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0农场历经沧桑几度更名

💿💿张增茂:

<h3>历经沧桑几度更名</h3><h3> ——写在更名为8510农场六十年</h3><h3>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击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h3><h3> 每当我听到这首让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的歌曲时,眼前不仅再现了人民警察的威武形象,同时,自然联想和回忆起可爱的8510农场。深情地感慨它从更名到恢复原名的岁月流转,风雨历程;感慨它虽数度变身,更名改号,始终保存8510农场的体温;感慨它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执着不变的精神。</h3><h3> 1959年6月8日,一个黄道吉日,迎来了8510农场的历史时刻。从这天开始,永安机械农场更名为8510农场。一个崭新响亮蕴含着军魂的场名闪耀在黑土大地,揭开了8510农场的绚丽画卷。</h3><h3> 场名8510,四个红体大字,赫然醒目镌刻在办公大楼上,昭示人们,宣告它的时代开始。8510大字上方,雕刻着一枚红五角星。闪闪的红星,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一个时代的思想、信仰与价值观。</h3> <h3> 农场办公大楼,真像一首无言诗、无字歌,是那么庄重、静谥、美观,把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的有机统一,是一个隐匿在乡间的社会学标本。把场名书写在一座办公楼上,起到了直观扬名的效果。我们应该由衷的感激建办公大楼的决策者和设计师,赞叹他们的超前理念和审美观点。</h3><h3> 六十年的韶华已逝,长在美好的记忆中。荜路蓝缕的8510农场,写出了时代的记忆和温度, 写出了创业者的坚实足迹和不变的情怀。</h3><h3> 1947年北大荒拉开了开发建设的序幕,响应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号召,生产粮食,支援战争。牡丹江军区谭政委,决定指派原在虎林东北人民团任团长的常永年(即常团),到东安(密山)组建农场。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工作,兴凯湖农场于1948年1月在兴凯湖畔诞生。</h3> <h3> 常永年、刘伟二人为兴凯湖农场副场长,民主人士孙中源任场长,刘敬轩任政委。刘敬轩曾写了一篇《收麦中的永安农场》,曾刊登在1951年农业部《机农通报》杂志。刘敬轩后来任辽阳化工厂党委书记。</h3><h3> 转建永安机械农场。1948年隆冬,政委刘敬轩、作业科长王春、科员关德义(1956~1957年副场长)三人,坐着爬犁,从密山出发,冒着大雪和烟泡,到二人班和向阳之间的郝家屯勘察新场址,前后勘察三次,认为这一带土地辽阔、集中、撂荒地多,离永安乡车站较近,交通比较方便。于是就确定在郝家屯建新场点,1951年2月24日,将场名改为永安机械农场。</h3><h3> 归属铁道兵农垦局。1956年6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来密山视察,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垦局正式成立。1956年12月1日,归属铁道兵农垦局领导,将农场纳入铁道兵农垦局序列。</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英雄部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气壮山河。先后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立下汗马功劳。我念书时,曾听有人说,铁道兵是最苦最累的部队。</h3><h3> 1954年至1956年,王震将军率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近两万人转业复员官兵挺进北大荒,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一带展开了初具规模的开发建设。1955年元旦,第一个以铁道兵部队番号的农场,850农场在虎林建立。随后又有852、853、854、855、856、857、858、8510、8511农场都是冠以铁道兵部队番号,使这些农场人引以为傲,荣耀一生。</h3> <h3>  1959年6月8日,农场更名8510农场,这是8510农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8510四个大字,牢牢记住在人们心中,伴日月度寒暑,8510热血铸就,峥嵘岁月见辉煌。8510以无声的语言,不断向人们讲述岁月里的故事。</h3> <h3>  更名后的8510农场,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它将风雨凝结为成就,亮点多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h3> <h3>   自力更生建办公大楼</h3> <h3>  1958年秋农场测定建办公大楼,1959春动工兴建,1961年1月竣工,3月农场机关由郝家屯搬迁至东海乡发展村。办公大楼历经1969年春,1982年和2002年三次维修。1982年维修主要是换瓦,又铺上新红瓦。借着机会,我到了楼顶房架里,顿时让我吃惊和震撼,红松楼房架,排排通红,纯粹的完达山红松,你很难发现有一块疤结,我感叹,红星大楼,里外发红,真是吉祥之楼,红运之楼。