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台北,古董家居铺里贩卖的旧时光

带路旅游

<h3> </h3></br><h3>台北的古董家居铺其实比卖新品的设计店铺更加好逛。这些店铺中的藏品丰富,性价比高。那些欧洲铁件、丹麦家具、美式杂货、东方古器……漂洋过海而来。童年用过的家居品、已停产的设计款、一把几十年的好椅子,一件略有破损的器皿,这种不期而遇间,正彰显了台北这座城的有情有义。</h3></br><h3>1</h3></br><h3><strong><strong>Retro Studio Taipei</strong></strong></h3></br><h3>古董家具的人气王</h3></br><h3>在整个台湾都很有名气,创始人Jacky曾在广告圈工作,后来到日本游学、做过室内设计也开过咖啡店,这些和美有关的体验养成了他挑剔的眼光。<br></br></h3></br><h3> </h3></br><h3>2004年,他创立了RetroStudio。店里的选品偏向经典款,无论是进门处的法国手工灯品牌Serge Mouille五臂吊灯,还是散落在各处的缤纷的Nicolle Chair木椅,都让人种草。</h3></br><h3> </h3></br><h3>在复古单品上,早已停产的Eames的手扶工作椅,英国百年家具厂G Plan的柚木餐边柜,老式音箱,都登上高阶中古玩家的清单。经典设计、手工、罕见款的捡漏,让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h3></br><h3> </h3></br><h3>2</h3></br><h3><strong><strong>邂逅1940~1970年代</strong></strong></h3></br><h3>觅得设计家私行</h3></br><h3>不同于Retro Studio,这家店全是老物件,定位在现代主义蓬勃发展的1940~1970年代。Bramin、Gunnar Falsig、H.P. Hansen等家具厂在1950年代生产的餐边柜,Hans J Wegner的夹板餐椅,造型奇特的桌上灯、设计师经典作衍生的小摆件,边逛边为店主的好品位点赞。</h3></br><h3> </h3></br><h3>最早,这里是从事室内设计的大沃设计工作室,应客人需求,才去欧洲觅得各式各样的中古家具。如今,他们已经有固定的英国合作商。</h3></br><h3> </h3></br><h3> </h3></br><h3>对觅得来说,“空间的氛围不在于材质是否高级,是设计是否具有巧思,一个有生命的空间,是使用者生活态度的延伸”。<br></br></h3></br><h3>3</h3></br><h3><strong>工业风家具</strong></h3></br><h3>摩登波丽</h3></br><h3>摩登波丽的名字,听上去就有种老派的时髦。与其说是复古家具店,不如说它更像杂货铺,从餐具、烛台、墙上的海报到发条钟、唱片机、电风扇……都可以找到。</h3></br><h3> </h3></br><h3>这里是台北较早引进工业风家具的店,不锈钢或金属制的桌椅,Dulton Tolix这样的知名铁制家具。对摩登波丽来说,造型重要,但家具一定不可忽视的是它的实用性和质感。2017年开始,这里也开始接受客人定制,自行生产家具。</h3></br><h3> </h3></br><h3>SMEG复古冰箱,带来1950年代经典的回忆。</h3></br><h3>4</h3></br><h3><strong>铁皮屋里的日本美学</strong></h3></br><h3>Delicate Antique</h3></br><h3>藏匿于静谧的嘉兴街上的古道具名店DelicateAntique,店主陈启乐是位爱好收集古物的音乐人,尤其热衷日本美学文化和手作。每次旅行,必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消磨时光,藏品多到家里摆不下,才租下这间荒废多年的仓库改为店铺。</h3></br><h3> </h3></br><h3>这里保留着铁皮屋的外貌,褪色的木条、裸露的天花板、舒缓的音乐和从屋顶天窗洒下的自然光,混合出一种年代美感。