生产生活真正有改变。”王永寿说,2018年,通过统筹协调,实施易地安置,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小水井村整体安置到山脚下的行政村所在地。当年11月27日,小水井村26户132人,包括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开心心搬进了新房。</h3> <h3>  “每家80平方米,道路宽敞,门口有路灯,家家有厨房卫生间。现在吃水,用电都解决了。路更不用说了,娃娃读书非常近,老人看病更是方便多了。”杨富文在自己新房门前,告诉王永寿。“只是这几日水压不稳,估计过几天就好了。”</h3> <h3>  这里是大嘎吉村委会大寨村二组的一片山林地,山洼间种满了一种特殊的中药材:砂仁。砂仁的果实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主要用来治疗肠胃病。近些年,市场行情一直不错,2018年每公斤砂仁鲜果市场收购价是40多元。</h3><h3> “这种就是三年以上的砂仁花,今年就可以结果了。”马万友向记者介绍说。他是大寨二小组的苗族村民,党员,有着11年的党龄。有两个孩子,因为妻子长期生病,导致家庭贫困,2017年马万友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h3><h3> “我干过两年的村小组长,后来由于媳妇生病,缺钱,就外出打工。2011年出去,先后到过贵州、香格里拉、西藏、广西,主要是干隧道工程,苦得钱就回来。2016年开始试种砂仁,2017年种了10多亩,卖得4万多元,2018年栽了20多亩,卖了10万多,算是脱贫了。”马万友的努力被村民们看在眼里,2019年他再次被选为村小组长。</h3> <h3> 如今,不仅大寨二组37户家家户户都栽砂仁,大嘎吉整个行政村不少农户把种植砂仁当做脱贫产业来发展,全村种植面积达到了2038亩,2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0多户栽种砂仁,2018年全村砂仁产值达200万元左右。“我们砂仁的种植户也比较多,砂仁面积比较大。我主要想在今年、明年,指导群众管好砂仁,帮群众找到销路,从各方面包括网上联系老板来收购,尽快帮群众脱贫。”马万友有些忧虑。“现在就是担心水的问题,最近天气有点干,久不下雨。”</h3><h3> “我们实施了一个项目高标准农田灌溉项目,投资100万,从仁和镇腻坡行政村的坟脚小组引水过来,有五公里长,可以覆盖大嘎吉村的3000亩地、林地,2018年4月份实施,现在主体已经竣工。这样就保证了后续产业的引水灌溉。”王永寿说,像大寨二组的一些林地,由于地势远,引水灌溉还没有覆盖到,不过也很快了。</h3> <h3>  “除了做好引水灌溉项目。我们又协调搞了一个人畜饮水提升改造工程。以前大嘎吉村这里是靠提水吃,不方便。现在是从仁和镇沙坝村引水过来,总投资270万,主引水管道12公里。2018年8月份实施,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全覆盖大嘎吉行政村周边的525户,包括附近的两个村小组,引水到户,开水龙头就有水。”王永寿指着村背后的一个水塘说。“那里正在搞一个小坝塘工程,投资70万,项目即将竣工,主要用作灌溉和消防。”</h3> <h3>  2018年,在州委办公室的大力协调下,大嘎吉村共实施了1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算投资达3500万元。目前,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村内道路提升改造、人畜饮水提升、电力改造提升、小水井易地安置、文化活动广场、农业土地综合开发、小坝塘修缮等项目都已基本竣工。这些项目的完成,让整个村子焕然一新,从空中俯瞰大嘎吉村,你根本无法想象,这里仅仅是一个边境村寨。</h3> <h3>  “党建长廊建成后,对于我们的党建宣传,主题党日活动等等,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阵地,特别是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更明显。”大嘎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明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有45个党员,两个党支部,党员遍布14个村小组,他们在危房改造、迁坟征地、村容整洁、乡村文明等方面取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些党员干部凝聚起来,工作才会有所推进。像习总书记说的,我们像地基一样,虽然位置不高,但作用很大。党员带头干,群众的积极性就高了,对脱贫攻坚工作就越来越支持。”</h3> <h3> 短短一年时间,大嘎吉村就全面补齐了产业就业短板、安全住房短板、教育技能短板和基础设施短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村实现200户892人脱贫,占全村建档立卡总人数的71%,贫困人口剩余48户217人,贫困发生率由53.4%下降至9.2%,下降44.2个百分点。</h3> <h3>  ”本月17日,大嘎吉村的新市场开始营运,摊点统一进入市场营运,村容村貌将得到明显提升。本月20日,大嘎吉村有8个妇女将到上海学习刺绣,回来后我们想利用老村委会办公地点搞刺绣扶贫车间。”王永寿说起近期的工作,了然于心,充满希望。</h3><h3> “下一步,我们将对照贫困户脱贫退出、贫困村脱贫出列标准,千方百计培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严格落实扶贫行业标准,从细从实补齐短板。同时认真围绕‘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四句话,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让大嘎吉村真正呈现出内外一致的新气象,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画卷!”</h3> <h3>文山广播电视台 刘瑞 张麟 马关台:罗孝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