</h3> <h3>  原8510农场党委书记袁洪生这样评价办公大楼:“”牡丹江农垦管局14个国营农场,旧的办公楼都拆掉了,仅剩下8510农场这座了。把部队番号刻在办公楼上,唯有8510农场。我想8510农场办公楼,在全总局所属农场也是唯一使用的办公楼,有它的特有精神,值得可歌可泣!”</h3> <h3>  原8510农场建筑公司经理轩春安说:</h3> <h3>向前你好,</h3><h3> 最近看了你写的8510农场红星大楼的建造一文,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评。</h3><h3> 当时农场基建队没有设备,全靠肩挑,全靠劳动工人一双手,建造了一栋办公大楼,在当时是奇迹,在现在是农场的历史文物。大楼的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除了木结构外其余是完好无损,六十多年过去了,从造型,结构,开间,布局都不落后,设计师肖庆多老师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h3> <h3>   8510玻璃厂建成投产</h3> <h3> 农场于1959年1月筹建玻璃厂,由转业官兵杨百令、裴福兴等三人负责筹建。当年6月投产,速度快的惊人。产品以人工吹制为主,生产硫酸瓶、酱油瓶等起。玻璃厂不仅是8510农场第一个场办工业,也是垦区屈指可数的工业,在兵团时期风声水起。</h3> <h3> 农场成立煤焦厂</h3> <h3>  1959年春农场成立煤焦厂,下设三个采煤队,职工250人,年产原煤6000吨。这是8510农场早期煤矿和焦化厂的雏形。</h3> <h3> 穆棱河畔良种站建养鸡场</h3> <h3>  1958年在穆棱河畔建立了万米鸡舍和孵化场,引进和孵化“来杭鸡。”“来杭鸡”红色鸡冠翻卷下垂,浑身洁白羽毛,远看鸡群雪白血红。当时人烟稀少,“来杭鸡”采取野外放养,进林上山,食昆虫野菜,按现在说法叫“生态鸡。”下午“鸣金收兵,”只要听到敲锣声,,四处的“来杭鸡”纷纷回舍“归巢,”成为一道奇观。</h3> <h3>  1959年,经过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这一年取得了较好经营成果。农业:开荒50.745亩,播种面积20.8万亩,比上年增长63%。畜牧业:猪由3.186头,发展到10.851头,比上年增长3.3倍。工副业:新建厂矿13个,生产150余种产品,产值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倍。基本建设:建房总面积55.333平方米,等于全场10年房屋面积的80%。1959年全场盈利172万元,创历史新高,这为度过即将来临的三年自然灾害,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由于成绩突出,1959年,农场荣获铁道兵农垦局红旗先进单位。</h3> <h3> 农场成立职工医院</h3> <h3>  1959年11月,农场成立职工医院,从转业官兵中抽调部分医务人员,充实到医院,人员由40余人增加到80余人。从此,看病不出农场,极大地方便职工群众就医,解决了多年缺医少药的问题。</h3> <h3> 农场建立虎山分场</h3> <h3>  1959年11月,农场在林口县境内建立虎山分场(四分场)。</h3> <h3> 一个单位和个人出席全国群英会</h3> <h3>  1959年3月,,兴农三队队长杨国荣出席全国群英会,并获奖旗。汽车司机修德山出席全国群英会。</h3> <h3>  更重要的是,1959年农场形成了以赵其昌为党委书记的坚强的党政领导班子:场长孟继昌。副场长:刘文会、徐佐仁、王文太、张文忠。副书记:李学仁。</h3> <h3>场党委书记赵其昌</h3> <h3>  更名后的8510农场,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兼程,1963年春由铁道兵农垦局又划归东北农垦局密山分局领导,但场名依旧是8510农场。</h3> <h3> 二十年间发生两次归属。8510农场组建为四十四团,长达七年多时间。这期间,经常出现场名和团名交叉并用的情况。</h3> <h3>  1968农12月,归属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领导。1969年2月14日,农场正式组建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四十四团。农场又一次跨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肩负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h3> <h3>  1976年5月兵团撤销,农场归属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牡丹江管理局领导。5月25日场名改为黑龙江省东海农场,归属和场名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不叫8510农场了?改为东海农场?不知当时决策者的思路?但所幸的是,办公楼只换了场名牌子,8510四个大子仍在楼上,8510农场仍在农场人心中占有位置。正如有人说,“所幸诗还在,杏花村还在。”东海农场运行三周年,1979年3月5日,东海农场恢复原名8510农场。</h3> <h3> 1988年6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农场挂牌“黑龙江省东海工业总公司,”这标志着农场实现了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但8510农场的挂牌没有取消,是一场两牌子,工业成了老“大哥。”