</h3></br><h3> </h3></br><h3> </h3></br><h3>除了最初收藏的日本古文具,店主还扩大了选物范围:手工晕染的薄纱围巾、欧洲中古时期的老家具、艺术古书、圆框眼镜、镶有图腾的餐盘……每件都是店主亲自挑选。定期还有各种洋服展,展售别致少见的老蕾丝、布料和银饰等。</h3></br><h3>5</h3></br><h3><strong>古董商品×空间设计</strong></h3></br><h3>Homework Studio</h3></br><h3>中正区三元街的Homework Studio,是那种小隐于市的店铺。由过去存放物料的仓库改造而成。店主Marko喜欢一身素棉的衣服、背带、马皮靴,本人就像个行走的日式潮人。他的本业是室内设计师,这里也兼具工作室使用。</h3></br><h3> </h3></br><h3>Marco像一个有着老灵魂的年轻人。叮铃铃的玻璃门,蝴蝶标本和捕虫网,古老的小木灯,皮质圆凳,停产的餐箱……他给店铺取名“Homework(家庭作业)”,希望客人把喜欢的老物件带回家,慢慢拼凑出理想的生活。<br></br></h3></br><h3>在他心里,“现代社会充斥着速成的产物,不断重复购买是在浪费和制造更多的垃圾,想要回到那个珍稀有感情物件的时代”。他的选货原则就是自己愿不愿意使用,不是心头好,就不会收入。</h3></br><h3> </h3></br><h3> </h3></br><h3>店里最惹眼的,是一个从日本跳蚤市场淘回的老式弹珠台,Marko为它配上了老式桌腿,转眼变成一张茶几,既实用又不失原有风味。除了古董物件,这里的特色是可以定制家具和空间设计服务,让专业人士帮你的私宅“老”起来!<br></br></h3></br><h3>6</h3></br><h3><strong>入门级选手淘货站</strong></h3></br><h3>NEODOXY+Vintage Air</h3></br><h3>如果你是一个新晋古董家具迷,可以到文昌街的NEODOXY和台北车站附近的Vintage Air转转。这两家价位亲民,适合入门买家锻炼自己选品的眼光。</h3></br><h3> </h3></br><h3>大部分是店主亲自从北欧带回的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经典设计;Vintage Air还有部分灯款和瓷器,偶尔也能淘到艺术家的联名款。许多古朴的陶盘目前都已停产,选到就是幸运!</h3></br><h3>7</h3></br><h3><strong>你的摆件,血统正宗吗?</strong></h3></br><h3>“Lili在家”</h3></br><h3>“Lili在家”位于台北的文青聚集地——永康街。一进门的Lisa Larson驼鹿摆件,敲定了这里的北欧基因。瑞典皇家老牌Rorstrand、被称作“陪伴每个芬兰人成长的温暖食器”的Arabia瓷器摆满货架。</h3></br><h3> </h3></br><h3> </h3></br><h3>纯净的白色、明快亮丽的彩色,正是北欧人追求的宁静快乐的生活具象。用这些曼妙的杯盏泡一杯咖啡,吃上一块皮脆焦黄的肉桂卷,你的北欧茶歇才算到位。这家店也是台湾唯一能买到Gustavsberg和Arabia正规新品的贩售店!<br></br></h3></br><h3> </h3></br><h3>8</h3></br><h3><strong>能看展览的家具博物馆</strong></h3></br><h3>丹麦仓库<br></br></h3></br><h3>丹麦仓库是“北欧粉”来台北一定会拜访的地方,主打1920~1970年代的木制家具。店里收集了不少设计史上有影响力的大咖作品,除去价格有时不太美丽,是可以当博物馆逛的店铺。</h3></br><h3> </h3></br><h3>这里常举办主题展,分门别类地介绍丹麦现代家具之美。大师Hans J. Wegner104岁诞辰时,就举办了“原初的观点——汉斯韦格纳资料展”,从书籍、杂志、型录到相片、海报,应有尽有,帮助北欧风收藏者了解设计背后的文化肌理。</h3></br><h3>编辑:王冰丨小what</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