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恩施市实验小学 鲁世珍</p> <p class="ql-block"> 科技发展,时代在进步,世界因网络拉近你和我。因网络我们可以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学习进步。几年前,海风老师,兔子老师在他们的空间里,晒了无数张搭筷子桥的照片。我看见了,是那么的激动、兴奋、跃跃欲试。终于这一年,在我任教的创客班中,也让孩子们试试,体验,体验。</p> <p class="ql-block"> 仔细分析起来,本课的内容是根据stem理念,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3课《拱形的力量》、第4课《找拱形》和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这几课的基础上做的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课以学生熟悉的桥为研究对象,本课的活动设计意在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加深和拓宽、框架等结构的知识,让孩子们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为后面用筷子或用纸造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p><p class="ql-block"> 引导孩子们探究出各种拱桥的特点是本课重点。让孩子们明白桥面在拱上方的桥,拱受到路面的压力会产生向外的推力,需要巨大的桥墩(拱足)抵住这个力。桥面在拱下方的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同时,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也增强了桥面的抗弯能力。</p> <p class="ql-block">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是:</p><p class="ql-block">1.科学:了解筷子桥属于拱桥,明白拱桥的力学原理。拱桥的承重主要是“拱”来承受,拱承受的力为压力,拱桥对桥墩(拱足)有较大的水平推力。</p><p class="ql-block">2.技术:运用力学原理,通过筷子间的相互作用,使筷子巧妙的别压、穿插、搭接成为拱形结构。</p><p class="ql-block">3.工程:动手搭建一个拱形的筷子桥,通过比赛方式,让孩子们思考如何改进建筷子桥的材料问题。</p><p class="ql-block">4.数学: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让每一根筷子受力均衡,以达到保持桥的平衡性,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今年,来到创客班学习体验的是四年级的孩子,搭桥是六年级内容;所以有点难度,知识储备不够。所以我得提前给他们做点什么小实验,各个方面都得打点基础。上一节预备课。于是,我在创客班的QQ群里通知孩子们,每个小组下一次课要准备的材料有:A4纸一张、8K卡纸4张、新华字典两本、直尺一把、围棋子一盒、一次性塑料饭碗一个等;</p> <p class="ql-block">铺垫课阶段(2019年4月29日):孩子们带着材料,如约来到创客室里。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几张恩施几座美丽的桥,并进行分析各种桥是什么样子的,描述一下形状。如:清江桥、红江桥就是一座座拱桥;风雨桥就是一座平板桥;施州大桥、金山大桥就是一座座斜拉桥;凤凰桥又叫彩虹桥,形状是一座拱桥、也是一座吊索桥;红旗大桥也是一座吊索桥。等等。接着引导孩子们分析猜想这些桥为什么要建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可能是什么原因,举例说明一下。孩子们推测出可能是各种桥的作用不同而设计成这样的。如:风雨桥是行人的,不需要好大的载荷量,就设计成平板桥。其他的因为要行驶车辆,而设计成拱形桥、吊索桥、斜拉桥等等。总之,不管什么桥,它们在建造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大家找找,都有些什么?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必需要有桥面和桥墩。</p> <p class="ql-block">是的,今天我们也来搭搭桥,想玩吗?“想。”孩子们精气神一下子就上来了。我说:“别慌,我们慢慢来。”课件出示一张A4纸和两本新华字典。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如何搭一座桥。“太简单了,两本字典往两边一放,作为桥墩;再把A4纸作桥面往两本字典上面一搭就可以了。”谭许愿一边举手一边说,同时也就把桥搭好了。是的,接着我把藏在背后的一盒围棋子举起来说:“看看,老师这儿有围棋子,可以用来试试你们的桥咋样?”孩子们一下了就懵了。我说:“不要紧,只是实验试一下,这桥能载几颗棋子,你们猜猜看。”“一颗、一颗都不行。”孩子们小声地说。试试吧,实验一下就知道了。果然只能放一颗棋子,第二颗放上去,A4纸就塌下去了。什么原因?纸太软了,太薄了,孩子们齐声说。“换张卡纸吧,让桥面厚一点。”许芮闻说。这个办法很好,我们就来试试吧。先猜想估计能承受几颗,再实验测试一下,记录数据。孩子们一边实验一边兴奋地说:“这次确实有进步了,能承重8颗左右了。”