我们曾一度引以荣耀和骄傲,农场工农业产值实现了“倒三七,”即农业产值占三,工业产值占七,是八五一零农场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h3> <h3> 东海工业总公司运行十年左右,1998年11月10日东海焦化厂破产为标志,,彻底的结束了东海工业总公司的历史使命。8510农场又回归天然属性,恢复到以农为本的工作思路。</h3> <h3>  从1959年6月8日至1979年3月5日,二十年间,8510农场经历太多太多,几次归属(4次)、几次更名(4次)、几次搬迁东海与郝家屯(3次)。二十年间,8510农场场名只叫不到十年。几经折腾,几度反复。痴心不改,名号依旧。</h3> <h3>  纵观8510农场六十年,场名改来改去,还是8510农场有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和生命力!</h3> <h3>  8510农场,英雄的铁道兵部队的番号,8510,农场的光荣符号!</h3> <h3> 黑龙江省8510农场史向前</h3> <h3> 2019年5月9日于大连</h3> <h3>读者短评:</h3> <h3>  好,文章不长,脉络清楚,让人们在了解农场更名时也十分清楚的知道了农场成立及各个阶段发展的历史。</h3><h3> 袁洪生</h3> <h3>感言:</h3><h3> 红星大楼仅一栋,而向前写大楼文章不止一遍。每篇写作都有新角度,给读者奉献了新视觉、新内涵、新感受,这是他的美篇成功所在。"历经沧桑几度更名”一文,通过叙述红星大楼几度更名的经历,道出了平凡的红星大楼非凡的六十年历史底蕴,具有极强的史料性,知识性,值得大家研读赏析。</h3><h3>(孙天茂2019.5.14.)</h3> <h3> 向前,你的最近力作《历经沧桑几度更名》,我认真捧读,感觉挺好!主要是历史考证详实,清楚,对农场场部的几次搬迁,几个大的单位的成立,以及对几届主要领导人等都给予准确记述。所以,此文也是一篇很厚重的历史文献一一场史。该篇文字以及你围绕红星大楼的一系列文章充满了你对8510农场和红星大楼的深厚情感。令人肃然起敬,浮想联翩,感动着万千八五一零人!似乎一股滾滚爱场,爱家,爱红星大楼的热浪在一0上空翻滚!</h3><h3>八五一0农场有七十多年的光荣历史,为龙江农垦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八五一零在七十多年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涌现了无数可称颂的人物,值得大书特书!向前无疑是开了个好头,做了表帅!</h3><h3><br></h3><h3> 李新民</h3> <h3>  茂矩:刚看到你在红星文苑平台上的留言。</h3><h3>昨天我看到向前《历经沧桑几度更名》的文章,联想到他关于红星大楼的系列作品,真的被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了。于是和向前私聊,没料到被贺龙部長转发了!</h3><h3> 向前围绕8510红星大楼的系列作品,一篇比一篇精妙,详实,准确,字字珠玑篇篇贴心,把8510七十多年的輝煌历程,和以几位卓越领导人常永年,赵其昌等在关健节点展开开创性的工作做为主线,串连起农场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很有沧桑厚重之感!品味着向前对农场一草一木的眷恋,感觉到是他对红星大楼挚爱情杯的自然流淌与心灵激荡相融合的不变初心。向前这篇《历经沧桑几度更名》很值得一读,收藏!</h3><h3> 茂矩,我离开农场也三十多年了。除一些校友,曾经的同事熟人外,对红星文苑网友大多不熟悉。但是看到这些文坛精英,个个身手不凡,也是我学习的好机会,多交文友的天赐良机!</h3><h3> (李新民于2019.5.16)</h3> <h3>人生六十一甲子,</h3><h3>輪回弹指一挥间。</h3><h3>我乃东中一学子,</h3><h3>也曾翩翩一少年。</h3><h3>穆陵河畔常嬉水,</h3><h3>书聲朗朗效前贤。</h3><h3>恩师个个具才华,</h3><h3>同学受益更匪浅。</h3><h3>可敬其昌爱心盈,</h3><h3>好雨春风催长成。</h3><h3>八五一O旗猎猎,</h3><h3>红星闪耀星汉中。</h3><h3>無奈告别心仪地,</h3><h3>依依惜别泪潸然。</h3><h3>此别一去千万里,</h3><h3>只在依稀梦中還。</h3><h3>魂牵梦绕長相亿,</h3><h3>呢喃细语诉衷情。</h3><h3>自此不改浓浓意,</h3><h3>不把他鄉作故鄉。</h3><h3>……</h3><h3> 黄茂矩</h3> <h3>六十年星转斗移 时光荏苒</h3><h3> 六十年沧桑巨变 岁月如歌</h3><h3> 作者史向前的《几经沧桑几度更名》,以丰厚的资料积累和知识储备,为读者展现了更名为8510农场后六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变化,尽管农场几易其名,领导频繁交替,但办公大楼依然矗立,红星仍在闪烁。读后能够品味到作者对农场一草一木的眷恋,亦能体会到作者红星大楼情怀的自然流淌与心灵跳荡相融合的不变初心。《历经沧桑几度更名》史料丰富,信息量大,是一部好作品。</h3><h3>(刘贺龙(2019.5.15)</h3> <h3> 8510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率先有了直播电话,当时管局都没有,咱农场直接从鸡西扯了一个专线,直播号码04617-52560.后来变为04617-352560.352430.曾经有一次戴厂长和管局局长出差,局长往管局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戴厂长说,你直播8510,然后再转管局,一下就OK了。很是牛了一把。那时候管局领导坐北京吉普,咱农场就是雪佛兰皮卡了。</h3><h3><br></h3><h3> 夏文君</h3>