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过扬州瘦西湖吗?

百鸟朝凤

<h3>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h3><h3>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大虹桥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h3> <h3>站在虹桥上向北眺望,两岸杨柳依依,碧水微波。长堤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正值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h3> <h3>这么好的美景,需要留影一张。</h3> <h3>瘦西湖南大门</h3> <h3>进瘦西湖南门,沿着湖边的台阶曲径走入遍地鲜花绿草古树参天的山坡。相比湖边的喧嚣,这里幽静了许多。</h3> <h3>这里还有一个盆景园,小院里有很多造型优美的盆景。</h3> <h3>从山坡上下来,到了湖边。尽管躲过了五一假期,湖面上仍然游船如梭。</h3> <h3>钓鱼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游瘦西湖必定要在钓鱼台留影。你看,钓鱼台前排起了长长的等待拍照的队伍。</h3><h3><br></h3> <h3>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h3><h3>站在钓鱼台斜角 60 度,您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横一卧,真是堪称绝妙。</h3> <h3>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h3> <h3>小金山上有枯木风春一景。原是唐代种植的一株银杏树遭雷劈,后人在枯木的根部种植凌霄藤攀援而上,每到春季枯木顶端花红叶茂,好似枯木逢春一样。</h3> <h3>图片中的太湖石上有启功题的《玉树琼花》四个字。这里种植了很多琼花树,是赏琼好的绝佳之处。可惜来晚了几天,琼华已开过。</h3> <h3>梅园 踏雪寻梅的好去处。</h3> <h3>这里景色不错,五亭桥和白塔都被框进来了!</h3> <h3>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故也称莲花桥。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br></h3><h3><br></h3> <h3>五亭桥亦称莲花桥</h3> <h3>凫庄</h3><h3>凫庄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h3> <h3>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它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的转折处。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h3> <h3>熙春台 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台一带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宏大气派。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朱栋、白玉的玉体金顶。“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场面。相传当年扬州盐商曾在这里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被称为”春台祝寿”。</h3> <h3>熙春台前有一座不高的字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书写的唐朝诗人杜牧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h3> <h3>玲珑花界</h3><h3>玲珑花界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古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称。欧阳修有“琼花芍药世无伦”之句。郑板桥云:“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清人李斗则承“扬州芍药,冠于天下”。春末夏初,芍药翻阶,牡丹盈庭,正是赏花好时节。</h3> <h3>美丽的鲁冰花</h3> <h3>玛格丽特花</h3> <h3>银莲花</h3> <h3>二十四桥是由落帆栈道,单曲拱桥和三折平桥与吹箫亭相连而组成的组合桥。</h3> <h3>落帆栈道由黄石垒成,雄浑古朴。</h3> <h3>单曲拱桥和三折平桥。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此桥长24米,宽2.4米,南肝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与24相对应。栏板上彩云追月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块堆砌,周围种植丹桂,体现云水月花与“二十四桥明月夜”相呼应。</h3> <h3>吹箫亭</h3> <h3>吹箫亭前游人如织。不知昔日玉人吹箫时听众几何?</h3> <h3>静香书屋乃乾隆年间盐商建筑,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常往来于此,今日复建,匾额四字乃集金农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笔力雄劲。金农以画梅著称,今日屋内陈设雕有梅花,屋外也遍种梅花。</h3> <h3>这是一个园中园,园内有假山,纳风亭,荷花池,别致的长廊等建筑。</h3> <h3>《石壁流淙》原为盐商徐世业别墅,景点以叠石假山与建筑相融合。所谓“淙”,是指水攒集在高处泄下形成瀑布景观。乾隆22年,皇帝来此,赐名“水竹居”。今日水石动态,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桢设计。</h3> <h3>  由于时间的关系,徐园,法海寺,白塔和北边的万花园等景点没有游览,很是遗憾。</h3><h3>不止瘦西湖美,扬州整座城市都像一座大花园一样美!扬州的美得益于大运河的水,30公里长的蜿蜒丰富的运河水把扬州滋养成如婀娜多姿秀丽灵气的少女一般。</h3><h3> 【诗词地理 · 扬州】是这样描写扬州的:</h3><h3>……当年隋炀帝为了观琼花,开凿了一条大运河,直达扬州,让扬州的繁华旖旎,随着琼花的芬芳传遍天下。才有乾隆皇帝数下江南,定要屡屡游历扬州的传奇佳话。</h3><h3>扬州,向来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情结。扬州,在隋炀帝的长堤春柳里,绿意葱茏了若千年;扬州,在徐凝的二分明月里,明亮皎洁了上百年;扬州,在李白的三月烟花里,空灵迷蒙;扬州,在杜牧的玉人箫声里,清音袅袅;扬州,在东坡的半壕春水里,柔波荡漾;扬州,在姜夔的桥边红药里,芬芳绮丽。扬州,是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故乡,精神家园,是安放灵魂的一处寂然所在。“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h3><h3>扬州,今生不可错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