</p> <p class="ql-block">承重8颗棋子的桥,能力还是很弱的。不改变材料,就这一张卡纸,谁有好办法,让它的承重能力变强一点,或者更强一点?先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丽壮观的桥,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启示吗?有一个孩子眼睛一亮说:“噢,我知道了,可以改变卡纸的形状,如弯成拱形等等。”“你太棒了,厉害!给你点赞。你跟老师的想法一样。”接着老师课件出示了一张实验记录单,看看卡纸都可以改变一些什么形状?老师依次介绍:有L形桥、有拱桥、有波纹桥等等。孩子们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了。我们来试试用卡纸折成这些形状的桥都能承重多少颗棋子呢?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温馨提示:①轻声讨论,分工合作。②注意卡纸朝向一致,每种桥形换不同卡纸。③桥墩的距离保持15厘米不变。(桥墩对准纸上的标线)④桥面下降1厘米,就为受不住压力了。⑤棋子轻拿轻放,每研究一种及时记录。(记录可使用>、<符号)⑥实验完整理好器材,作好汇报准备。实验中,只听见孩子们的欢呼声:“老师,我们棋子用完了,波纹桥还没有塌下去。”等我转过身去看他们时,他们可得意呢!</p> <p class="ql-block">做实验时,时间过得真快。我们来汇报总结一下吧:同一种卡纸,直板桥承重约10~11颗;L形桥承重约16~20颗;拱桥承重约79~88颗;波纹形桥承重约100颗以上。(备注:因围棋子的质量不一样,可能颗数有差异。)最厉害的数波纹形桥了。顺势引导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波纹形桥吗?”“没见过”大家齐声说。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这样的桥面不好行走吧。”许芮闻说。是的,还有其他原因吗?“太耗材了,桥身也是很重的。增加桥墩的载荷量。”谭许愿说。最后总结得出:虽然承重量大,但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缺点、不足,所以建筑师不选择它,而是选择另外一种桥形,你们猜是谁?“拱桥。”是的,拱桥。也是非常厉害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师出示一张拱形桥的受力示意图)棋子等重物的重量在压拱时,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这个向下的压力会改变方向,会向左右两边传递给相邻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最后传递给了两边的拱足,拱足就抵住了这个向外的推力,从而让拱形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清江桥、红江桥,还有著名的赵州桥都是石拱桥。历经沧桑,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因为准备阶段是铺垫课,又是基础课。所以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目的是为了下一阶段的成功。下一阶段我们就来搭拱桥。这次不是用纸搭了,而是用筷子来搭。</p><p class="ql-block">这一阶段带材料,以同样的方式,在QQ群里发通知,同时给了他们温馨提示:那就是要想搭好,把筷子桥搭成功,准备筷子,一定是那种最原始的,一掰两瓣的一次性筷子。这种筷子粗糙些,筷子之间的摩擦力大些,搭的稳固、牢实些。当然这种筷子目前特难找了。又建议孩子们如果找到长30厘米,宽、厚都约1.5厘米的竹片更好,竹片粗糙些,不滑,好搭些。</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2019年5月,搭筷子桥的活动全面铺开。</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2019年5月6日):初步了解搭筷子桥的方法,在另一方面了解孩子们准备材料的情况。这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如约而至,孩子们早早的来到创客室里,等待着我又将如何引导他们搭筷子桥。我打开课件,展示一张张别人已搭好桥的图片。孩子们很惊叹,这一座座壮观的筷子桥是如何搭成的呢?我又播放一段搭筷子桥的视频,引导他们仔细看,开始一根怎样放,接下来的筷子又怎样搭?看着视频,我和搭档老师示范着搭建。进一步让孩子们明确搭建方法。</p> <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就边搭边仔细讲解方法:①首先,用一支筷子竖着放在地面上,是基垫,是拱足;随后,左手拿一支筷子悬空与基垫(拱足)筷子平行。②然后在这一支悬空筷子上方,横着放两支筷子,间隔宽一点,要求平行,这两支筷子的一端要抵住基垫(拱足)筷子。③接着在这两支平行筷子上方竖着放一支筷子,与左手拿着的悬空筷子一上一下呼应。再在刚才上面那支筷子上,横着平行斜搭两支筷子,另一端要落地。④再在斜搭着的那两支筷子上,竖着放一支筷子,与抵住基垫(拱足)的那两支筷子交叉处,卡住、卡紧。使它稳住,不易掉落,这样,第一段桥体就搭建好了。⑤然后,右手拿一支筷子轻轻抬起右边的桥体,同时向右移动左手拿着的那一支悬空筷子,轻轻抬起第一段桥体的桥身。⑥接着再往第二级卡住的基垫筷子上又横着平行斜搭着两支筷子,马上又竖着放一支筷子与先前搭落地的那两支筷子交叉卡紧。第二段桥体又搭好了。