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三十年代末北平的职业女性

老照片

<h3>【京剧女演员】京剧也称京戏,它的分布地是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北伐后,北京变称北平,故京剧又称平剧。由于该剧种发展迅速,其艺术水平在我国戏曲中名列前茅。</h3> <h3>【电影艺人】民国,中国历史上拥有特殊意义的一段时期。那是个政治与思想极为动荡的年代,其间各色人物轮流登场,或改换门庭,或散逸江湖。当时的中国,古典的气质还未褪去,现代的风情刚刚演绎,一切都是精致而新鲜的。更重要的是,曾经用双手摇摇篮的女性,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维来颠覆这个传统的世界了。</h3> <h3>【曲艺女艺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说唱曲种繁多,据史料记载,计有相声、岔曲、单弦、莲花落、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滑稽大鼓、乐亭大鼓、梨花大鼓、唐山大鼓、西河大鼓等几十种。民国以来,一些说唱曲种逐渐出现女艺人,出现较早的是在大鼓这一曲种当中。</h3> <h3>【咖啡店女招待】咖啡店(英语:coffeehouse或coffee shop),是经营咖啡饮品的零售店铺。鸦片战争后,上海英租界有了咖啡馆。帮助洋商打理生意的华人与日俱增,他们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第一批喝咖啡的中国人。 </h3> <h3>【餐馆女招待】餐馆,又叫菜馆、餐厅、酒家、酒楼、、食堂、饭馆、饭店等等,是让顾客购买及享用烹调好的食物及饮料的地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城市里,妇女很少有体面的工作机会。女招待在服务行业的出现,曾经受到很多社会人士的批评。</h3> <h3>【打字文员】打字机是打字的机械,有手动型、电动型。敲击一个键盘按键,与之对应的字模便会打在色带上,由此在纸上印制出来。打字机每打一字时,会往打字方向移动(一个字宽)。彼德·米特霍弗尔(奥地利)被认为是打字机的真正发明者,1864年至1869年间,他使用木头设计并制成了多种打字机。</h3> <h3>【火车站工作人员】正阳门东火车站的车站建筑为欧式风格,由英国人设计;平面呈矩形,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整体的建筑面积约三千五百平方米,由中央候车大厅、辅助用房、钟楼等组成。车站有三座站台(其中二座带有风雨棚)。车站设一、二等候车室(配有客厅)和普通候车室。 </h3> <h3>【北平的女警察】1931年(民国二十年)开始,北京有了20名女警官。大多数女警官毕业于女子学校,她们的年龄在18至21岁之间。日常女警们都住在宿舍里;在不出勤时,需要接受体能等各种训练。女警官当时的月薪分别为13元、14元、15元。</h3> <h3>【电话局接线员】在手动服务的情况下,用户摘机、要求接线员接通某电话号码.。如果被叫的电话号码在同中心局,接线员就会将呼叫用户线插入被叫用户线的插孔,客户之间即可实现通话。</h3> <h3>【洋行女职员】洋行是华人与西方洋人的国际贸易商行、公司、代理行。它始于中国的清朝。是一个从事货物出口、进口和再出口的贸易组织,它是物流和供应链的参与者。相当于目前的“国际贸易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等。</h3> <h3>【广播电台播音员】北平“中央台”的前身为国民政府控制的北平广播电台,呼号XGOP。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华北地区,并扶植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后因名义上归附汪精卫政权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原北平广播电台改为“中央广播电台”,改呼号为XGAP。</h3> <h3>【外籍家庭保姆】褓姆,也作保姆、保母,是照顾儿童的人。过去在豪宅工作的保姆通常直接向女主人负责。大户人家的褓姆有不少是长工,有些甚至会照顾几代的小孩。</h3> <h3>【时尚摩登女郎】三十年代的北平市井生活,也显得相当丰富多彩。从图片中似乎可以看出,民国时的京城并不十分落后,百姓也并不是穷且苦的形象,那时的北京平和、摩登、古典,又极具文艺范,古建筑的美,让人赏心悦目。而战火纷飞的年代,北平摩登女郎及其它职业女性也似乎依然能怡然自乐。</h3> <h3>(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