⑦再次向右移动左手拿着的那一支悬空筷子,轻抬第二段桥体,继续第三段桥体搭建,按照这样方法,反复做,一个完美的筷子桥就搭建好了。</p> <p class="ql-block"> 方法已经讲解清楚了,孩子们亲自开始搭建了。这个活动得孩子们一起团结才行罗!孩子们带的材料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这次课中,六班的四个孩子和七班其中一个孩子没来。只有七班张艺洲带来了约六、七块竹片,其他的孩子都是带的一次性筷子。七班团队在张艺洲的带领下,首先搭的桥有点像那么一回事,但还差一根,他们向一班借了一块,才勉强搭好。其他的孩子,用一次性的筷子,不断试搭,不断重播视频,不断暂停视频,反复看视频,反复搭。一次次快搭成功的桥,瞬间因筷子太滑了而散架了。“哎”!叹气声异口同声叫出来。但是他们没放弃,拾起筷子又开始搭,我很佩服他们的耐心,韧劲。他们很羡慕七班有这样的竹片呀。</p> <h3>第二阶段(2019年5月13日),这一次课因材料有所改进,搭的筷子桥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1班的吴海航同学,要他的爸爸帮忙网购了,宽高都相等的约1.5厘米宽,长约30厘米的竹条。吴海航说:“我在家中,搭成功了好多次,今天怎么在这儿就不行了呢?”我也只有说:“再试,别着急。”2班以谭许愿为组长的团队,因材料没改进,还是用的一次性筷子,所以没有好多进长。3班的也是一次性筷子,不过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把筷子用小刀一剖两瓣,试搭,还真能成功呢,搭了一座小桥。4班和8班的材料没改进,所以他们一事无成。5班,他们这个小组同学网购了二十几根薄的木片,试搭,也还行,能搭成桥。但是因木片有点宽,使得桥面不够稳定。6班第一次没来。我找到班上去了,让这几个孩子带竹片来创客室里玩。其中一个孩子,我估计是划得家中的扫把把儿或拖把把儿的竹竿,看起来很粗糙,我还真担心会刺扎他们的手。他们和5班的孩子们一样,把所有材料都搬到电脑大屏幕下面的地板上来,边看视频边搭桥。7班这一次课。张艺洲继续补齐竹片,在所有班中首先搭桥成功,效果好。于是我也找准机会和孩子们秀了几张。第二次课,因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材料,孩子们在不断的体验中成长。</h3>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2019年5月20日)这次课中,孩子们的搭桥材料又一次改进,又一次进步。特别是2班谭许愿同学,这个星期六星期日是没有休息,为了找好的竹片,花了很大的功夫到乡下去找回的,找回后又来破开修整制作,可累坏了。爸爸妈妈也非常支持孩子。有了好的有结构的材料,也让他们搭的桥雄伟壮观。许芮闻说:“我可以爬到桌上去搭吗?”我说:“行了,只要你能搭出来”。6班的孩子们在材料改进上也花了很大功夫,也是网购的一组木棒,比1班吴海航的要细一点点。就是因为细一点点,更能成就他们的筷子桥。他们也很轻松就搭桥成功。只有4班和8班的材料没改进,还是没结果。本次课后,我宣布下一次课老师要进行测试,评判标准说明一下,本来搭建筷子桥,最好的办法是用载荷量来判断桥的稳定性,牢固性,但是因为各小组搭筷子桥的材料不一样而无法评判。只能以桥的高度来评判,看看各小组成绩怎样。</p> <h3>第四阶段(2019年5月27日)今天这次课是各个小组展示活动时间,检测各自搭的桥的高度。孩子们各自备好实验材料,来到创客室里,各小组成员摆开材料,拉开阵势开始搭起桥来。1班的材料更新了,有两套材料可以用,一套是网购的,一套是自制的,竹片青青的,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搭的筷子桥高的有9.5厘米高。2班的谭许愿同学花了很大功夫,制作竹片,最后桥高有16厘米高,很成功,获得亚军。3班以宋穆岚为组长的团队,材料没有更新,还是原来的一次性筷子,是一剖两块的,所以搭的不高,只有5.5厘米高。4班的孩子们,在材料下,没有下工夫,也没有更新,仅仅用了9根筷子,搭了一个很矮,高才4厘米的桥。5班的以田翰林同学为组长的团队,还是上次那个木片,有点儿宽,搭了10厘米高,获得季军。获得冠军的是6班这个团队,桥高有27厘米,是最完美的最合规格的筷子桥。最后我要求所有孩子们来一个大团圆合影照,以庆祝本次活动成功。7班的前两次搭了,最后一次课没带材料来,各小组成员带着本子、笔写着反思。8班的孩子们,桥没有成功,因为他们在材料上没有下功夫投资,或投入改进,所以效果是没有的,又一次验证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h3> <p class="ql-block"> 这几次课已给孩子们带来了足够可以思考的空间,希望课后他们自己进一步拓展,相信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p><p class="ql-block">总之,这一年这一季的筷子桥,搭制比较成功,比较完美。这也是我在教学上的一次次成长的经历,一次次进步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每个小组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课后我将照片、文档和孩子们的反思合编辑一个美篇,在创客班的QQ群中,分享给孩子们和家长朋友们。期待大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会努力把这一项创客活动开展得的越来越好。</p> <h3>孩子们的体会和感受!展示展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